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課外閱讀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提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的思考、行為常常帶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興趣通常是維系他們持續(xù)某項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對課外閱讀興趣,成了決定學生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
筆者認為,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多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去認識和理解學生的興趣點,進而通過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安排,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教師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推薦閱讀讀物的時候要確定,閱讀的文章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感染力,生動有趣最好有相關的視頻或文獻的延伸,從別的地方入手,相關聯(lián)的引發(fā)孩子的興趣。
二、建立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這句話對于任何人都適用。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數(shù)量變多后,必然會有質量的改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自然會提升。小學六年級,處在升中學的轉折年,培養(yǎng)素材積累和文筆鍛煉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而建立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尤為必要,課外讀物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還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讓學生享受閱讀,推薦學生的課外讀物多以容易沉浸在讀物故事情景之中,進而更容易的代入角色的為主。只有角色代入,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及主旨。第二,組成閱讀小組,可以每兩周或三周一次在課堂中完成課外讀物的閱讀分享,分享自己的感受感悟,并讓學生積極主動相互分享,小組間把覺得不錯的分享內容在班級里分享,進而提升學生的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逐步培養(yǎng)課堂之外,業(yè)余節(jié)假期的時間對學生提閱讀要求,最好列好名單讓學生自己挑選。第三,可以讓優(yōu)秀的閱讀學生分享閱讀帶來的成長感悟,引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樹立標桿,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
眾所周知,所有的文章都是由詞組和句子組成的,想要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那么語文的基礎知識就是必要的前提條件。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學生具備詞匯的累積,從不同角度感悟文章的意境,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實意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理解技巧,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將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用畫面感更真實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對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感悟文章的內容,必須是在學生能夠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的時候,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才能正確表達對文章中的重點含義。
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6年級上冊《魯濱孫漂游記》時,僅通過文章片段節(jié)選閱讀是不行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效果并不那么理想。這個時候,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多媒體教學設備入手,進行視頻演示或講故事,這樣更能提升學生對文章理解。而對文章中的生字、詞進行多次朗讀,讓學生加強印象,在體會文章真正意思的過程中加深多知識點的感悟,對生字、詞的印象,從而提升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
四、強化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說明課后強化復習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可以在不斷地復習當中加以提升。在一年級語文課本上就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句子,更說明了不斷復習的重要性。哪怕看不太懂理解不太深刻的文章,多看幾遍,也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奧義了。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對重點、難點、疑點和比較容易忽視的點多組織課后復習,課前預習,從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強理解的作用,而再次遇到類似需要理解的文章,學生處理起來可以更加的得心應手和從容。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很重要的基礎學科,而閱讀理解教學是老師帶領學生與文章進行對話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的講解形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學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重視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建立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要部分,為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良好的綜合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桂芹.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方法與技巧[J].基礎教育論壇(綜版),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