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仝 旭
(1.浙江樹人大學;2.浙江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6—2020)》中指出要加強護士專業(yè)和護患溝通能力(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CCA)培養(yǎng)[1],為探索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的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護生的CCA能力的舉措提供借鑒,回顧文獻發(fā)現(xiàn),心理彈性(resilience,RE)是個體面對困難的反彈能力,RE與CCA正相關[2];而自我效能(self-efficacy,SE)是個體身心健康的重要預測變量[3],SE與RE、CCA正相關[4-5],因此假設1:護生的SE在RE與CCA中起中介作用。應對方式(coping style,CS)是指個體為了減輕或消除應激狀態(tài)采取的認知和行為努力[6],積極的CS可以保護RE[7],而提高RE又可促進人際關系,因此假設2:護生的CS在RE與CCA中起中介作用。RE與自我管理效能正相關[8];SE對CCA有預測作用[2],SE高的個體傾向于選擇積極的CS[9],PC與CCA正相關[10],因此假設3:RE作用SE而影響個體的CS,最終影響CCA。
入選標準:(1)選取2019年9月至12月就讀于某校2015—2018級的護理本科生。(2)自愿參與調(diào)查。排除標準:非本科護生。
1.調(diào)查方法。(1)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11]:由建立和諧關系、敏銳傾聽、確認患者問題、共同參與、傳遞有效信息和驗證感受6個維度、28個條目構成,采用Likert 4級計分,分值越高越滿意。(2)conno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中文版[12]:包括堅韌、力量和樂觀3個維度,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得分越高則心理彈性越好。(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13]:共10個項目,采用Likert 4級計分,得分越高說明自信心越強。(4)簡易應對方式問卷[14]:由積極應對(positive coping,PC)和消極應對(negative coping,NC)兩個維度組成(20個條目),采用0~3級評分,本次研究各量表Cronbach’ sα系數(shù)分別為0.798、0.927、0.885,PC和NC分別為0.918和0.896。
2.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Excel 2013、SPSS 25.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相關分析、AMOS 24.0構建結(jié)構方程模型,探討SE、CS在RE與CCA之間的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護生CCA為(75.31±7.02)分,RE為(62.25±13.09)分,PC為(1.91±0.52)分,NC為(1.37±0.58)分,SE為(2.70±0.47分)。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見表1。
表1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
根據(jù)假設模型,采用結(jié)構方程模型分析技術對數(shù)據(jù)與假設模型的擬合程度進行驗證。在模型建構過程中,建立以RE為自變量,以CCA為因變量,以SE、CS為中介變量的模型(χ2/df=2.114,CFI=0.985,NFI=0.972,RMSEA=0.049,P=0.000),采用偏差校正非參數(shù)百分比Bootstrap(重復取樣2000次)檢驗中介效應,除RE-NC-CCA、RE-SE-CCA外,其余各條路徑對應的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驗證了SE、CS在RE與CCA之間的部分中介作用,總效應達到17%,RE-CCA、RE-SE-PC-CCA、RE-PC-CCA的效應顯著,見表2。
表2 RE、SE、PC對CCA的效應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護生CCA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武月[15]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考慮所調(diào)查的護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在“6+1”家庭里受到足夠關愛,個性自信開朗,在溝通方面呈現(xiàn)出了積極主動的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RE甚至低于中專、大專護生的得分[16]。研究發(fā)現(xiàn)PC和NC得分均低于外科護士的研究結(jié)果[17],但PC得分高于常模[18],NC低于常模,且PC平均分高于NC平均分,考慮本次研究對象多為二本院校護理本科生,其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都比較高,加之校園里的人際關系或?qū)W習問題不像臨床護士那般復雜、困難,因而她們多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去解決問題。而SE得分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9],其認為在護患溝通困難時,SE低的護士易采取緘默回避的態(tài)度。因此,護生在溝通困難時,是迎難而上解決困難還是回避,很大程度取決于其SE,要想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也應適當提高其SE。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E與CCA正相關。且CCA與PC正相關,與NC負相關,說明越是傾向于采取面對、自我控制、尋求支持、接受責任、有計劃解決以及積極回應等PC方式,而棄用逃避、自責等NC方式,這在處理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上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人際溝通進行。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E在RE與CCA中的間接中介效應不顯著,先前假設1不成立,但證明RE與SE正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RE可在SE及心理一致感間起部分中介作用[20],說明即使間接中介效應不顯著,但RE和SE依然能共同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人際溝通。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CS在RE與CCA中起到顯著的中介效應,假設2成立,但PC的中介效應量顯著高于NC,且PC呈現(xiàn)負向預測作用,說明問題解決等積極應對方式忽略了情感交流,可能在樂觀,堅強的心理彈性下某種程度上會阻礙溝通。當人身處逆境或面對壓力時,高心理韌性個體更傾向于采用積極的應對策略以及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21]。本研究中,RE可以通過SE和CS的鏈式中介來影響CCA,假設3成立,且RE-SE-PC-CCA的預測效應明顯高于其中NC的鏈式中介效應,因此說明:RE越高的個體,其SE越強,遇到問題或矛盾時趨向于采取PC,而回避NC,從而更積極地解決人際溝通存在的問題,其CCA越強。
本研究為RE低下的大學生擺脫溝通障礙提供了支持依據(jù)。分別探討了SE、PC、NC在RE對CCA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影響程度,對RE低下的個體,可從提高SE、增強PC、降低NC多方面入手。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以一所院校護理本科生為被試,樣本來源單一,且采用自評式問卷,缺乏客觀指標,如果將結(jié)果推論到其他學校、專業(yè)和性別時需謹慎,日后將進一步探討影響護生CCA的其他深層因素并積極探索干預的實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