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丁喜珍
(揚州市江都人民醫(yī)院 江蘇 揚州 225200)
受我國人口年齡分布特點的轉變,老年人數(shù)量明顯增多,進而導致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對于腦卒中患者多數(shù)醫(yī)院建議患者在疾病穩(wěn)定后回家進行康復治療,但是其中包含大量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是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進而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對患者院外機體康復造成不良影響[2]。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特別是需長期臥床的腦卒中患者,院外延續(xù)護理非常重要,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促進患者功能康復[3]。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長期臥床腦卒中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分析其在出院后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情況,評估患者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生存質量情況。
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9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7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73.1±,1.5)歲,其中腦梗死患者29例,腦出血患者18例。研究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66-79歲,平均年齡(73.6±2.2)歲,其中腦梗死患者30例,腦出血患者17例,在年齡、性別以及患者損傷類型方面兩組患者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一般資料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診斷入組患者均為腦卒中患者;(2)患者損傷類型主要為腦梗死或腦出血;(3)患者年齡高于65歲;(4)患者需長期臥床或大部分時間臥床;(5)出院時評估患者壓力性損傷Waterlow評分高于15分;(6)患者或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內(nèi)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患者出院時已存在壓力性損傷;(2)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3)患者伴有惡性腫瘤;(4)患者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內(nèi);(5)患者體質較弱無法配合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在患者出院前為患者進行長期臥床注意事項以及預防措施宣教,發(fā)放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相關宣傳手冊,并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情況,并給予相應知道措施。
1.2.2 研究組患者接受延續(xù)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出院前相應干預措施與對照組一致,然后為患者進行出院后延續(xù)護理干預,①在患者出院1周以內(nèi)對患者進行上門隨訪,對患者家庭支持情況以及家居環(huán)境進行評估,對患者家屬、照護者以及患者進行香瓜并發(fā)癥語法宣教,是其對于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增加患者對于壓力型傷害預防目的、預防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的了解,指導患者對自身能力進行判斷,給予患者改變現(xiàn)狀的決心[4]。結合評估情況與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動機性訪談,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疾病康復訓練。②為患者制定院外康復計劃,進而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對陪護熱暖進行培訓,知道陪護人員如何正確區(qū)分壓迫皮膚與周圍皮膚的差異,為患者進行翻身,確保每兩小時進行1次,以免局部壓迫早曾壓瘡,告知家屬可以使用橄欖油、茶油或潤膚油等介質為患者進行關節(jié)壓迫部位按摩,按摩時間為10分鐘左右,早晚各進行1次[5]。在患者每次大小便后,應當立即對患者皮膚進行清潔,采取一定防護措施,避免皮膚接觸大小便。在受壓部位嚴重區(qū)域為患者放置軟墊,降低組織壓迫[6]。對于發(fā)生壓力性損傷患者應當對其傷口進行清洗,為患者外敷促進傷口恢復的藥物。每月至少進行兩次隨訪,評估患者壓力型損傷預防措施了解情況,并根據(jù)患者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改正[7]。為患者制定營養(yǎng)補給方案,對患者每日進食量以及排泄量進行測量,并為照護者發(fā)放食物水分換算表,知道照護者如何準確進行飲食日記記錄,進食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可以少食多餐,降低患者臥床期間腸胃壓力。對于使用鼻飼管進食患者,應當保證患者出入量平衡,控制患者十五中鹽的攝入量,合理補充微量元素,多進食新鮮蔬菜,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8]。為患者制定運動康復方案,為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并進行動作示范,告知患者運動康復訓練對于其擺脫長期臥床的重要性,并在患者運動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配合進行按摩,在每次隨訪時對患者運動訓練情況進行評估,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訓練輕度,由最初的床上運動,逐漸過渡到下地,走路以及上下樓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梢愿鶕?jù)患者家庭情況建議其購置搖床,方便患者坐起,每日臥床時間在8小時左右,其中包含7小時為夜間,在對患者進行訓練時,針對患者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時疏導患者情緒,鼓勵患者堅持鍛煉[9]。告知患者每2小時為患者進行一次體位調整,可以通過了解患者喜好為患者制定適合的娛樂活動,是患者接受康復治療的積極性提高。③可以組織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群組活動,邀請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分享,互相分型預防壓力性損傷心得,提高患者康復信心以及預防措施掌握。
對兩組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對兩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并對其損傷情況進行評級劃分。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情況進行評估,本次研究所用量表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簡表,共包含條目29個,分為1-5及,分別賦值1-5分,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好,本次研究選取其中生理領域以及心理領域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估,疑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會中分析,對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行為能力進行評估,采用肢體FMA評分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估,運動恢復情況與患者得分呈成比例關系,對患者日常行為能力采用改良Barthea指數(shù)進行評估,患者日常行為能力與患者得分呈成比例關系。
研究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對比(例,%)
研究組生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生理領域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心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心理領域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FMA評分、Barthe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4。
表4 FMA評分、Barthe指數(shù)對比(分,
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為實施延續(xù)護理患者在出院后1年內(nèi)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率為38.3%,這一數(shù)據(jù)結果說明,在長期臥床的腦卒中患者中,壓力性損傷具有非常高的發(fā)生。在對患者進行院外延續(xù)護理干預后,患者發(fā)生壓力性損傷的概率為10.6%,這一結果說明,對長期腦卒中患者實施院外延續(xù)護理可以降低患者在臥床期間所發(fā)生的壓力性損傷概率,促進患者機體康復。在實施延續(xù)護理期間,對臥床腦卒中患者進行壓力性損傷預防的全面指導,幫助患者以及配合著進行預防壓力性損傷計劃,對陪護者的日常錯誤護理行為進行糾正,對患者以及其照護者的潛能進行激發(fā),提高其在預防壓力性損傷時的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說明,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院方通過延續(xù)護理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可以接受來自于院方的護理干預,進而保證患者出院后可以接受更加專業(yè)、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疾病康復。結合患者自身家庭條件、身體情況等為患者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通過設立交流活動以及開通咨詢途徑等方式,使患者可以及時向院方反應疾病康復情況以及壓力性損傷預防情況,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獲取患者相關疑問,并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指導,進而達到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目的。因本次研究納入對象為長期臥床患者,因此在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調查時,將重點放于患者生理領域以及心理領域,患者因外出較少,特別是居住樓層較高又缺乏電梯的患者,因此并未對患者社會關系以及環(huán)境領域等方面的生存質量進行分析。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肢體恢復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FMA評分、Barthe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說明,在對患者進行壓力性損傷預防時會為患者進行肢體活動以及功能鍛煉,進而促進患者肢體康復,改善患者運動功能,促進患者早日擺脫長期臥床的困擾。
綜上所述,對于長期臥床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對其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外壓力性損傷事件的發(fā)生,使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可以再臨床中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