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湖北武漢430030)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如果發(fā)生跌倒、低處墜落、臀或下肢先著地,而后形成間接壓力,很容易導致脊柱骨折[1]。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恢復緩慢,臥床時間較長,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發(fā)癥[2]。其中壓力性損傷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繼而缺血、缺氧,發(fā)生病變,術中和術后都可能發(fā)生[3]。壓力性損傷不易恢復,患者不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浪費醫(yī)療資源,還可能導致全身嚴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壓力性損傷的預防護理非常重要[4-5]。本研究探討老年脊柱骨折術后患者壓力性損傷預防性護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接收治療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60例。納入標準:確診脊柱骨折,術前無壓力性損傷或皮膚?。荒挲g>60歲;完全自主能力;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或嚴重溝通障礙者;合并營養(yǎng)不良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帶入壓力性損傷者;不能配合研究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9.7±7.4)歲;體質量指數(BMI)(21.3±2.4);吸煙史:有17例,無13例;飲酒史:有18例,無1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9.1±7.6)歲;BMI(22.1±2.2);吸煙史:有16例,無14例;飲酒史:有17例,無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模式。術前護理包括入院評估、環(huán)境介紹、術前健康教育、健康指導;術后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病情觀察,一般健康教育和基礎護理。同時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預防壓力性損傷,定時幫助患者翻身,觀察局部受壓部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構建壓力性損傷預防性護理模式。①科室成立壓力性損傷預防小組。組長為科室護士長,組員為責任護士、包床護士。召開會議,開展頭腦風暴,制訂壓力性損傷預防的護理流程,明確責任分工。對所有護士進行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培訓,強調壓力性損傷預防的重要性,引起護士重視,進行實操護理訓練,合格者進行護理[6]。實行責任負責制,對患者實行一對一責任護理,發(fā)生壓力性損傷患者由責任護士分析原因后上報。壓力性損傷預防小組組織討論會議,針對原因及護理不足制訂對策,以實現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②加強評估。壓力性損傷是可以預防的,對可控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對高危人員進行預警,提高重視,是預防壓力性損傷的重要措施。術前1 d采用waterlow 壓瘡評分對脊柱骨折患者壓瘡因素進行評估。waterlow 壓瘡評分內容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體型、全身情況、控便能力、藥物治療、皮膚類型、食欲、運動能力、營養(yǎng)缺乏狀況等。評分越高表示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的風險越大。根據評分情況將患者分為無危險組(<10分)、輕度危險組(10~14分)、高度危險組(15~19分)、極高度危險組(≥20分)。不同危險等級患者床頭掛不同顏色的護理標識,無危險組為綠色,輕度危險組為黃色,高度危險組為橙色,極高度危險組為紅色,以起到警示作用。對于評分高度危險以上患者不僅要重點預防,而且要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風險,提高重視程度,加強觀察[7-8]。③壓力性損傷知識健康教育。由于脊柱骨折手術時間較長,患者長時間俯臥,面部也有可能發(fā)生壓力性損傷。因此最好使用特殊的類似美容院的按摩床,不影響呼吸,也不會壓到面部皮膚;手術室做好交接班,手術過程中面部受壓部位予減壓貼保護,減小面部壓力。術后需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壓力性損傷知識及護理的健康教育,用視頻和圖片的形式講解壓力性損傷的形成、易形成部位以及危害,強調壓力性損傷的危害、預防護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勵家屬參與護理,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④選擇合適的床墊,定期翻身。建立翻身卡,標注患者的姓名、住院號、體位、翻身時間、護理簽名等內容,每次實施翻身后詳細記錄翻身的情況。對于能夠配合翻身的患者,要保證床鋪松軟、平整、干燥,每2 h協(xié)助翻身1次,在常見皮膚受壓部位(如骶尾部、腳踝及足跟部)墊軟枕,減輕局部壓力。對于不能配合翻身患者,可采取氣墊床、海綿墊、水墊、翻身床等措施減壓,減輕皮膚承受的壓力。教會家屬如何協(xié)助患者翻身。夜間值班護士和家屬要輪流協(xié)助患者翻身,尤其是壓瘡評分較高患者,在此期間要重點護理[9]。⑤按摩護理。對患者皮膚進行局部按摩。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的部位給予定期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避免發(fā)生壓力性損傷[10]。該護理措施可由責任護士示范,要求陪護人員掌握。⑥飲食護理。營養(yǎng)不良不僅是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也是直接影響其愈合的因素[11]。脊柱骨折患者長期臥床,腸胃功能減退,食欲缺乏,皮膚彈性喪失,承受壓力減弱,免疫功能下降,直接導致壓力性損傷的快速形成。因此飲食要科學合理,選擇易消化、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膳食,少量多餐,提高抗感染的能力[12]。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颊叱鲈簳r統(tǒng)計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情況。由專人對患者的皮膚狀況進行觀察評估,根據相關參考文獻[13]對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的程度進行評估,分為淤血紅潤期(Ⅰ期)、炎性浸潤期(Ⅱ期)、淺度潰瘍期(Ⅲ期)、壞死潰瘍期(Ⅳ期)。級別越高表示壓力性損傷程度越嚴重。②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于患者出院前進行調查,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滿分100分。根據最終得分情況劃分為4個級別,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90分)、一般(60~80分)、不滿意(<60分)。
2.1 兩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比較(例)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脊柱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較長,俯臥位患者面部皮膚長期受壓,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術后長期臥床以平臥位為主,易壓迫枕部、肩胛部、脊柱、骶尾部、足后跟等部位的皮膚,老年人皮膚彈性較差,自行恢復功能弱,更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有數據統(tǒng)計,隨著年齡增加,壓力性損傷發(fā)病率增高,>70歲患者發(fā)生率達70%[14]。壓力性損傷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影響脊柱恢復,是臨床非常關注的問題。壓力性損傷重在預防,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減輕患者痛苦。
本研究通過對護士培訓,對患者進行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壓力性損傷知識健康教育,選擇合適的床墊,定期翻身、按摩,加強營養(yǎng)等方式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構建壓力性損傷預防性護理模式可減少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脊柱骨折術后患者構建壓力性損傷預防性護理模式,可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