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生命教育的價值,生命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幼兒生命教育是整個生命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的一環(huán),幼兒時期對生命的認識與情感體驗會沉淀為其生命的底色,影響幼兒一生的發(fā)展。但當下幼兒生命教育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教師缺少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導致幼兒生命教育的效果不佳,使幼兒錯過了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最佳時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幼兒普遍存在自我生命意識、他人生命意識、他類生命意識模糊與淡漠的問題。如何加強幼兒生命意識、有效開展生命教育成為當下幼兒教育中面臨的緊迫問題。繪本具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圖畫,其內(nèi)容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可以啟迪幼兒的智慧,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教師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生命教育,契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可以極大地豐富生命教育的形式,為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教育以“全人教育”為核心,是一種對生命靈動的體會,是對生活本真的回歸,是對“知、情、意、行”的整合??偟膩碚f,生命教育一般包括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宇宙五大方面。
幼兒生命教育在遵循幼兒內(nèi)在成長規(guī)律與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活觀與生命觀,掌握基礎的生命知識,激發(fā)生命潛能,最終使幼兒能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生命。幼兒生命教育的開展要依托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逐步體驗、感悟生命的意義,在實踐中收獲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二、幼兒生命教育中繪本的價值
繪本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具有圖文并茂、情節(jié)豐富、寓意深刻等特點,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挖掘繪本中的生命教育資源,通過輕松有趣的童話故事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生命教育的形式,而且可以優(yōu)化幼兒生命教育的開展路徑。
(一)繪本圖畫的真實感有助于幼兒理解生命內(nèi)涵
對于識字能力、閱讀能力有限的幼兒來說,生動、真實、直觀的圖畫能留給他們更多想象的空間,更容易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幼兒抱著繪本反復閱讀其中的某一頁,細致地觀察圖畫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次都能萌生出不同的想法與觀點。因此,如果是富含生命教育價值的繪本,幼兒在觀察圖畫的過程中會獲得對生命內(nèi)涵的理解。
(二)繪本的趣味性有助于生命教育實現(xiàn)寓教于樂
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將生命教育作為其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嘗試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堂。但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園的生命教育課堂說教意味過濃,趣味性、實踐性不足,并未契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也非常有限。而繪本可以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的圖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并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生成體悟、形成認知,于無形之中培育幼兒的生命觀念。
三、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方式
(一)基于幼兒需求,打造全方位幼兒繪本生命教育體系
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應當成為幼兒園日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此,教師應構(gòu)建系統(tǒng)化、全方位的幼兒生命教育繪本體系,從幼兒的心理與認知特點出發(fā),選取不同方向、不同難度的繪本作為教育資源。
生命教育是一種關(guān)注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明確針對幼兒生命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只有一些零散的內(nèi)容蘊含在其他領域的幼兒教育文件中。幼兒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命認知”“生命情感”“生命價值”“死亡教育”四大維度,教師可從四大維度入手,選取主題鮮明、敘事生動、圖文并茂的優(yōu)質(zhì)繪本分批次提供給幼兒(見表1),進而依托繪本構(gòu)建出完整的幼兒生命教育體系。
(二)依托繪本表演,深化幼兒對生命教育的理解
繪本不僅可以用來閱讀,還可以代入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選取內(nèi)容貼切的繪本,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深化對繪本內(nèi)容的理解,強化對生命價值與內(nèi)涵的感悟。
《大背殼烏龜》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波所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繪本,故事內(nèi)容為一只小小的烏龜有著一副厚重的背殼,他走起路來好像背著坦克一樣,為此,他經(jīng)常被其他的小動物嘲笑,也總是感到自卑。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自己笨重的背殼也能發(fā)揮無可替代的作用:松鼠媽媽用大背殼給寶寶當搖籃,松鼠寶寶很快就睡著了。從此,小烏龜便走上了一條樂于助人的道路,如用大背殼給學校當?shù)蹒?、用大背殼給小動物們當做飯的鍋等。在這個過程中,小烏龜收獲了友誼,也認識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洞蟊硽觚敗防L本故事的情節(jié)較為復雜,角色較多,幼兒閱讀后意猶未盡。此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幼兒扮演這些動物角色,在表演中進一步理解角色,理解生命的意義。為深化幼兒對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在表演結(jié)束后,通過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向幼兒提問:“是什么使小烏龜從自卑走向了快樂?又是什么使小烏龜贏得了他人愛戴?”在熱烈的交流中,幼兒認識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知道了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在奉獻之中會得到更好的彰顯。
(三)挖掘繪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游戲活動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繪本教學游戲化可以使繪本教學的效果最大化,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生命的珍貴。在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結(jié)合繪本內(nèi)容設計趣味游戲,讓幼兒在實踐中感知生命。
繪本故事《紅燈停,綠燈行》介紹了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幫助幼兒樹立珍惜生命的正確觀念。在利用繪本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可以融入“紅綠燈”體育小游戲,即當教師亮起紅燈時,所有幼兒均需站在原地等待,只有恢復綠燈時大家方可自由活動。違規(guī)的幼兒將被撕掉鼓勵標簽,且所在小組也會被扣除分數(shù)。在游戲進行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和防范教育,讓幼兒認識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四)利用家長資源,構(gòu)建家校融合的幼兒生命教育模式
生命教育是一種常態(tài)化教育,僅僅依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幼兒園的時光只占據(jù)幼兒一日生活的一小部分,家庭才是幼兒最為主要的生活場所。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要主動打破家園之間的界限,將生命教育有機地延伸至幼兒的生活中,促使幼兒家長也能參與生命教育,從而打造出一體化的、家校融合的幼兒生命教育模式。
教師可以挑選部分有寓意、有深度且和家庭生活密切相連的繪本推薦給幼兒家長,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例如,《再見了,艾瑪奶奶》《爺爺變成了幽靈》均是死亡題材的兒童繪本,可以幫助幼兒認識死亡、正確對待死亡,讓幼兒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在閱讀完繪本后,家長還可以帶領幼兒翻看其從出生到長大的照片,以及爺爺奶奶從年輕到衰老的照片,在對比中引導幼兒認識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并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來到幼兒園,組織一些趣味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繪本閱讀的形式,并為家園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設新的空間。例如,在幼兒與家長共讀繪本《我永遠愛你》后,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家長來到幼兒園,與幼兒分別扮演微媽媽和阿力小熊的角色,讓幼兒在親身演繹的過程中感知生命的堅強與母愛的偉大。
幼兒階段的生命教育至關(guān)重要,可以促使幼兒從小正確理解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為幼兒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構(gòu)建完整、全面的繪本閱讀體系,并豐富幼兒繪本閱讀的形式,打造家校融合的繪本教學模式,讓幼兒在充滿趣味的閱讀實踐中感悟生命的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市直機關(guān)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