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雙減”政策出臺后,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比重達到了30%,較之以前增加80%之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本,打造高質(zhì)量的古詩詞課堂。本文試就古詩詞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推動古詩詞教學水平的提升,點燃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一、吟詩誦讀,在書聲瑯瑯中品味詩詞美感
古詩詞是極富美感的,較之白話文音律感更強,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于古詩詞的語言表達和日常用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在古詩詞誦讀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真正感受到音律韻致,難以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往往不能產(chǎn)生誦讀的興趣,而僅僅作為學習背誦之用,不具備藝術(shù)鑒賞之美。語文學科教學中,古詩詞占據(jù)了很大的篇幅,并承擔著連接古今語言文化橋梁的作用,對于學生語文修養(yǎng)的啟蒙和塑造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讀,可以通過教師領(lǐng)讀、學生對讀、背誦詩詞等方式,以朗讀深化理解,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字詞句之間傳遞的韻律之美和文字精妙,加強語感記憶,并加深理解掌握,領(lǐng)會作品的內(nèi)涵和深意。例如在學習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一課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受純真的孩童在水邊垂釣的景象,有路人走過來向孩童問路,而孩童因為怕魚兒受到驚嚇不上鉤忙不迭擺手的慌亂,展現(xiàn)出了一派天真無邪的童趣,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被孩童的稚氣和活潑所打動,便能將這種情感體現(xiàn)在語音語調(diào)之上。學生在感受到古詩詞的簡潔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美感之后,在學習這一課時理解程度、記憶程度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同時還提高了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動人意境中感受詩詞畫面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缺乏文言文使用環(huán)境,如果古詩詞課堂完全照本宣科,往往會讓學生無法體驗古詩詞中的情感,對于古詩詞往往僅限于背誦默寫,不能充分感受到其中體現(xiàn)出的審美情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構(gòu)建出詩詞中描繪的情境,結(jié)合作品場景中所描繪的意象,將真情實感代入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并與之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通過身臨其境深刻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感和蘊含的真摯感情,由此深入理解古詩詞中所傳達的深意。例如在學習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課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向?qū)W生播放西湖雨后的動人畫面或視頻,然后向?qū)W生解讀詩句,讓學生展開想象,深刻感受西湖在雨后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明艷秀麗的動人景象,真正明白為什么作者要把水光瀲滟的西湖比作西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體驗到作者巧思妙趣的擬人手法,對作品的理解也會更加充分深刻。
三、組織活動,在經(jīng)典節(jié)目中體驗詩詞趣味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充分尊重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的基礎(chǔ)上,在課堂中開展趣味性較強的詩詞教學活動,或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詩詞比賽,通過多元化的形式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熱情,以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展開教學,如讓學生觀賞《中國詩詞大會》等質(zhì)量較高、品位較高,有杰出的同齡人參加的詩詞類節(jié)目,讓學生感受到擁有強大的古詩詞儲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從而產(chǎn)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在看完節(jié)目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開展詩詞背誦大賽、詩詞默寫大賽、飛花令、古詩詞接龍、在打亂的文字中找出完整詩詞等游戲活動,結(jié)合小學生愛動愛玩的個性和樂于競爭的心態(tài),利用評比競爭活動調(diào)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競賽的準備和參與過程中不斷強化古詩詞儲備,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學習古詩詞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當前中小學教學中對古詩詞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占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習古詩詞承載了傳承經(jīng)典的功能,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