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潔
南昌師范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自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教育部立即作出部署,同時啟動教育系統公共衛(wèi)生應急預案,各級各類學校緊隨其后積極響應,果斷開展線上教學,確?!巴Un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隨著互聯網基礎的不斷普及和硬件基礎設施的加強,線上教學日益凸顯了其強大的優(yōu)勢。線上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沖破了距離的藩籬,并且線上教學的平臺種類繁多,教師可以靈活地選擇直播或錄播平臺軟件,以滿足各類教學需求,同時,隨著網絡課程資源的開放,有利于教師對課程資源實現整合,在相互交流經驗的過程中提升線上教學能力[1]。
疫情期間各高校為了保障線上教學有序進行提供了諸多保障措施,但如何確保線上教學標準不降、質量不松,保障線上線下教學“同質等效”成為國內相關重點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國內對于線上教學質量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以及線上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例如夏霽[2]等人認為影響學生線上教學質量的因素包括教師、家長和學生,目前對于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主線聚焦在教師維度,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了落實“學生中心”地位,較好地關注學生線上教學體驗,反向支持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本研究對N校的在校學生進行了線上課程學習滿意度調查,期望更好地推進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工作。
本次調查的問卷從課程難度、課程材料、教師表現、教學組織、內容擴展、學生參與、學習效果、課程思政八個維度設計問卷,共22道題目,其中包含20道計分題目,2道非計分題目。調查面向N校全部大學生,針對全部線上開課課程,實際調查69958人次,實際有效樣本數63144人次,參評率為90.26%
從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結果看,全校平均得分為86.27分,90.24%的課程門次得分均在80~100分之間(見表1),學生對絕大多數開展線上教學的課程總體是滿意的,對教師的教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表1 學生線上課程滿意度各分數段課程得分情況統計
各項指標的平均得分是4.31,高于平均值指標的有11道題目,低于平均值指標的有9道題目(見圖1),說明線上教學期間,線上教學滿意度中的大部分指標學生反饋良好。
圖1 問卷各項指標得分
通過對比全校的平均分,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大四得分略低于平均水平(見圖2),說明各年級的線上教學的整體情況良好。大四年級課程平均分偏低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是大四學生臨近畢業(yè),參與調查的學生人數較少,導致平均分數會受到個別極值的影響;二是大四年級開設的課程大多是實踐類和畢業(yè)設計類課程,沒有開展線上教學,因而無法參與此次調查。
圖2 各年級學生線上課程學習滿意度平均得分
學校非師范生的課程學習滿意度平均得分86.58,非師范類課程平均得分85.56,非師范生的得分略高于師范生(見圖3)。從數據上看,疫情期間,本科生教學情況總體良好,師范生得分偏低的原因有可能是線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師范生在實踐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所導致的。
圖3 師范類、非師范類課程平均得分
從數據結果可以看出,96.90%的學生指出教師能夠貫徹落實OBE理念(見表2),努力做到目標導向,通過線上教學同樣能夠向學生細致地傳達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清晰,課堂教學設計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真正做到教師心中有標,一切過程靠標,課堂效果達標。
表2 關于課程目標清晰度的統計情況
全校教師在疫情期間真正做到了站在“疫”線,對于線上教學十分重視,能夠做到認真充分的備課,精選學生線上教學的學習視頻,精心制作配套的課程講義或PPT,方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問卷中的第7題為“教師準備與在線課程配套的課程講義(或課件)能夠幫助我掌握課程內容”,從結果來看,97.14%的學生認為教師準備充分,并且相應的課件或講義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見表3)。
表3 關于課程講義對學生幫助度的統計情況
從整體來看,大部分教師在此次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均安排了課前預習、課上互動交流、課間練習和課后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輔助課堂教學。學生對于這種做法比較認同,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能夠彌補線上教學的短板,及時進行學習效果的反饋,有利于加強教學監(jiān)控。
第9題、第17題主要從課堂教學中的其他輔助環(huán)節(jié)調查教師的教學情況,題目分別為“該門在線課程交流討論時間、作業(yè)時間、學習時間等安排滿足了我的學習需求”“該門在線課程的平時測驗和作業(yè)能夠使我不斷地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數據結果上看,97.46%的學生選擇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較為合理(見表4),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99.14%的學生認為平時測驗和練習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見表5)。
表4 關于在線學習時間的統計情況
表5 關于課程練習有效性的統計情況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對比,了解到教師的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10題為“教師為鼓勵我們積極參與設計了多樣的教學活動”,結果有5.79%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比較少(見表6),第11題為“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工具方式幫助我們在線理解問題”,結果有6.73%的學生認為教師使用的教學輔助工具較少(見表7)。
表6 關于教學設計多樣性的統計情況
表7 關于教學輔助工具使用的統計情況
調查中發(fā)現,線上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直播、錄播和網絡資源課,由于網絡和教學空間的限制,教師很難將平時線下課堂中的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轉移到線上教學中。同時,除了借助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外,教師借助其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也存在困難,從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中同樣能夠發(fā)現,學生希望線上教學不止局限于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看視頻或通過直播中教師單純對照PPT講課。因此如何豐富線上教學的活動設計,開發(fā)多樣化的線上教學輔助工具,仍是未來要努力探尋的方向。
第18題針對線上教學的效果設置了問題,題目為“到目前為止,我掌握了在線課程已教授的內容”,38.08%的學生認為自己全部掌握線上教學的內容,56.48%的學生認為掌握了部分教學內容,仍有5.43%的學生認為目前還未掌握線上教學的內容(見表8)。目前學生學習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線上教學師生缺乏面對面互動交流,看不到學生在線學習狀態(tài),難以及時掌控學生聽課的狀態(tài)并調整教學進度,造成不能達到與實體課堂的實質等效;另一方面,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和自主學習能力還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從線上教學的效果來看,雖然教師和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但是取得的效果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表8 關于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統計
第15題是關于學生互動效果調查,題目為“在該門課在線學習過程中,我有機會與同學交流與互動”。從結果來看,91.81%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與同學較好的互動,7.0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同學的互動效果一般,1.18%的學生認為與同學之間幾乎沒有互動(見表9)。
表9 關于學生互動情況的統計
根據各學院開課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各項在線教學質量監(jiān)控管理工作,落實各項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措施。加強校級和學院督導組職能,形成教學質量監(jiān)控閉環(huán)模式。校院兩級督導組切實做好“督學、督教”工作。督導組通過在線聽課,對在線教學實施情況、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在線課程考核情況、在線課程學生評教情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全方位的督查和指導,記錄每次督查和指導情況,對在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學院,形成學院內部教學質量監(jiān)控閉環(huán)模式,逐漸提高在線教學質量[3]。
加強同行在線評教,推進教學改革研究。同行評教是教師在線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評價在線教學效果和反饋教學信息的一種有效手段。各學院通過同行之間在線聽課,積極開展同行在線評教。評教期間,教師彼此可以收集各種可靠的、建設性的教學信息,比如在線教學平臺的學習、教學網絡資源的獲取、在線教學課堂活動設計等。同行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切磋,更有助于各教學學院教師之間的教學研究[3-4]。
網絡教學資源的來源非常豐富,如何選擇適合課程、適合學生的網絡學習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兼顧資源的高質量與學生現有水平的高匹配,尋找二者的最佳結合點。目前,該校教師主要采用的線上教學平臺有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騰訊會議、釘釘等,不同課程的教師還會根據每節(jié)課上課的內容選擇多個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部分學生反映多種平臺混合交叉使用極易增加學生心理負擔,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因此,教師采用網絡視頻資源前,應對不同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要遵循“一課一得”的模式,網課要有清晰的知識點學習和分析,幫助學生明晰學習任務,梳理好重難點,讓學生有心理預期,為學生線上教學提供更多便捷,避免各種資源的簡單低效重復[5]。
教師應逐步從適應線上教學向關注線上教學效果轉變。首先,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溝通,優(yōu)化線上教學與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一方面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不斷鞏固線上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測驗和作業(yè)批改,通過測驗和作業(yè)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最后,教師要善用網課數據,做到“心中有數”?,F在各學校使用的各種網絡平臺等,使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包括收看時長、作業(yè)完成數據等等,教師要認真查看每節(jié)課的上課數據,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與相關學生溝通;同時,充分運用學校教學質量管理平臺的隨堂評價功能,獲得學生對于課堂學習效果的及時性反饋,調整教學節(jié)奏。
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在線課堂管理。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反饋是加強在線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保障的有效措施。疫情期間,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溝通和橋梁作用,做好線上教學信息的收集、反饋和整理,協助學校質管辦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學校教學質管辦要及時對學生反饋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及時將相關內容與學院分管領導及任課教師、督導進行溝通,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所任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與完善。同時,各學院要定期推送線上教學期間的一系列典型做法和學生學習情況,充分調動二級學院在教學質量保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線上教學水平。
通過合理設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疫情期間開展的線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6]。為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樹立學習信心,戒除畏難情緒,后期在線上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閱資料予以解決,也可以通過同伴互助解決,還可以通過與老師溝通解決。同時沉淀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通過后臺學生學習的數據給以學生反饋,加強課堂管理。
大規(guī)模采用線上教學對于任何高校來說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同樣,對于線上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也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學校應不斷深化教學評價改革,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完善評教制度,建立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是評價價值判斷的關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指標體系應當充分體現評價項目的本質屬性,注重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的指標設計,對于問卷整體維度不斷優(yōu)化。側重對課程的整體評價非單純指向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對于問題的表述要不斷優(yōu)化,問題的銜接、邏輯性、評分設置應更加嚴密,逐步增強問卷的科學性。切實發(fā)揮評教結果的功能,引導教師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在評價結果的利用上,要將其作為促進教師教學改進提升的重要手段,并制定明確的制度,要求定期跟蹤教師教學整改狀況,將整改效果作為評教的重要內容,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不斷提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