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珍
摘要:現(xiàn)階段勞動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關鍵性內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無與倫比的功能價值,更是黨中央、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勞動教育作為一門新興藝術,在其發(fā)展歷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如形式主義嚴重、觀念保守陳舊、勞動能力弱化等,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亟需去完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評價制度,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作下,去有效助力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本文就針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中的各類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改善策略,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教育認知;家校合作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中的問題研究
(一)在勞動教育認知上存在偏差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許多經典思想得以傳承,但與此同時也充斥著諸多與時代發(fā)展所需不相匹配的觀念、習俗,所以我們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中要學會取經去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總是將腦力活動作為高級活動形式,而體力勞動則被當做底層活動,這種認知與馬克思主義中對“勞動”的定義相沖突,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勞動我們都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時間,其都歸屬于社會性實踐活動,但有很多黨員、教師卻意識不到腦力與體力勞動的辯證關系,過度強調腦力的重要性,做出一些不恰當、容易誤導學生的行為。
比如,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腦力”比拼中的表象性結果是技不如人,可有的教師卻不去尋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漏洞,探究該現(xiàn)象形成的初始動因,而是一味的用體罰、打掃衛(wèi)生等方式予以懲戒,妄圖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學生在學習狀態(tài)亦或者卷面成績上有沒有改善這我們并不清楚,但學生會清楚的感受到學習是好的、被罰打掃衛(wèi)生是不好的,久而久之學生群體在認知上會將勞動與懲罰掛鉤、懲罰與做錯事、被人另眼相待掛鉤。這造成的結果便是大部分人都不想犯錯,想要勞動的人也越來越少。在當今社會中,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的農民容易被輕視,而所謂的精英階層則是那些在辦公室中朝九晚五、指點江山的,最光榮、最具使命意義的勞動卻被包含貶義的稱之為“體力活”,這種錯誤認知從文化、輿論中不斷蠶食大眾,導致更多的人習慣性的將工作分為三六九等,嚴重否定勞動的公平性。由此,亟待扭轉人們對勞動的錯位認知,重新構建“勞動”在人們心里的概念,需從娃娃抓起。
(二)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被輕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對的人才將人才與“高學歷、高分數(shù)、好文憑”相掛鉤,學校將學科分數(shù)當做育人的第一要義,而勞動教育并不在中考、高考這樣決定后期走向的關鍵性“戰(zhàn)役”中,所以并不被學校所重視。且從前一陣熱火朝天的教培行業(yè)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諸如各種小語種、美術、舞蹈、武術、足球等課程和機構層出不窮,但還真看不到勞動教育的影子,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勞動教育不具備顯著的市場需求,也從側面表達了家長群體對該教育內容的輕視,父母大多只希望孩子能取得一個好分數(shù),這樣以后才有好出路,為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家長們將其生活照顧的井井有條,百般呵護、只為學業(yè)有成。我們不能否定這種做法在成績提升上卻有用處,但與此同時也是其更是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勞動能力差、勞動觀念弱的主要成因。從“校園貸”的猖獗、“啃老族”的高年齡化趨勢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加強勞動教育十分必要。要讓每一個學生從小意識到勞動的可貴之處,并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固化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以此讓“勞動”根植于每一個學生心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提高新時代勞動教育水平的具體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勞動育人觀念
提高新時代勞動教育水平的必須要從觀念的更新開始。首先,學校應給予相應的重視,緊跟黨的要求,將勞動教育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上。具體改革策略要從勞動教育認知改善、勞動教育水平提升、勞動教育反饋機制建設等多方面入手,領導管理層級人員要認真布置各項工作并保障實施。其次,學校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關鍵性所在,通過參與培訓、自主查閱資料等方式明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內涵與實際要求,結合實踐經驗與學生群體特性總結,以此升華成正確的勞動認知。在隨后的工作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自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育人職能,通過課程滲透、單獨約談、班會主題研究等多種方式將自身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傳遞給學生,以培養(yǎng)自身以及學生的正確勞動觀念。第三,要在全校范圍內創(chuàng)造崇尚勞動、勞動光榮的文化氛圍,以勞模選評、榜樣作用發(fā)揮、勞動宣傳橫幅、海報、板報設計與布置等多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塑造出一批崇尚勞動,將勞動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職工及優(yōu)秀學生代表,讓其在體驗勞動、享受勞動的同時,引導更多人走向勞動路線。
(二)避免出現(xiàn)形式主義問題
想要做好勞動教育,就必須將勞動做在實處,避免理論的過度膨脹、杜絕形式主義。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能空喊口號,而是要擼起袖子加緊干,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監(jiān)督機制,并設立相關部門監(jiān)督勞動教育展開。其次,我們要為教師、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勞動機會,只是搞搞衛(wèi)生是不夠的,因為它的內容太單一;只是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是不夠的,因為它的輻射面太小,所以學校要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自身優(yōu)質資源,協(xié)同社區(qū)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為學生搭設實踐平臺的同時,達到良好育人效果。當然學校也可結合所在地區(qū)特性需求與學生群體的特性要求安排活動內容,如鄉(xiāng)村地區(qū)可以慰問孤寡老人、幫助有困難的村民務農等,既提高勞動能力、又養(yǎng)育心性,可謂一舉多得。
(三)不斷深化家校合作
從整體上看,學校教育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是會將關注點放在學科知識傳授上,雖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但畢竟對于學生而言,生活與學習是分別設立在家與學校上的兩座花園,彼此相互聯(lián)系又有所區(qū)分,學校想憑一己之力取得奇效很難,所以就需要發(fā)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各方優(yōu)勢,不斷深化合作、提升合作質量為勞動教育的全面展開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學校要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借助家長群及時與家長進行互動,在勞動教育問題上達成高度共識;其次,在雙減政策影響下縮短精簡學科作業(yè)內容的的同時,布置更多勞動任務,如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等,可讓家長共同參與營造美妙親子時光,也可讓家長從旁監(jiān)督實時反饋,不論采取哪種形式都可以保障學生能參與到勞動中,并得到技能與方法上的指導,且還具備良好品德形成等諸多良性價值。還可以在綜合性實踐勞動活動中,借助學生家長的力量,讓學生家長擔任部分的勞動任務,以此強化勞動教育效果的同時,不斷扭轉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錯誤看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勞動作為育人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要抓穩(wěn)、做好。相關工作者應在不斷學習、踴躍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將勞動教育與育人目標相結合,切實將勞動教育落于實處,提升學校教師及其他管理者的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水平,提升勞動教育水平,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動員家長力量,充分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勞動的大潮中,培養(yǎng)具備勞動意識的新一代學子,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劉中華,隋桂鳳.培養(yǎng)行動力:走向“新勞動教育”的“立新”實踐[J].中小學管理,2019(5):17-20.
[2]陳林,盧德生.小學勞動教育的路徑及保障[J].教學與管理,2019(17):11-13.
[3]李曉漪. 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4]李曉漪. 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5]岳軍祥,龍燕雨,張?zhí)鹛?,郭艷.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現(xiàn)狀文獻綜述[J].文教資料,2021(05):161-162+131.
[6]陳翠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思考[J].新課程(上),2016(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