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群,中南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
統(tǒng)編版教材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本書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也是研究魯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材料。閱讀《朝花夕拾》,學生可以了解魯迅的成長經歷;了解魯迅的精神氣質、鮮明的思想性格;了解魯迅作為文學家的擔當和情懷,閱讀《朝花夕拾》也是為學生將來學習魯迅作品的助力和蓄能,因此要重視《朝花夕拾》的閱讀指導和教學價值。
閱讀《朝花夕拾》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第一、這部作品距今有近百年時間,學生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歷史背景,時代的隔膜困擾了學生的閱讀。第二、雖然魯迅寫的是白話文,但當時還是文言到白話的過渡的特殊階段,魯迅語言文白夾雜,有時表達又比較隱晦,這也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困難。第三、《朝花夕拾》有兩個視角:一個是“過去”的魯迅(童年、少年、青年);一個是“現在”的魯迅(45歲),“過去”的魯迅追憶往昔,“現在”的魯迅由回憶引發(fā)對當下現實的議論或者批判,兩個時空交替轉換,“現在”魯迅的思緒、思想又很復雜,這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些困惑。第四、魯迅學養(yǎng)極其深厚,被稱為“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一篇文章往往涉及古今中外各個領域,古代典籍、古代文化、現代文化、外國文化、歷史事件、民俗、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等內容,豐富龐雜,包羅萬象,學生閱讀中會遇到許多不懂的內容,這給學生閱讀增加了難度。所以初一學生閱讀《朝花夕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朝花夕拾》畢竟很火,今后它也仍將繼續(xù)火下去,并且魯迅及其作品永遠是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中國人不可能繞過去的歷史存在和精神存在。因此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的指導。
初一的學生相對來說閱讀能力比較弱,有的學生也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因此閱讀《朝花夕拾》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閱讀文本,多次走進文本,循序漸進,才會有收獲。
一、激趣
《朝花夕拾》是充滿趣味和智慧的文本,因此學生保持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最重要。學生帶著生活體驗去貼近閱讀,以放松的姿態(tài)輕松閱讀,才易于讀出作品的趣味,讀出魯迅語言幽默的趣味,也才能更多地吸納魯迅的智慧。在學生閱讀文本之前,教師可以設置激趣的話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朝花夕拾》里有一只媚態(tài)的貓,有一個螃蟹姿勢的人,有一群做看客的中國人,魯迅諷刺的是誰?“無常”是戲臺上的喜劇形象、小丑形象,魯迅為什么喜歡它,欣賞它?“名醫(yī)”陳蓮河本是“何廉臣”,魯迅為什么把他的姓和名顛倒過來?假如你是郭巨的兒子,你會感到命運的悲催嗎?魯迅曾經讀過一個學校,校名是“雷電學堂”,這個校名是不是有些滑稽可笑呢?魯迅的好朋友范愛農死了,魯迅的心情很悲涼,范愛農是淹死的,還是自殺?是哪兩件事刺激魯迅棄醫(yī)從文?這些話題都是文本中有吸引力、重點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讀書的活動中,另一方面在學生閱讀之前也對文本稍稍做了一點提示。
二、接近魯迅
對于文本中讀不懂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內容,學生可以采取跳讀的方式閱讀,學生以讀完整本書,熟悉文本,觀其大概為主要閱讀目的,把握寫了哪些人,記敘了哪些事情,讀出整本書的整體印象,讀出魯迅的“趣”。
活動1:可愛的隱鼠不見了,小魯迅每天“若有所失”,如果讓你送一件小禮物安慰小魯迅,你認為應該送他什么呢?
活動2:瀏覽目錄,繪制思維導圖:按照時間順序梳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成長中經歷的事情。
活動3:制作人物卡片:長媽媽、壽鏡吾、無常、藤野先生、范愛農,陳蓮河、衍太太、封建復古派、老萊子(郭巨)、看客??ㄆ瑑热荩喝宋锿饷病⑾嚓P事情。
活動1設置了情境,學生在通讀文本后,了解到小魯迅的好惡,從而選擇送給小魯迅合適的禮物;活動2讓學生了解魯迅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事情;活動3讓學生了解魯迅成長中遇到了哪些人,加深對這些人物的印象。
三、認識魯迅
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重點閱讀與人物相關的內容,感受魯迅的“情”。
活動4:在活動3的基礎上,歸納:長媽媽、壽鏡吾、無常、藤野先生、范愛農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魯迅對他們充滿了怎樣的感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魯迅愛的是什么?
歸納:陳蓮和、衍太太、老萊子(郭巨)、封建復古派、看客有哪些劣根性?魯迅對他們是怎樣的感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魯迅憎恨的是什么?
《朝花夕拾》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這些人物都對魯迅的成長產生了影響,魯迅對這些人物也傾注了自己真切的思想情感。(其中魯迅對長媽媽、范愛農的感情比較復雜,前后是有變化的,學生閱讀時要予以引導。品讀這些人物形象,學生可以把握魯迅的思想和性格,魯迅的這些思想性格對他后來的思想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走進魯迅
重點閱讀《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梳理魯迅思想發(fā)展的軌跡,提升對魯迅的理解認知,這是閱讀《朝花夕拾》的重點和難點,是指導學生閱讀要突破的地方。閱讀時學生應該全身心地浸入文本中,和魯迅一起體驗、感受和思考。
活動5:《朝花夕拾》記錄的既是魯迅的生活道路,也是魯迅的心路歷程。魯迅人生經歷中有哪三次轉變?魯迅的思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有怎樣的意義?梳理魯迅思想發(fā)展的軌跡。
梳理魯迅人生經歷的三次轉變,能夠使學生了解到少年魯迅承受了哪些生活壓力,受到了哪些精神創(chuàng)傷;青年魯迅受到了怎樣的刺激,怎樣觸動了他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梳理魯迅思想的變化,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魯迅是怎樣不斷地提升人生追求,以致產生質的飛躍;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魯迅迫切的、極其熱忱的赤子之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精神得到了熏陶,學生對魯迅的了解更多了,認知更深入了。
閱讀《朝花夕拾》,這是學生第一次走進魯迅的世界,走進魯迅豐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閱讀魯迅從來不是一次性的,也沒有哪一個學生一下子就會喜愛上魯迅的作品。學生閱讀魯迅的作品遇到困難時,暫時可以“不求甚解”,而試著把它讀薄,然后反復在文本中行走,借助老師的指導,借助參考資料,再把它讀厚、讀新。
整本書閱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是設計、引領、總結和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魯迅時,也應該努力成為一個魯迅作品的閱讀者、熱愛者和探索者,教師唯有深耕文本,不斷探索,才能不斷逼近作家、作品,才能恰當把握學生閱讀的難度和高度,才能真正引領學生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