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芳
一名語文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象,就不能充分利用語文課的優(yōu)勢,充分展示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得到發(fā)展。而一名學生,如果對語文課感到索然無味,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也就很難提高自己的說話和作文能力。情感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習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教師以飽滿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或者慷慨陳詞,或者生動講解,或者循循善誘,使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1.巧編導語?!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一走上講臺,首先應注意的是學生課前的精神狀態(tài)。課題導入是個突破口,導語講得好,就會像個大磁鐵,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如教《驚弓之鳥》,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當講到“更贏不用箭,只一拉弦,弦響,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就掉下來了”時,學生竟然樂得笑出聲來。可見學生對學習本課已進入角色,學習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了。
2.巧設問題。學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也容易回落,而學習是一個持續(xù)性的認知過程,不是靠一時的情感沖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克服困難,銳意進取才能達到目的,所以應該注意珍惜、維持和發(fā)展被激發(fā)起來的積極情感,學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師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為原動力的,而這種原動力是引起他們情緒共鳴的基礎,它能激發(fā)學生高昂的情緒。于是,我憑借教材特點,找準課堂訓練點,采用設疑、引趣等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將課文的重難點巧妙揭示給學生。
3.加強朗讀。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訓練,有利于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是培養(yǎng)情感的絕妙媒介,能準確領悟文章的感情。如教《帳篷》一文,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讀出建設者的豪邁情懷。
二、感受語言文字的情趣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范文。小學生年紀小,自覺性差,教師要善于從情趣上去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學好語言。
1.從總體上感受。《趙州橋》首先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文明、一種自豪,讓人有一種發(fā)自肺腑的“愛”。帶著這種赤誠的愛去感受作者是怎樣描繪出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和設計上的兩個特點。這些內(nèi)在的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會,使其愛學、樂學。
2.從語句上品味。品味欣賞是情感的操練,它可以增加情感的廣度,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首先要學會比較,《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描寫的是楊梅,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么你能細致貼切地描繪出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嗎?請欣賞課文的描寫:形——圓,桂圓大小;色——淡紅一滌紅—黑;味——又酸又甜。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知楊梅樹、楊梅果的外形美,使審美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而品味出詞句的意思。
三、領會文章的道德情感
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文以載道”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質(zhì)。因此,教學中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的思想內(nèi)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學習《雷雨》,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學習《〈雷鋒日記〉二則》,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愛迪生》,讓學生感受科學家頑強拼搏的獻身精神??傊?,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可塑性強的特點,借助生動的教材,點燃學生思想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一個思想活潑,充滿蓬勃生機的課堂,使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語文教學要講究文學性、趣味性的統(tǒng)一,要有情緒、情趣、情感因素的參與,教師情感的投入,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是上好語文課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