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汝明
摘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本質上是為了滿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的相關要求,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引導基層群眾參與其中,有助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在促進國民文化素質提升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
前言:
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是當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素養(yǎng)的切實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相關部門必須能夠切實地結合當前的國情,對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展開必要的分析。
一、充分發(fā)揮文化館職能,助力群眾文化健康發(fā)展
基層文化館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主要部門,主要是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路線和政策,通過文化藝術手段組織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地區(qū)文化館應該充分強化職能,明確職責所在,充分調查和反饋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深入開展??梢越M織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如廣場舞、大合唱、攝影、書法、繪畫、曲藝以及小品等群眾文化活動,以此來激發(fā)群眾的參與熱情。文化館也要注重自身文化職能發(fā)揮,注重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相關內容收集和整理,建立群眾文化藝術檔案,也可以與各地區(qū)文化團體交流溝通,汲取文化活動開展經驗,整合優(yōu)勢來組織群眾文化活動。
二、合理利用空間資源,開拓群眾文化陣地
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相關人員高度關注不同空間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開拓群眾文化陣地。例如,廣場文化、校園文化、鄉(xiāng)村墻體文化、街頭文化和民間藝術等,均是群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載體。廣場文化作為一種代表性強的群眾文化,憑借其準入門檻低、空間要求不高、動作簡單和大規(guī)模參與的優(yōu)勢特點,吸引了大量群眾參與其中,逐漸衍生出一種獨特的廣場文化,通過廣場開展文化活動,不僅可以緩解身體疲勞,釋放壓力,還可以陶冶情操,獲得深層次的精神愉悅體驗。又如校園文化,是為了滿足學生精神文化需求開展的校園藝術活動,以校園為主陣地,在校內組織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的同時,實現社會文化良性循環(huán)。由此可以看出,群眾文化建設不應該局限于某一空間,而是應開拓思維,對可利用的空間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增加群眾文化建設投入力度,便于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基礎,使之真正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三、提升文藝工作者專業(yè)能力,賦予群眾文化事業(yè)生命力
群眾文化是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具有豐富群眾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緩解精神壓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fā)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要加強群文工作隊伍建設,提升其專業(yè)水平。
1.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群眾文化建設應該是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使群眾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能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豐富精神生活。因此,對于群文活動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端正的工作態(tài)度,可以耐心引導和支持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弘揚時代主旋律,展現活動特色,以此來幫助群眾感受文化活動內涵,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yǎng)。
2.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群眾文化工作者是否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成效,是否可以帶給群眾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藝術熏陶。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明確自身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重要職責,不斷提升自身藝術修養(yǎng),一專多能,在扎實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舞蹈、音樂、攝影、美術、書法和曲藝等多門藝術知識,能夠在群眾文化實際工作中融會貫通,滿足群眾文化建設的需要。群文工作者要多參加各級各類文藝活動,以此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聞,促進群文工作者藝術水平穩(wěn)步提升,為群眾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3.要具備良好的組織和輔導能力。群眾文化工作人員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輔導能力,可以結合群眾文化工作要求組織不同主題的群眾文化活動,并且為群眾提供輔導支持,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就需要群文工作者明確職責所在,充分發(fā)揮自身高學歷、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更加科學地傳授知識,在理論和實踐上為群眾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幫助,便于廣大群眾獲取高質量的文藝活動體驗。對一些客觀條件不完善的區(qū)域,可以帶領群眾網上學習,了解多種類型的文化信息,共同學習和討論。帶領群眾參加各地舉辦的文化藝術競賽和評比活動,在觀摩和交流中豐富藝術經驗儲備,了解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進一步提升群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切實提升自身藝術水平。另外,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優(yōu)秀藝術人才培養(yǎng),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區(qū)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批文化活動骨干。在群眾文化骨干力量的支持下,組織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基層群眾文化素質提升的需要。因此,群文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應充分發(fā)揮現有人才優(yōu)勢,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四、加大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要加大對地區(qū)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投入,以此來不斷完善相關的設施設備,以吸引基層群眾積極參與各種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對文化活動產生更多的熱情。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更具有生命力?;鶎討匾曃幕A設施的投入力度,相關設施的缺乏將嚴重影響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另外,對相關的設施設備要定期檢查、維護,為群眾提供一個安全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如果條件允許,各地還可以適當完善書籍、電視、電腦及一些遠程教育設施的配置,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新形勢下,經濟發(fā)展較好的地區(qū)在一般性群眾文化活動之外,還可根據群眾需求進行個性化活動定制?;ヂ摼W時代下,各地區(qū)相關部門還應重視新媒體平臺設施的建設,應善于利用新媒體平臺、視頻軟件等資源科學地融入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間藝術,以吸引年輕群體的參與。多元的文化生活有利于開拓人們視野,同時能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注入更鮮活的元素。比如,各地區(qū)之間可通過互聯網直播將當地更具特色的群眾文化在線上進行交流互動,使人們及時了解其他區(qū)域趣味性的民間藝術。這樣的互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各個地區(qū)的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促進各民族的團結與文化分享。
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高質量開展的相關要求,應進一步強化各級文化館職能,適當增加資源投入力度,以便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藝術修養(yǎng)和責任意識。通過組織形式多樣且內涵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熱情,使其在參與過程中緩解精神壓力,陶冶情操,從而促進國民文化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宇梁.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走向研究[J].文化產業(yè),2021(18):161-162.
[2]于海波.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實踐探究[J].戲劇之家,2021(07):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