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國家社會對未來人才需求的不斷更新,教育行業(yè)也在為順應發(fā)展和更新的需求探索更多可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內容。校本教材作為一種不同于統編教材的內容,是學校綜合自身學生發(fā)展特色以及發(fā)展需求所開發(fā)的新型教育內容,在校本課程開發(fā)編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選擇合適的內容并配以恰當的策略進行組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由通俗文學大家馮夢龍所著的《智囊》一書,集合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古人智慧,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作品?;诖嘶A上開展其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編排的結合,能夠對學生起到正向的教育作用。本文通過對《智囊》一書中所涉及的寫作手法、人塑造形式以及所體現出的教育價值等內容進行分析,印證其與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進行結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為課題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和知識支撐。
◆關鍵詞:馮夢龍;智囊;校本課程;價值
“夢龍文化進校園”是經福建省教育廳推薦,且成功申報全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項目的內容,將《智囊》一書中的內容引入校本教程的研究與開發(fā)中,不僅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對教育的改革精神,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對夢龍文化的弘揚吸引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讓夢龍文化精髓深入學生心中, 以《智囊》中展示出的智慧元素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珍貴結晶來引導學生樹立更加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課程的構建多層次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
一、關鍵詞概述
(一)馮夢龍《智囊》
《智囊》一書是由馮夢龍所編載的專題性文言小說總集之一。在晚明時期理學衰微,異端并出,尤其在思想文化領域一直以來具備統治權威的程朱理學和傳統儒學不在使學術思想的主流,高揚主體精神的王陽明心學被廣泛傳播,這促使文學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敢于向明教禮法進行挑戰(zhàn)的異端之學。當時的統治階層是極端腐敗與愚蠢的,反而是下層精英靠著其聰慧的才智創(chuàng)造了珍貴的文化財富,越來越多的人在那個時代認知到聰明才智的重要作用,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智囊》一書出現。作者馮夢龍對當時的政治背景十分不滿,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智囊》一書實際上是作者對于喚醒民眾心智的理想寄托,因此在內容的設定上所選擇的皆是希望能夠提高人們智慧的內容,本身便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
課程是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而課程設計則是對某一課題或知識類型形成的課程進行的設計,也可以只對某一門課程進行教學策劃的研究活動,即課程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是誕生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所產生的,學校注重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是對深入實施與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印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傳統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校本課程也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主攻方向。與傳統文化所涉及的優(yōu)秀內容進行結合編排,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對學生形成堅定的意志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三)教學價值
教學價值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和在具體環(huán)境中,教學主體與滿足教學主體某種需求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梢詫⑵淅斫鉃橐粋€多元的范疇而非唯一的教學活動,當前沒有哪一種教學價值能夠成為唯一具有價值和真理的教學活動體現。在本文中教學價值的體現是指馮夢龍《智囊》中體現出的對教學具有一定應用意義和價值的內容,其中內容的應用,以及其所體現出的教育意義符合當前新課改下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要求,其的應用與融入對學生學習發(fā)展有著正向的意義和引導作用。
二、《智囊》的表現手法借鑒
在課題進行過程中,筆者曾進行了大量關于《智囊》一書的研究,發(fā)現當前大多數的研究內容都偏向于對作者馮夢龍的思想,真正研究其寫作手法、寫作價值以及對人物塑造藝術的內容少之又少,而涉及其與校本課程進行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內容更是空缺。實際上,在《智囊》一書中,作者馮夢龍充分利用了包括分類裁剪邊批評術等在內的方式,對其所整理內容中的人物給予了一定的描寫和剖析,而這也是此書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對人物塑造的過程中,馮夢龍參照借鑒司馬遷在《史記》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對人物進行了成功的塑造。
(一)比較法
馮夢龍借鑒《史記》人物塑造手法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對比較法的應用,在對內容描寫便大量借用比較法對人物進行襯托對比。首先他在進行《智囊全集》專題編排時,便圍繞“智”這一關鍵詞,將全書分為上智、明智、查智、膽智等十大部分,又對每個部分進行了具體的細化,而這樣的分化本身就是對比較的一種應用。而在對人物進行具體描述時,他也大量運用了類比的方式強調對人物共性的突出,在文章的點評部分,常常會舉出于正文相反的例子來襯托主人公形象,例如在描寫范仲淹等人用人保守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時,以秦檜用人的大膽和開明做對比,能夠真實明顯的突出人物個性。這其中無論是所體現出的教育意義還是教學價值,都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互見法
所謂“互見法”就是把一個人或一件事進行分散描寫,以某一篇為主體內容并在他篇中進行分散記錄,這樣的描寫方式不僅不會出現內容的重復,更會以主次分明的形式將各篇章內容進行關聯,共同構建出完整的人物形象。而這些篇章相互襯映,讓文章內容的可讀性與可信性也得到提升。例如書中對孔子內容的描寫,就分散在上智部、明智部等19處,在此19處中對孔子事跡進行不同描寫,相互組合更加立體的描繪出孔子的形象,這種說法也是借鑒了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手法借鑒。
三、《智囊》的人物塑造形式體現
在《智囊》一書中,其對于智慧的看法以及內容整合所體現出的教育意義已經無需多言。但其所能體現出的教育價值不止于此,馮夢龍《智囊》中所應用到的人物塑造形式等多類內容,本身也是具有教學價值的教學素材。其在人物塑造形式體現中既具有對優(yōu)秀內容的借鑒,也有馮夢龍結合自身以及時代需求所展現出的創(chuàng)新性內容。這樣優(yōu)秀的內容結合對于當下教學的開展,以及校本教材的開發(fā)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A7EEF487-B06C-4389-B6D1-2C2C2CA0BC26
雖然馮夢龍在編寫《智囊》一書時,對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表現手法進行了借鑒,但這本書并不是說基于某一本書上的表現手法生搬硬套,其在編寫過程中融入了個人的創(chuàng)造,綜合借鑒手法與個人創(chuàng)造所展現出的人物形象和智慧類型,也讓書中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評述式與評述評的描述是其在對人物形象描寫時常用的人物塑造體現形式,這種注重評價形式的內容,其實和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對評價的重視有著一定的共通。例如在進行一些事件描述時,讀者往往會因為事件的趣味性而忽視了事件背后所呈現出的人物品質與智慧才能,馮夢龍在此詩句一定的描述與點評,如提醒一般讓人們重視到了人物散發(fā)出的能量與價值,實際上對大眾審美以及閱讀效果也有著重要的提升影響作用。有此也可以看出,馮夢龍《智囊》一書的集歷代精華不僅是指其對古人智慧結晶的精華整合,更是個人寫作手法、客觀智慧觀、審美價值體現、個人價值追求、憂國憂民品質等多方面具備教學價值的教育精華內容所在。也正是這些優(yōu)質內容的同時具備,讓人們能夠更加重視夢龍文化的重要性。
四、《智囊》的人物塑造方法
(一)以記事為核心
和時代發(fā)展的背景有著必要的關聯,作者在進行《智囊》編排時,充分的考慮到了讀者的閱讀需求在內容設計時堅持以記事為核心。一方面通過故事本身的描寫,能夠讓內容的展示更加的全面,通過對各種細節(jié)的描寫以及陳述,真正詮釋出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也能更大程度上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這也可以看出馮夢龍在對人物塑造時十分重視對事情的記錄,也讓此書內容的真實性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二)以人物語言為基本要素
人物語言是馮夢龍在進行書籍內容整合時的另一大突出特點,雖然書中所涉及的篇幅大多具有局限,但相較于第三人稱的轉述,其更注重對人物對話的語言描寫。在他看來,這樣的描寫能夠更加簡單有效地塑造出人物的性格。每個人物的語言都代表著其自身的性格,如果以自身的轉述來形容會讓讀者無法清晰感受到所描寫人物的特色,甚至會認為是作者進行腦補的評述,而通過語言直接描述,能夠清晰地展現人物間的差異,是十分值得借鑒的寫作手法。
五、《智囊》的人物塑造意旨
作者馮夢龍從出生到完成《智囊》的過程中,完整的歷經了萬歷、天啟兩個時期,當時的時代背景可以稱作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政治結構處于半癱瘓的狀態(tài),心懷理想的馮夢龍更加堅定積極入世的精神,不斷探求尋求救世的良方,因此在進行內容整合時十分希望能夠體現出大有作為的君王形象,來展現他對現實的期望,以及襯托其最現實的失望。 他迫切的希望能夠取古人之長,不今世之短,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渴求展現的尤為淋漓。
馮夢龍在《智囊》一書中所展現的人物塑造指引其實是圍繞四個字進行的,那就是“寫古用今”,即通過對歷代政治故事等內容進行整合,在結合自身的文中邊批篇后點評等發(fā)表看法,實際目的還是通過對歷史內容的再次呈現來對比展示出自己深處明晚濁亂之事的清醒認知,也是希望能夠借此改良現實社會。而放到當下來看,結合《智囊》開展校本教材的研究實踐,也是一種“寫古用今”。他在書中通過對大量榜樣人物的塑造來闡述其對現狀的不滿與對現實的期望,也通過對人物的批判來展現個人對尋求濟世之坊的渴求,基于這樣目的下所展現出的人物塑造是積極的、正向的,這樣的素材放置進入恰好是一份成熟的教育教學資源。
六、《智囊》體現的教育價值
(一)傳統文化的智謀錦囊
在課題進行撰寫過程中大量提到,《智囊》一書涵蓋了重要的歷史政治故事以及治理財物的手段、所體現出的外交變才,出奇制勝的軍事謀略以及對各類小人物的智慧總結,其所涉及的人物圈層深入到了各個層面,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是智慧總結的百科全書,以其內容進行校本教材開發(fā)能夠讓學生更全面的認知各種各樣的人物與人性,使學生開展綜合學習的有效教學素材。
(二)榜樣形象的正向教育意義
馮夢龍在對《智囊》藝術中的人物進行選擇時,雖然人物的設計深入到了各個階層,但無論是哪個人物的選擇,其都在膽識、韜略、用人或其他方面有著可稱道之處,這些人物在時代中所呈現出的正向材質具備榜樣的表率,人物所體現出的特質更是具有正向的教育意義。尤其是在書中即使一些反面人物,他也通過最其可圈可點的是一致的描述來體現出“吾品智,非品人也”的觀點,這樣的思想也是值得學生進行討論辨別的話題。
七、總結
作為涵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結晶的綜合,《智囊》一書中不僅收集了大量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智謀錦囊,其實他當時時代背景所進行整合展示的內容也充斥著正向的教育意義,大量的榜樣形象在融合進校本教材中所體現出的教育意義也是能夠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體現。而在內容設計上,《智囊》本身所體現出的描寫手法和對人形象的成功塑造,也對學生提升學科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綜合來講,《智囊》一書所體現出的教育價值是符合當前的教育改革內容與教育需求的,因此綜合此書開展校本教材的實踐與研究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韓亞楠.馮夢龍文藝思想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遼寧大學.2015.
[2]馮夢龍.智囊全集[M].欒保群,呂宗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楊星映.小說藝術的奧秘---小說文體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壽寧縣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基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研究背景下的馮夢龍《智囊》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課題編號:SNXJKY20-029A7EEF487-B06C-4389-B6D1-2C2C2CA0BC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