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欣
《愛如茉莉》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從兒童的視角,講述了一個“父母愛情”故事。文中,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飽含著深情,一處處詩意的細節(jié)描寫傳達著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為慢慢懂事的五年級孩子,展示了很好的愛情、親情、家庭的價值觀。文章雋永、恬淡、如茉莉般淡雅的文字,讓我們慢慢咂摸出愛的境界:平淡是真,平常是福。那份既樸素又浪漫的愛情讓人感到溫暖、感到安心。讀罷,眼眶濕潤,眼前也仿佛浮現(xiàn)出那朵“茉莉”的潔白淡雅之姿,感受到縷縷幽香。
一、明暗交融花解語
茉莉作為母親最愛的花,貫穿了全文始終:從它在“漂浮著橘黃色光影”里(作為“背景”)毫不注目地悄然出場,正如文中所說的“平淡無奇”;到作者按照父親叮囑,手捧一大束茉莉(作為“道具”)出現(xiàn)在醫(yī)院;再到病房看到父親陪伴母親的方式后,將花(抒情之物)插入瓶中所彌漫的清香;直至最后作者懂得了父母愛情真諦的那一瞬間,定格在那一份如茉莉花(心物不二)“潔白純凈”的愛情上?!扮R頭”一次次聚焦茉莉花,使之走進人們的心中。
每一次茉莉花的出現(xiàn),都在推進著作者對“真愛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追尋和思考,這是文章的暗線。光影中的茉莉平淡無奇,恰如父母的平凡普通;手中的茉莉帶來的不僅是清香彌漫,更是懂自己的人的一份關愛;瓶中茉莉散發(fā)出的縷縷幽香不是鉆進鼻子里,而是鉆進心里,這是對令人心醉的真愛最好的解讀!清香的茉莉充當媒介,把如茉莉似的愛悄無聲息地表達了出來。讀到最后,花已然不是“花”,茉莉也已然不僅是文脈,更變成了意象。或者說,茉莉芬芳,幽香常在,真愛永存!
二、“懂你”盡在細微處
文中的母親是“懂”父親的!懂得父親的口味——喜歡吃自己包的餃子,這是出于朝夕相處的了解;懂得父親的需要——出差回來的父親希望有一碗充滿愛意、熱騰騰的餃子消除疲乏,這是日久情深的“為對方著想”;懂得父親的性格——示意我等父親吃完再告訴他自己住院的消息,這是心中充滿愛意的一份體貼;懂得父親的付出——睡夢中“恬靜的微笑”“清醒含笑的眸子”,是對父親陪伴照顧自己的欣慰;懂得父親的“小心機”——故意讓父親握著自己的手,假裝睡著,不動聲色地滿足父親付出的需要,以至于自己手腳麻木也“不敢動”,這是愛的最高境界——心疼!
從開始面對女兒“愛爸爸嗎”這一問題時的臉色微紅,到尋思后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真愛)就像茉莉”,母親對待這個問題經(jīng)歷了用心思考,也許那一會兒母親憶起了無數(shù)個專屬于她和父親的那份美好。這樣一位如茉莉般含蓄內斂的母親形象開始植入我們的心中。母親“包餃子”的承諾、虛弱的聲音叮囑“我”編“善意的謊言”,只因牽掛出差剛回的父親。生病和吃餃子,對于母親,哪個更重要?父親伏在床邊睡著了,母親其實也沒睡好。自己作為病人休息好和讓愛的人休息好,對于母親,哪個更重要?其實,這種“沒睡好”正是一種為了對方的心甘情愿。沒有張揚的愛,只有包含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慢慢散發(fā)出來的、融進生命、融進血液、愛對方勝過愛自己的情!
文中的父親也是“懂”母親的!懂母親的良苦用心——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直奔醫(yī)院,因為“我”編謊話是被母親授意的;懂母親的需要和喜好——每天都去醫(yī)院陪伴,還特別叮囑我?guī)к岳蚧ńo母親;懂母親的性格——因為知道母親是個為別人著想的人,所以才伏在床沿兒,用不舒服的睡覺方式陪伴……
因為彼此心中有愛,多為對方考慮,才會有父親為照顧母親伏在床沿兒睡著,母親不忍驚動父親忍著不動以致手腳麻木的矛盾之舉。而父親的“睡眼蒙眬”“布滿血絲”“躡手躡腳”“邊打哈欠邊說話”……這么多的細微之處,恰恰就如茉莉般恬淡,真正是愛你在心口難開,只用行動去表達!
三、一切景語皆情語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媽媽睡在病床上……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光澤與芳華里”——歲月靜好,如詩如歌的日子里,就連陽光都多了一份人情味,只是“探”進來悄悄地看看,不愿打擾和破壞這“愛之真諦”的美好畫面。當文章最后,作者將自己的心和眼定格在那一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的茉莉花上時,那縷縷的幽香也似有了作者一般的感同身受,帶著對簡單美好愛情的理解、懂得,鉆到心里,彌漫心頭!
最后,“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的反復吟詠,既是作者心情的寫照,被“茉莉之愛”感動、震撼;更是回旋于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的對生命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