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與漢語教學關聯(lián)最為緊密的學科,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師關注的課題。在此背景下,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它既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意義
小學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核心學科,通過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基礎的語文技能,還能夠發(fā)揮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學生在思想、情感、認知上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大膽整合教學資源,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這對于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對此,筆者主要談一談自己對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的認識。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
課程標準是國家基本課程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教材編寫和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jù),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參照。從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來看,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以新的形式呈現(xiàn),即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xiàn)。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部分內容——“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在教學實施中,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要體現(xiàn)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整體規(guī)劃學習內容”的要求,由此可見,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有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著眼于單元的整體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二、能夠更高效發(fā)揮教材的功能
語文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xiàn)形式,它也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更加強調教學內容的整體性,特別是從三年級教材開始,每冊書都安排了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教材雖然還是以單元呈現(xiàn)學習內容,但是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共同的學習主題,且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一條線是“明線”,即內容主題相似;另一條線則是“暗線”,是以語文要素為主題,體現(xiàn)了對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性和漸進性。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立足于單元開展教學活動,更能夠體現(xiàn)教材編寫者的意圖,能夠更有效地發(fā)揮教材的功能,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科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而通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圍繞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單元學習任務;也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握學習難度,在此基礎上恰當安排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范例自主參與其中,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的經驗,這樣不僅能夠“授之以魚”,還能夠“授之以漁”,學生有了收獲之后,其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從而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新課改下開展語文教學的主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意味著語文教師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新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研究課程標準、新教材等,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的兩條主線,即單元語文要素與單元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重學輕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著眼于文本,注重單元文本的前后邏輯聯(lián)系,并適度加以整合,梯度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搶”出時間為學生增量閱讀,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構建單元知識體系,同時引導教師聚焦于學生的語言訓練,促進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江乃苗.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7).
[2]李俐.基于課程整合的小學語文知識提煉及單元整體教學——以小學四年級語文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