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玲
語文教學的精彩重在品讀詞句,培養(yǎng)學生體驗感悟,揣摩文本內(nèi)涵,也可以借用本義來品讀,抓住重點詞句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品讀、描摹、感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習效率。語言文字的精彩點往往表現(xiàn)在個別詞句上,這些重點詞句在表達情意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對比鑒別,品讀詞句
有對比才有鑒別,通過對比品讀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因此,對比品讀是引導學生品讀句子的重要方法。
(一)刪詞對比品讀
文章中有些句子的修飾語很多,這些修飾語能讓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對于這類句子,我經(jīng)常采用刪詞法引導學生品讀。如《觀潮》中“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中就有很多修飾語,在教學時,對“千萬匹”“白色”“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幾個詞,我就采用逐一刪去后再與原句對比的方法來指導品讀。通過對比,學生體會到這些詞寫出了浪潮來時的樣子和氣勢,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感受,同時也學到了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
(二)換詞對比品讀
文章中有些動詞更是用得精妙傳神,對于這些詞就可運用換詞的方法引導學生品讀體會。如《頤和園》:“游船、畫舫從水面慢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本渲械摹盎弊志陀玫锰貏e傳神。我讓學生把“滑”換上“劃”“蕩”等詞后與原句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用“滑”更村托出湖面的平靜。經(jīng)常這樣品讀,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就會逐步提高。有些時候作者為了避免重復,表達同一個意思會用幾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來表達,碰到這樣的句子,也可引導學生把幾個意思相同的詞換成同一個詞后讀一讀、比一比,從而讓學生明白表達同樣意思時用幾個同義詞來表示,句子會更流暢,音律會更優(yōu)美。
(三)填詞對比品讀
有些文章的段落中出現(xiàn)很多的動詞,這些動詞都用得十分準確??墒侵械湍昙壍膶W生在初讀課文時往往不會引起注意。在教學時,可以出示缺了動詞后的一段話,讓學生填補出缺了的動詞。學生在填詞的過程中,需要反復推敲、比較,如果填錯了,老師再引導學生比較。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是學生自己推敲比較還是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都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用詞的準確。如《爬山虎的腳》中寫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那段話,就可以通過填詞對比品讀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
(四)改寫對比品讀
改寫對比品讀就是把原文中一些生動描寫的詞語表達的意思改成概括性的描述,然后再與原文對比,使學生明白用上這些詞語,文章更具感染力。如《巨人的花園》中寫由于巨人的冷酷無情使春意盎然的花園又回到了寒冷的冬天。原句是這樣寫的:“與此同時,鮮花凋零,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通過對比品讀,學生體會到原句不僅音律優(yōu)美,而且因為有了具體的描寫,使讀者仿佛看到了鮮花、樹葉紛紛飄落,人們在冰天雪地里瑟瑟發(fā)抖的情景,從而為失去美好的春天而惋惜,進而體會到這些詞語的作用,感受到具體描寫的魅力。
二、揣摩內(nèi)涵,品讀詞句
文章中有很多詞語都包含著豐富的意思,對這些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描摹,挖掘出詞語的含義,體會詞語表達的真正意思。在《卡羅納》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本渲械摹捌料⒛瘛本桶^豐富的內(nèi)容。于是,我抓住“屏息凝神”進行發(fā)問:“大家屏住呼吸是擔心什么?”(擔心自己說話不注意而勾起卡羅納的傷心……)“凝神地望著他是關注什么?”(失去母親的卡羅納現(xiàn)在怎樣?他需要什么幫助,我該怎樣幫助他?)通過挖掘詞義的內(nèi)涵,學生體會到這個眼神表現(xiàn)出的是大家對卡羅納深切的關心。
三、借助本義,品讀詞句
有些詞語的本義并無什么特別,但是用在某些句子中就別有一番風味了。對于這類詞語,我們可以借用本義來品讀。如《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边@句話中的“裝飾”就很有意味。在教學這句話時,我先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裝飾”的意思,然后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教室里有些什么裝飾,從而明白這些裝飾都是為了漂亮人為地做上去的。最后回到課文中品讀句子,使學生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鄉(xiāng)下人家的美是自然淳樸的,不需要人工雕琢,那些隨意攀爬的藤蔓都是一道風景。
品讀品讀,既要品,又要讀。通過品讀能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同時也能糾正學生讀書時有口無心的習慣,達到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