林雪怡
摘 要: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原有的課堂管理體系受到沖擊,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因此研究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提出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管理方法,以解決“雙減”政策下課堂管理問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信息技術課;課堂管理
“雙減”政策將學生從繁重的作業(yè)和高頻的測驗中解放出來,學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時間;同時,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身體發(fā)育時間比以往提前,小學高年級學生陸續(xù)踏入青春期,身體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發(fā)生急速轉變。在上述兩種因素的催化下,學生在行為上更加張揚、不可控。課堂上往往表現出我行我素的現象,原有的課堂管理體系受到非常大的沖擊,亟須新的課堂管理體系替代。
課堂管理的質量直接影響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開展,只有通過有效的課堂管理,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文獻綜述
課堂管理是為實現課堂目標而存在的,不同的課堂目標,其課堂管理的指導思想、理念和方法也不盡相同?!秶H教育百科全書》提到:“課堂管理是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的過程?!蓖醴f楠認為小學課堂管理主要是小學教師為激發(fā)和喚起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tài)而主動對課堂中影響教學的因素及其關系進行調整和處理的過程。筆者認為,課堂管理是基于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優(yōu)化課堂中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進行研究。施澤文研究提出巧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能優(yōu)化課堂管理。孫詩吟提出課堂管理中要明確紀律,讓學生自我管理和內在管理成為主力。鄭曉麗和陳文認為要從管理觀念、教學藝術、評價方式等方面做好課堂管理。王穎楠以哈爾濱市A小學的課堂管理為研究對象,基于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課堂物質環(huán)境改善、課堂管理規(guī)則建立和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解決A小學課堂管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或以某個小學為研究對象,或以某一學科的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對課堂管理提出相應策略。但是,“雙減”政策實施以后產生新問題,由于政策實施時間短,針對性的研究還不多。
二、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突顯一系列問題,在課堂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未轉變管理觀念,沒有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第二,在課堂制度建設上,沒有根據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制定有一套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堂管理制度;
第三,教師在課堂管理行為上存在問題,容易情緒化,調控學生行為效果不佳。
三、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教師的課堂管理理念和方式,主要源于自身積累的經驗和同事或同行之間相互探討獲得。教師在課堂管理能力上顯得力不從心,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課堂管理方法單一。大多數教師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認為安靜的課堂才能確保有序完成教學任務,是否能夠掌控課堂成為他們追求的課堂管理目標。
教師的自我發(fā)展意識不強,平常對學科教學研究深度不夠,教學設計上對課堂調控管理措施不多,無法適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交流最為緊密,在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個別學生大聲說話、局部吵鬧、上課走神等現象。
四、改進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的對策
(一)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學習中,小學生對“話語權”的需求越來越高。這時,教師需當好課堂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第一,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才能更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可從轉變思維方式入手,假設自己是學生,學習指定教學內容時從何處入手更佳?從而倒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第二,深入了解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三個時間段:一是課前,由于每周只有一節(jié)課,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掌握學生動態(tài);二是充分利用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加強巡堂指導,觀察學生、與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輔以引導,把握學習導向;三是通過課下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習方式。
加深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理解,在課堂上師生關系才會更和諧,課堂更活躍。
(二)優(yōu)化管理方法
1. 師生共同制定有效規(guī)則,維護課堂秩序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課堂應該制定規(guī)則,才能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保障課堂的順利進行。教師在設立課堂規(guī)則時,需要與學生共同制定。通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制定課堂規(guī)則。由于學生參與制定規(guī)則,這樣師生達成共識,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愿和執(zhí)行力才會更強,實施更有效。
2. 加強學習,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學生受社會思潮影響越來越大。教師必須自我發(fā)展,與時俱進。在日常工作中閱讀與教學、課堂管理、兒童心理學有關的書籍,通過豐富自身的理論基礎,提高課堂管理能力。為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經??鐚W科聽課。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技巧上,應當多向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習他們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習優(yōu)秀經驗,取長補短。比如,如何用豐富的詞語表揚學生,如何把枯燥的練習轉化為有趣的小組活動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譬如,由于信息技術課是以操作為主,由于教材編寫傾向于廣州市城區(qū)的學生,操作范例是他們熟悉的生活元素。要想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以此為載體進行二次備課,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注意力。
三是落實課后反思。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對我們的教學常規(guī)要求,明確提出每課要撰寫好教學反思。只有堅持總結每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情況,把教學亮點和不足記錄在案,才能更好地積累個人經驗,為日后教學提供借鑒。
3. 更新理念,讓課堂充滿愛
在教育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各種令任課教師不愉快的現象,往往會引發(fā)教師情緒失控。一方面,教師要堅持以做一名有愛心的教師為目標,允許學生有犯錯的情況,要學會包容學生,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多鼓勵,多包容,慢慢感化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堅持在課前、課中、課后多與學生交流溝通,深入了解,掌握學生動態(tài),用愛感化學生。
五、結論
在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轉變課堂管理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管理技巧,創(chuàng)造和諧而有生命力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管理模式,實現師生之間平等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
參考文獻:
[1]李維.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第六卷)[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
[2]王穎楠.小學課堂管理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A小學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施澤文.班級優(yōu)化大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與評價的實踐研究——以《吃豆精靈》一課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02).
[4]孫詩吟.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A].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一)[C].2020.
[5]鄭曉麗,陳文真.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