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靈
“教學評一致性”理念是在學習目標明確的背景下,教師有效引導學生,使課堂教學有效開展,并且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評價,以確保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敖虒W評一致性”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是指:教師確定實驗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確定實驗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理解生物學實驗的原理,掌握實驗的操作。但是就當前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設計而言,“教學評不一致”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作為教師,理應合理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師具有課程思維,然后基于課程思維進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并且根據(jù)課程標準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評價任務、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和評價學生的學習。
1.“教學評一致性”的理論模型
教什么、學什么、考什么一致;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評一致;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一致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所達的效果一致,是“教學評一致性”的內(nèi)在?!霸u-學一致性”“學-教一致性”和“教-評一致性”三個因素組成“教學評一致性”,且其是由課程標準導向的,它們兩兩之間存在著一致性的關系,然后組合成一個整體,構成“教學評一致性”的所有含義。
2.解讀課標,確定教學目標
2.1.研讀課程標準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學的起始和歸宿,可直觀預設學生使用的時間、方法或手段及取得的學習結果。教學的質(zhì)量性以及方向性是由教學目標的設計直接決定的,教師需要在整體研究中不斷進行修整,從而設計目標。而《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目標、內(nèi)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需要在研析課標的基礎上找出相應階段的教學目標,這是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jù)。
2.2教學內(nèi)容與學情
要理解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所達成的是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或情感性學習目標。對于學情來說,一是要研究“已知”和“已會”的學生水平起點,二是要研究“應”和“應會”的學習可能性,三是要研究學生的差異性,該分析是與課標、教材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教師把課程標準的要求放在具體的學生、具體的教材中來研究時,學習目標才可能是精準和合理的。
2.3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評一致性”的前提和靈魂是應具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判斷教、學、評是否一致的依據(jù)就是教、學與評價是否都圍繞統(tǒng)一的目標展開,而確定目標必須以課程標準為準則,在分解課標的基礎上確定課堂教學的目標。生物學實驗課教學必須指向“課標”,其價值追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品質(zhì)。本次的教學目標為“課程標準”中的必修課程—“概念2細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并通過分裂實驗增殖”中與酶催化有關的內(nèi)容。
根據(jù)“課標”的意義、教學內(nèi)容、學情的研究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的,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生物酶反應的機理;
(2)熟悉該酶解過程的操作;
(3)能說出使用酶催化技術的原理和優(yōu)點,初步認識到酶工程的應用價值;
(4)能按照實驗原則設計出“探究影響酶催化的因素”的實驗方案;
(5)能通過小組合作,嘗試了解酶反應的機理,并對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
3.分析高考,明確終結性評價方式
“教學評一致性”要求教與學是由“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而數(shù)據(jù)來自評價,評價方法是多樣的,如實驗報告、實驗設計、小論文、作業(yè)練習、單元和學期考試等。對于高中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評價手段,教師應首先分析高考的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制訂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評價設計。表1統(tǒng)計了近5年的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評價方式。
4.評價任務設計
4.1明確評價設計
若說“預期學習做到怎樣”是學習目標,則“要求學生做什么”“怎樣做”以確?!白龅皆鯓印睘樵u價任務。明確了學習目標之后,學生究竟能否到達目的地、到達的程度如何,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的,這就是評價任務設計。在評價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關注這兩個方面:明確評價任務設計方式、圍繞目標進行設計。
4.2圍繞目標,進行設計
基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對高考評價方式的分析,對“酶催化”實驗課進行教學設計和評價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1)讓學生先閱讀相關教材,了解酶催化的相關技術,并填表比較酶催化和一些化學催化技術。讓學生掌握各種酶催化的方法、酶的種類、酶催化的特點及優(yōu)點,并對游離的天然酶與固定化酶做比較。
(2)學生通過看課件,小組內(nèi)討論,學習實驗過程,按照方案完成實驗并錄制視頻;余下學生通過對實驗視頻的觀看,記錄實驗流程。課堂上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評價:能以書面的形式將實驗材料、試劑、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提出有哪些影響因素,再將學生提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類歸納,并指導其分組進行實驗設計,設計后進行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評價:能基于給定的實驗條件,提出可探究的生物學問題,并設計實驗方案。
(4)教師提前準備實驗材料、培訓小組組長,引導學生用給定的材料進行實驗。實驗后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原因、討論實驗結果等。評價:能與他人合作實施實驗方案,用恰當?shù)姆椒ㄈ鐚嵱涗浗Y果,用生物學術語報告和分析實驗結果。
5.一致性落實
5.1“評-學一致性”
“評-學一致性”,也就是所學即所評,它是指學生的學習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之間的匹配程度。評價學習的方式包括課堂上的口語類評價、紙筆類評價、操作類評價以及期中、期末考試等。從近5年高考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方式不難看出,實驗方案設計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方式中,實驗結果的原因分析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描述實驗現(xiàn)象、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驗結果、找出實驗結論的依據(jù)等。為此,本節(jié)課設計了環(huán)節(jié)四,學生先分組進行“酶催化”實驗(分組情況如圖1,直觀地體驗該實驗的過程(操作類評價),再比較各組實驗條件的差異,從而確定實驗目的(口語類評價):第1、2、3組探究溫度對酶催化的影響,第1、4、5組探究pH對酶催化的影響,第1、6、7組探究混合液混合反應的時間對酶催化的影響,
然后學生通過觀察試管中混合液的顏色深淺,最后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下來,并得出實驗結論(紙筆類評價)。
5.2“學-教一致性”
“學-教一致性”,也就是所學即所教,是指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之間的匹配程度。為了學生的學習活動能順利進行,教師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準備,如:①制作學案,包括酶催化和化學催化劑催化比較的表格、實驗流程圖、實驗設計的記錄表格、實驗過程及結果的記錄表格等;②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產(chǎn)品引入本節(jié)課,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和探究的動機;③組織實驗小組的學生錄制視頻,先培養(yǎng)少數(shù)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素養(yǎng),能給其他學生做一個示范;④準備實驗材料和試劑,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好實驗相關的材料,如:酶,催化試劑等,水浴鍋要在實驗之前提前打開,調(diào)至不同的溫度。
實驗課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為引導、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的“教”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和條件,通過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設計方案、動手操作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5.3“教-評一致性”
“教-評一致性”,也就是所教即所評,它是指教師的教學與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匹配程度,學與評價的一致性是實現(xiàn)教育專門化的重要方面。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對學生學習評價的一致性,需要依靠教師的追問、引導、總結來落實,評價主體包括教師的評價、學生的互評、檢測題的評價等。具體舉例如下:①環(huán)節(jié)一中,學生通過閱讀酶催化技術的相關教材很容易就了解了酶催化的現(xiàn)象,教師隨即展示酶催化的原理圖并追問:“酶催化”的特點是什么?可否采用酶催化來實現(xiàn)反應高效性?酶與化學催化劑相比的優(yōu)勢是什么?教師的追問讓學生深入思考酶催化反應的適用范圍,從而說出酶與化學催化劑兩者的差異,這正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內(nèi)容,也是選擇題評價學習效果的考查內(nèi)容;②環(huán)節(jié)三中,學生完成了實驗方案設計后,教師可展示1~2份典型方案,并引導學生比較和相互評價,讓學生通過比較說出實驗步驟和實驗設計思路的區(qū)別,歸納總結出實驗設計思路的敘述方法(即“自變量如何處理、因變量如何檢測”),口語類評價后再引導學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實驗設計,從而在生物學術語的書面表達上更加規(guī)范。
6.結論
本節(jié)實驗課以分解課標為基礎、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這三個教學目標均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達成,包括學生的閱讀活動、思維活動、分組實驗活動、觀察總結活動等,且針對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酶催化反應實驗”為例,探討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如何設計教學目標、設計評價任務、一致性落實等。其次,在完成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課堂檢測等手段,反饋了目標達成的效果,堅持了“所學即所評、所學即所教、所教即所評”的原則,把評價融于其中,讓教、學、評一體化,圍繞教學目標逐步走向融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