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東
一、教學內容一體化的影響因素
影響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學內容一體化的因素比較多,主要包括體育教育教學中人際關系方面——教師與學生、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條件或者說教學環(huán)境。如,教學內容主要有健康知識、基本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內容一體化要求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加以歸納與整理,將單一知識和技能完整、系統地組合編排,橫向上前后知識、技能要有聯系,縱向上要有結構層次性和進階,不同水平段教學內容可以一樣,但要求技術或者組合運用要有進階。同時,教學內容一體化要根據各學段學生的特點與發(fā)展要求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而這些教學內容的選擇受教師、學校的場地器材等條件因素的影響。
(一)教師是教學內容一體化中主要的人力因素
體育教師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重要的人力資源,對落實體育教育教學內容一體化具有決定性影響。教學內容一體化要求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從過去單純的技術動作教學向項目化教學轉變,要求教學工作更要有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學內容一體化首先要求體育教師對一體化有明晰的認識,它不是內容的簡單組合與重復,不同水平段的教學內容既有區(qū)別,又有關聯與進階,以保證完整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技能儲備、興趣需求以及學校的教學實際等制訂系統、完整、層次結構清晰的結構化知識鏈。再次,同一所學校不同年級教師以及初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應做好銜接,便于構建小學、初中教學內容一體化的知識、技能鏈。最后,不同規(guī)模學校的師資配備情況對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深度推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學生是教學內容一體化中重要的角色
體育教學內容一體化要基于不同水平段、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興趣需求。所以學生在體育教學內容一體化中有著重要的角色——發(fā)展的主體。由于城鄉(xiāng)學校規(guī)模、地區(qū)差異、課任教師的能力水平差異等因素,學生的體育基礎具有一定差異性。因此,體育基礎上的差異,在于教學內容的安排、同一內容單元教學中的課時數的安排、同一內容在不同水平段的進階要求等。此外,學生不同水平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技能儲備等決定了小學體育課堂游戲化、初中體育課堂多樣化、高中體育課堂專項化等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對不同水平段教師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課堂教學內容一體化的主線
教學內容一體化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體現整體性,即整體規(guī)劃、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相互關聯,注重運用、掌握技能。從某一個運動項目來說,要明確目標、整體規(guī)劃。指向專項運動技能的形成,有課程計劃、水平計劃、模塊或大單元計劃以及課時計劃,以此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課程目標,結合不同水平段確定水平目標,再細化到單元、課時目標。
1.整體規(guī)劃,結構完整
教學內容有單個的技術動作學習,有動作組合與運用,有技戰(zhàn)術的學習以及在比賽、展示中的運用方法。教學內容在實施過程中,要圍繞教會、勤練與常賽,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情境的設計,強調單個技術、組合技術以及各類比賽中的有效運用。
2.層次清晰,相互關聯
教學內容的選擇在同一水平段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興趣愛好等保證基礎、強調內容選擇的多樣性,同時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要系統學習形成閉環(huán),不同水平段的內容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但相同的內容在技術動作、組合與運用以及相關的比賽要求等方面要有層次性、進階性的要求。
3.注重運用,掌握技能
教學內容的選擇最終強調理解、掌握與運用,要強調體育育體與育人的功能,最終達成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促進體質健康的目的。
(四)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是教學內容一體化的保障
正如新興運動項目一樣,其要在學校得以開展,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是青少年學生喜愛,并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一體化亦是如此,首先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還要結合學校的教學實際條件,包括學校的場地器材、師資配備、體育特色文化等多個方面,同時還要考慮同一地區(qū)(施教區(qū))中、小學配套教學條件。在教學內容一體化的計劃中,教學條件是推進一體化教學并有效實施的基礎性保證。如,初中與小學在場地器材上如何做好配套銜接;城市學校場地小、班額大、學生多,在確保教學內容一體化后,如何合理分配學校場地、器材;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流動性大,如何保證小學、初中有效銜接,確保一體化發(fā)展;學校的體育特色或者學校的特色體育文化不一致,如何做好內容一體化與體育項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的同步發(fā)展;農村學校存在場地大、器材不足、師資不足等問題,如何同步推進教學內容一體化等。
二、教學內容一體化的實踐
即使推進教學內容一體化有一定難度和阻力,但并不是無法實現,首先從面(區(qū)域內)上宣傳發(fā)動形成框架,其次從線(集團校)上求突破形成支撐點,再從點(學?;蛘呤峭愋蛯W校)上求落實。
(一)區(qū)域整體實施形成框架,構建活動鏈
基于教學內容一體化影響因素分析,依靠1所學校、1名教師談教學內容一體化只是形式上、口號式的,從義務教育整體設計一體化來說,其至少要有初中、小學2個學段的銜接才能達成。而結合諸多因素來看,這種基礎形式的內容一體化方向不清、內容單一、科研含量不高。
1.組建區(qū)域教學內容一體化研究小組,全面協調,形成合力
以初中、小學兼職教研員、區(qū)初中、小學學科中心核心組成員、小學教育集團、初中發(fā)展共同體領銜校的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等組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一體化研究小組。結合全區(qū)中小學校的板塊體育特色(小學6個教育集團,初中3個區(qū)級、4個校級教學發(fā)展共同體)、師資配備、教學條件等,以區(qū)級的教育集團與發(fā)展共同體領銜校分別負責1個年級的教學內容的設計與規(guī)劃,在橫向上結合地方特色、水平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興趣需求選擇教學內容。在縱向上研究小組整體規(guī)劃,形成完整、系統、進階的框架型的教學內容一體化體系。
2.以學科中心教學研討活動、線上集體大備課等平臺為載體,著力落實教學內容一體化
以學科中心活動教學研討活動等為平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教學內容一體化的認識。研究小組每周利用定期的線上集體備課,對下周的教學內容進行解析,積極落實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教學。
(二)以集團領銜校為主線,做好區(qū)、校間的銜接
1.提升教學技能,促教學目標達成
在區(qū)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一體化設計的基礎上,集團校結合本集團各成員校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教學的實施等進行二次計劃,以切合學校的實際。并通過集團校相關教研活動,對教師的教學執(zhí)行情況加以督促,教學業(yè)務能力加以培訓,做到有信息傳遞,有教學過程實施,有目標達成。
2.關注差異性,促進學生掌握技能
做好小學、初中的有效銜接,集團校要在區(qū)教學內容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做好相同板塊小學、初中的整體規(guī)劃與思考,綜合考慮各學校的實際教學條件。在經過2年的實踐后,區(qū)內容一體化研究小組又將集團(發(fā)展共同體)領銜統一推進的形式,改為以領銜校為引領,將大板塊重新劃分,即將小學6個教育集團領銜校與對應學區(qū)的駐城初中,形成板塊整體推進教學內容一體化,將農村規(guī)模大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形成第2個板塊,而將鄉(xiāng)鎮(zhèn)規(guī)模小的中小學形成第3個板塊。主體仍然是領銜校,但分塊執(zhí)行,主要從學校的場地器材、師資配備等方面確定教學內容及課時數的安排,保證不同學校間的差異化教學,以滿足不同學校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一體化落到實處。
(三)以實施教學內容一體化為主體,做好小學、初中的綁定
以學校實施教學內容一體化為抓手,保證教學內容一體化的落實。學校是實施教學內容一體化的主體,特別是相同板塊的小學、初中要綁定同步實施,要在教師的培訓、場地器材的購置、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方面做好銜接工作,同時做好系統計劃與安排。
三、對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思考
在教學內容一體化的實踐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從區(qū)、集團或者板塊來說,有了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整體規(guī)劃與具體的教學設計,但在實施過程中,城市學校受場地小、器材不足、班額大、學生數多等限制;農村學校存在專職教師少、兼職體育教師執(zhí)行水平不足等問題,在具體執(zhí)行時效果不佳。根據這個情況,區(qū)教學內容一體化研究小組做出了調整,對于城市領銜校、駐城初中等進行綁定規(guī)劃,同時對它們的教學組織形式做出調整。如,場地小、器材不足的學校以分項教學的組織形式組織教學,合理地分配場地與器材,保證場地、器材使用的最大化。對于農村學校兼職體育教師執(zhí)行能力與課堂教學能力不足,難以按照課時計劃推進課堂教學的問題,區(qū)教學內容一體化研究小組在新學期將教學內容拍成練習小視頻,供不同板塊學校的專兼職體育教師使用,讓他們通過觀看視頻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以保證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整體推進,以便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1~2項專項運動技能,促進學校體育藝術2+1的有效落實與學?!耙恍R黄贰薄耙恍6嗥贰钡捏w育特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