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年秋季開學,落實“雙減”政策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雙減”政策下幼兒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變化。如何解讀政策,如何依據政策促進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tài)建設,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幼兒、學校和家長的一系列具體變化,更好地促進改革舉措的完善和落實。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家長;雙減;雙贏
作者簡介:花玉芳(1962—),女,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新城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
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的頒布,2021年秋季開學,落實“雙減”政策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這項政策涉及各中小學、幼兒園。“雙減”政策一出臺,各地幼兒園積極學文件、聽解讀、研難點、究盲點,各地教育部門、督導部門在第一時間向家長、幼兒園管理者、老師了解情況、聆聽實情、解決困難。眾所周知,義務教育階段各項教育政策不同于其他一般性政策,教育領域的每一項重大舉措,都會牽動社會的神經。政策出臺、落地執(zhí)行后的一系列具體變化和問題,都是家長所關注的。那么,在落實政策的過程中,作為學前教育主陣地的幼兒園在對幼兒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具體問題?“雙減”政策給幼兒、教師、家長、幼兒園乃至社會,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文章圍繞“雙減”政策進行問題分析、策略分析,思考并剖析“雙減”背景下的幼兒教育機制的變化,以更好地促進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tài)的建設。
一、 “雙減”政策分析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道:“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tǒng)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薄半p減”不僅僅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施的政策,還對幼兒園的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要求幼兒教育工作更加細致化,讓幼兒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減少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同時,要求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素養(yǎng),實施高質量的教育?!半p減”政策的理論內涵是學校教育提質增效、校外教育規(guī)范健康,這項政策的落地,意味著減負工作向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協(xié)同治理推進[1]。
二、在幼兒教育中實施“雙減”的必要性分析
學前教育在“雙減”中承擔著特殊的使命,必須堅持普及、普惠、安全、優(yōu)質發(fā)展,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為推動“雙減”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承擔責任?!吨腥A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提道:“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yè)?!睂W前教育是教育生態(tài)鏈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以及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于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是“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并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學前教育連接義務教育,其教育效果會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幼兒園應該深度解讀“雙減”政策,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生態(tài)的建設與發(fā)展,順應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規(guī)律,以較為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我國對幼兒教育工作有明確的要求,遵循《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三份文件的原則與規(guī)定。但是,在具體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部分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具有“小學化”的傾向,不利于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對于促進學前教育良好生態(tài)的建設、幼兒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雙減”背景下,幼兒、教師與家長的變化
(一)幼兒的變化
“雙減”政策未出臺前,中小學校、幼兒園的課堂上以及集體教學活動中的作業(yè)較多,不論是中小學還是幼兒園的學生基本都有雙重作業(yè),即課后去補課班、培訓機構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和課后作業(yè),從而侵占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針對幼升小階段兒童的銜接班輔導給幼兒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讓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幼兒失去了適當休息的時間,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雙減”政策出臺后,給幼兒帶來的改變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幼兒的在園時間延長了。學校提供延時服務以后,幼兒的在園時間有所延長,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在“雙減”政策尚未出臺前,大部分幼兒園的離園時間在下午四點半甚至更早;而“雙減”政策出臺后,不少幼兒園有意識地與義務教育一起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
幼兒的課外補習任務減少了。在“雙減”政策沒有出臺之前,幼兒離園之后,還會進入各類興趣特長班、思維輔導班學習。幼兒進入興趣班或思維輔導班學習的原因,一是家長為了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二是幼兒離園時間與具有接送困難的家長的工作無法協(xié)調。而隨著學校、幼兒園延時服務的完善,幼兒園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設置多種課后服務項目,讓幼兒在更為科學的教育環(huán)境中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這不僅解決了家長接送的困難,同時也相應地減少了幼兒的補習任務,讓幼兒能釋放其天性,在更為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二)家長的變化
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前,部分幼兒園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開展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的活動,并布置了家庭作業(yè)。這大量占用了幼兒的休息時間,讓幼兒花費過多時間在家庭作業(yè)上而無法進行其他實踐活動,也讓家長在輔導幼兒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花費過多的精力。此外,部分幼兒園因為與家長在家園共育方面沒有達成較好的共識,導致家園分工不明確,出現責任推諉的問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工作制度,它是為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規(guī)范辦學行為、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文件,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則從不同方面對幼兒教育提出了規(guī)范要求。在“雙減”背景下,幼兒教育更加遵循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制定保教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不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yè)。同時,相關部門對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較大范圍、較大力度的整治和管理。如此一來,家長的經濟負擔得以減輕,其為幼兒輔導家庭作業(yè)的壓力也得以減輕。41250B73-4C36-4D6A-9462-81EB3FE2D39B
“雙減”政策中提到,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半p減”背景下,為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家園共育”雙贏目標的達成,家長在課后作業(yè)輔導時間減少的情況下,應注重和諧的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開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系能對幼兒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半p減”背景下,家長對幼兒的關注,應當從“幼兒的學習”轉向“學習中的幼兒”,通過與幼兒建立平等的溝通與交流的渠道,及時了解幼兒的需求與成長變化,并與教師進行溝通,促進家園共育。
(三)教師的變化
一方面,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大部分幼兒的在園時間變成了7:45—17:30,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了,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其中,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加大的程度更為明顯。幼兒園教師常規(guī)工作包括幼兒接待、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游戲活動、課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延時活動組織、幼兒心理輔導、家園聯絡、備教案做課件等。在新冠疫情之下,幼兒教師在常規(guī)的教育工作之外,還承擔了幼兒園的疫情防控任務。另一方面,“雙減”政策實施后,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guī)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中提到,幼兒園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多種形式,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激發(fā)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培養(yǎng)積極的交往與合作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要“創(chuàng)設多種區(qū)域活動空間,配備豐富的玩具、游戲材料和幼兒讀物,為幼兒自主游戲和學習探索提供機會和條件”。這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能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一日活動,促進幼兒能力良好發(fā)展。
四、“雙減”背景下,促進幼兒良好教育生態(tài)形成的策略
任何一項新的改革,都會經歷適應期,教育領域的改革也是如此。教師應當堅定“雙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有勇氣和毅力去破除思維定式。在幼兒教育領域,必須堅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促進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并付諸行動。
第一,堅決不在幼兒園教授小學的課程內容,杜絕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對此,各級各類部門應積極開展突擊性檢查和常態(tài)化檢查,尤其是要加強宣傳力度和暗訪力度,正確對待家長、教師的舉報投訴并做好相應的溝通工作。
第二,要深入整治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教育財政部門適當增加對幼兒園的經費投入,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補助和獎勵力度,幫助幼兒園創(chuàng)設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豐富多彩的安全活動空間,添置科學有趣的活動材料、操作材料,創(chuàng)設多種活動區(qū)域(區(qū)角)。
第三,要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科學保教能力和職業(yè)幸福感。對教師而言,工作時間延長了,其學習培訓和研究思考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因此,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機會與平臺,不斷推動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進程,提高一線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為此,教育部門可以利用督學督導、創(chuàng)建評優(yōu)這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和平臺,在檢查落實“雙減”工作的后續(xù)進程中,將落腳點放在以下幾個地方。一是幫助幼兒園管理者完善教育培訓形式,開展線上線下的綜合培訓;二是取得上級部門的有效支持,幫助幼兒園完善教職工獎懲政策,盡可能給教師更多的激勵;三是要切實關心教師,呵護教師的身心健康,為教師減負,給教師留出更多的專業(yè)發(fā)展空間。
第四,加大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力度,建立機制、完善政策,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如小學低年級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guī)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嚴禁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小學招生中各種名目的“選拔”等不規(guī)范行為,使一線執(zhí)法“長牙齒”、見真章。
第五,堅守幼兒園教育大陣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幼兒園應與家長積極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園共育的氛圍,讓家長能夠真正參與孩子的成長。為此,幼兒園可以讓更多有學識水平、有一技之長、有教育情懷的家長朋友、社會團體、志愿者等走進校園,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教育、關心孩子的良好氛圍,讓家庭、幼兒園、社會協(xié)同共進。
五、總結
“雙減”是教育部“惠民愛生”的重磅措施,政策性強、規(guī)劃起點高。如果幼兒園的管理者和教師對政策理解不到位、認知不到位、研讀不到位,就會出現落地有困難、實施有缺憾、過程有疏漏、操作有盲區(qū)的現象。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突出問題解決了并不等于“雙減”工作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教師要不斷關注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給教師、家長、幼兒帶來的變化,并針對這些變化,優(yōu)化相應的實施方案,在遵循政策的指導精神與原則的基礎上,促進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良好幼兒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薛二勇.“雙減”政策執(zhí)行的內涵、理念與路徑[J].人民論壇,2022(06):74-78.41250B73-4C36-4D6A-9462-81EB3FE2D3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