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昊
初中階段是學習物理的基礎階段,物理知識相對簡單,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也更加緊密。鑒于此,教師可以將物理實驗與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生活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走近物理、感受物理并喜歡上物理,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以實驗檢驗生活現(xiàn)象,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浮力”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兩個透明玻璃杯、鹽、水,再準備雞蛋、塑料片、鐵片。教師在兩個玻璃杯中分別倒入等量的水,然后拿出體積相同的塑料片和鐵片,讓學生猜哪個會下沉,之后實際驗證。自然,鐵片會下沉,而塑料片會上浮。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浮力與什么有關?然后給學生講解浮力與物質密度的關系:鐵片的密度大,所以下沉;而塑料片的密度小,因而不會下沉。
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下一步實驗。教師將雞蛋放入一個水杯,雞蛋下沉。然后,教師往另外一個水杯中放入大量的鹽,再將雞蛋放入鹽水中,這時候雞蛋漂浮起來了。此時,教師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接著,教師講述其中的道理:實驗表明,浮力與水的密度也有關系,加入鹽,可以提高水的密度,因而雞蛋會上浮??此坪唵蔚纳瞵F(xiàn)象蘊含著物理知識和原理,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相關知識也被順利地理解掌握了。
二、借助生活材料進行實驗,探索物理原理
在做實驗之前,我會要求學生先熟悉實驗儀器、流程,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索物理知識。時間久了,學生難免會產生枯燥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靈活設計,將生活材料用于實驗中,使學生對實驗產生更多的親切感,從而保證學習效果。
例如,教授“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如一次性紙杯、金屬絲等,之后帶領學生制作“土電話”。制作完成之后,讓學生互相“打電話”。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接下來,再給學生講述聲音的傳播原理,大家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結合生活應用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物理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物理實驗與生活應用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通過生活應用深化理解相關知識。
例如,在教授相關電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安全的實驗環(huán)境中,模擬組裝電路,從中應用物理知識,驗證物理原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嘗試設計新的電路,利用這種電路連接燈泡,并調節(jié)燈泡亮度。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全程觀察、及時指導,以保證實驗的安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感受,師生一起分析實驗的得失利弊和改進設想,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進而激發(fā)創(chuàng)新熱情,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