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詩語
“立德樹人”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指導理念和發(fā)展方向,也是新課標實施后賦予語文教學的關鍵要素。語文學習不單單是讓學生能夠識文斷字,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既加強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也提高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優(yōu)化教學,將德育元素融入其中。
一、深度學習,德行兼?zhèn)?/p>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側重識字和詞匯等方面,常常忽略了其中的德育元素,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些教師尚未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語文教學沒有新的認知和了解。新課標實施后,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品質(zh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是其中的關鍵。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將相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征,在課上開展“情境演繹”。比如,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別扮演“藺相如”和“廉頗”。對于對話的橋段,學生需要運用課文中的語句進行對話,而剩余的旁白則由教師負責,這樣教師也參與其中,能夠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情境演繹之后,教師可以設計有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廉頗上門負荊請罪是正確的嗎?”問題一出,幾乎所有學生都回答廉頗的行為是非常正確的。學生表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藺相如是相,廉頗是將,二人只有同心協(xié)力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一個人的輸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這樣學生不僅對課文進行了深度學習,還在這個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思想品德。這樣的方式,不但讓學生進行了深度學習,也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樹立和踐行。
二、建設思想,樹立品德
語文學習是學生完善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語文教學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關鍵的。語文教師要貫徹新課改中的“立德樹人”的教學原則,結合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滲透其中蘊含的思想和品德,這樣不僅能夠保證立德樹人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能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在網(wǎng)絡上搜索到的歷史資料制作成視頻短片,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過往歷史。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課題討論會”,讓學生針對課文內(nèi)容先發(fā)表自己的內(nèi)心感想,教師則針對學生的感想進行引導和糾正。這樣教師既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比如,教學過程中,有極少數(shù)的學生的思想出現(xiàn)了偏差,對于歷史產(chǎn)生了許多負面感想和情緒。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加以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這篇課文是一篇激勵性的文章,以圓明園被毀作為切入點,其中心思想是要激發(fā)起青少年的愛國情懷,青少年要銘記歷史,奮發(fā)圖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如此才不會讓歷史重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并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能夠保證立德樹人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
三、讀寫結合,綜合體現(xiàn)
在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以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唯有如此,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從學生的心理變化入手,完善學生的思想品德,從而保證“立德樹人”教學的順利展開。
例如,在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第一遍的粗讀,對文中一些較為晦澀難懂的詞句進行解釋,讓學生略知文意。然后讓學生自行進行精讀,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讓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寫讀后感,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文章中的語句,但要體現(xiàn)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部分學生在寫作時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借鑒了自己母親的影子。學生表示母親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只要是自己的要求,母親都會盡量滿足,這就是母親對子女的無私的愛,同時表示自己日后也要更加關心母親,孝敬母親。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既能夠體會書中的情感,同時將這份情感融入文字之中。教師則針對學生習作中體現(xiàn)的思想進行了解,對不良的思想傾向及時加以引導。這不僅貫徹了立德樹人的教學原則,也更好地結合了語文教學內(nèi)容,有助于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德育教學,更要汲取課文中的德育元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善思想品格。這是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更是語文教學必須傳遞給學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