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娥英
摘 要:在初中階段,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為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人才提供幫助,而人才培養(yǎng)對教學質(zhì)量有較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教學效果,還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為此,很多教師將目光放在合作學習上,希望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加學生掌握的化學知識儲備量,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對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做簡單闡述,望能對初三化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合作學習;化學;初三
初三是銜接初中和高中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的重要階段,若過度依賴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能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主動探索,掌握更多化學知識,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
一、結合教學大綱確定合作學習的題目
先確定合作學習的題目,能保障教學向著既定方向進行,還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足夠的收獲[1]。例如,在講解“鹽”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挑選1-3個生活中的場景,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以生活中的鹽作為合作學習的題目,引導學生自由結組,討論相關知識,或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會變高,能主動思考相關知識,并熱衷與其他同學合作。在合作學習后,學生的思維模式、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會變好,若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得到多種看法。此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試著做課本上的練習題,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驗證學生的猜想,加深腦海中的化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又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選定的題目分解為多個小環(huán)節(jié),然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使其能逐一掌握小環(huán)節(jié)中的內(nèi)容,順利的完成當堂教學目標。利用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可將學習目標簡化,能降低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的難度,使學生能長時間積極探索,更主動的學習化學知識。
二、做好合作學習小組規(guī)劃
確定好當堂學習的題目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分組,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自由結組,并確保小組內(nèi)的優(yōu)秀學生、成績平平的學生、成績較差的學生均勻分布,相互間可密切配合,積極的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可以讓相鄰兩排、前后座的四名學生結組,讓他們自己推選組長,并由組長組織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一段時間后,教師要鼓勵小組組長代表小組發(fā)言,并引導學生驗證,使學生在課堂中相對自由、主動,若時間允許,還可鼓勵小組間比賽,看哪組掌握的化學知識又多、又正確,必要時,可為學生提供實驗用具,或邀請其上講臺,書寫自己的推算過程,綜合鍛煉學生的能力[2]。
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前對班級中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全面了解班級中的學生后,在課堂中才能合理安排學生結組,使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學習能力都較均衡,并且盡量創(chuàng)造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以便能帶動全班學生學習,縮小化學學習上的差距。例如,在小組中,有的學生成績高、有的學生成績差、有的學生成績中等,但是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包容、理解、欣賞,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化學的樂趣,并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快速掌握化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鼓勵學生自主做好組內(nèi)分工
在學生自由結組的時候,教師就可鼓勵學生在結組后,做好組內(nèi)分工,每個人負責一個方面,快速掌握化學知識。如,在進行“氧氣”制取實驗的時候,教師會先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再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流程、化學原理開展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結組,并做好組內(nèi)分工,一個人負責實驗操作、一個人負責觀察、一個人負責記錄,在實驗結束后,鼓勵學生進行組內(nèi)討論,總結實驗情況,從而加深學生腦海中對氧氣知識及制取過程的印象。
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做好組內(nèi)分工的時候,可鍛煉學生的分工、合作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優(yōu)缺點,以最快、最優(yōu)質(zhì)的方式解決化學問題。如,在多次合作學習后,小組中的成員會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當再次合作學習時,就可快速完成分工,以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能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使學生認為自己能學好化學,并堅持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動結組開展學習,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并減少學生思維上的誤區(qū)[3]。如,在進行“空氣的成分”相關知識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chǎn)生好奇,隨后,鼓勵其自由結組,尋找答案,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達到教學目的。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從空氣的特點、組成成分等入手,再配合幽默的語氣,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結組、討論,并鼓勵其大膽表述,引出二氧化碳、氧氣、二氧化氮等物質(zhì),隨后,鼓勵學生做蠟燭燃燒實驗,驗證空氣中有氧氣的猜測等。
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探索。如,在講解新知識的時候,部分學生會因為陌生,就排斥學習,教師利用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能改變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其在課堂中注意力更集中,能重視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習,順利的找到問題的答案,深度了解化學知識,或者能達到靈活使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提高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活躍度和認真程度,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可持續(xù)高效學習。
結束語
初三化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至關重要,需要教師靈活調(diào)整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相應化學知識,完善其思維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習題目設置、合作小組、組內(nèi)分工、問題引導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深度了解初中化學,并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為升入高中或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郭永山. 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J]. 天津教育,2022,(8):46-48.
[2]張昌賓. 合作學習在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的措施[J]. 新課程(中學),2019,(9):157-158.
[3]黃小威. 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措施[J]. 科普童話,2019,(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