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定序
摘要:教師首先要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和教材教學目標的要求組織學生展開課內閱讀,讓學生通過課內閱讀的教學掌握閱讀方法;同時,教師結合教材推薦的閱讀文本以及初中語文必讀書目要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篇目,讓學生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去。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課內外閱讀的樂趣,提升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內外閱讀? 銜接策略
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工作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拓寬學生閱讀深度和廣度的橋梁,是讓學生最終形成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的必經之路。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jù)課內閱讀教學要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將學生課外閱讀思考所得利用課外閱讀分享課的形式在課內進行展示評價,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
一、依托初中語文教材,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閱讀能力的提升重點在于學生應當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并在大量的閱讀當中形成質變到量變的過程。而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首先需要教師依托初中語文教材,根據(jù)不同的課內閱讀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初步掌握閱讀方法。教師要有大語文教學觀意識,結合不同的教材教學文本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并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和閱讀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逐步掌握不同文本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閱讀方法。不同年級不同單元不同課文需要使用的閱讀方法,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內容。教師要充分開發(fā)課內閱讀教學資源,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很多閱讀方法,到了初中既有溫故又要在新的閱讀教學中掌握新的閱讀方法。如在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勾畫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不同的說明方法在說明文當中的應用。針對相同的描摹事物,在課內閱讀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不同的說明語言是如何有效說明事物的不同特征的。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思維導圖式閱讀等閱讀方法來閱讀本篇文章,體會中國石拱橋的特征。課內閱讀主要是讓學生得法于課內,為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打好基礎,讓學生能夠受益于課外。
二、以教學大綱為基點,以課內閱讀教學文本輻射課外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去
學生在課內閱讀中掌握到的閱讀方法,單憑課內閱讀文本是無法內化為閱讀能力的。教師要依托教學大綱對課內外閱讀的教學要求制定課內外閱讀教學目標,以初中語文教材為基礎輻射課外閱讀文本,讓學生能夠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不同的課外閱讀文本當中去,內化為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既可以根據(jù)初中語文教材當中課外閱讀的要求去選擇課外閱讀篇目,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主閱讀需求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初中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中品味文本之美,感悟閱讀方法。教師要找準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內外閱讀目標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去,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學生的閱讀領域,讓學生在深入的課內外閱讀當中尋找到閱讀能力生長點。如在八年級下冊語文有許多課外古詩詞誦讀要求,那么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課內教材所提供的古詩詞作者如李白、蘇軾、陸游等去閱讀這些作者的古詩詞。在古詩詞閱讀過程當中,要運用課內所學到的古詩詞閱讀的方法在大量的古詩詞閱讀當中形成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而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當中,初中語文教材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摘抄和做筆記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但是在這本名著的課外閱讀當中,雖然可以重點使用摘抄和做筆記的閱讀方法閱讀,但是在學生正式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將過去所學到的批注式閱讀法、思維導圖式閱讀法以及線索閱讀法等閱讀方法運用到這本名著的閱讀當中。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手抄報、思維導圖,線索圖、繪畫、音視頻等多種閱讀成果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所得,讓學生能夠真正將過去所學到的閱讀方法去分析、比較閱讀、整合名著的閱讀內容,形成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和閱讀成果。除了課本中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之外,教師還可以自主推薦與教材有一定聯(lián)系的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提高閱讀技能。
三、做好課內外閱讀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在閱讀交流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在廣博的課內外閱讀當中提升閱讀能力
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不僅需要學生自主開展課內外閱讀,還需要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思考和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分享交流的內容既包括閱讀材料,又包括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還包括閱讀成果的展示。教師可以專門拿出幾節(jié)課來作為課內外閱讀分享展示交流課,讓學生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分享,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將課外閱讀反饋到課內課堂當中,適當加以評價,促進課內外閱讀中閱讀方法的運用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如在閱讀古白話小說單元,根據(jù)課本上的四大名著片段教師推薦學生同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四大名著之一,并將學生分別劃分為《紅樓夢》閱讀小組、《水滸傳》閱讀小組、《三國演義》閱讀小組、《西游記》閱讀小組,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把握名著情節(jié)、人物和結構,揣摩不同名著當中小說語言的特色。由此產生讀書筆記等閱讀成果。學生四大名著閱讀完之后,由四個閱讀小組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成果。這樣的分享交流不僅充分肯定了學生為閱讀所做的努力,而且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閱讀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從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從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要將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春芳.教學評價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意義[J].試題與研究,2021(22):19-20.
[2]曾惠娟.利用語文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策略[J].語文教育,2021(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