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試論宋代政府對糧價的調控

        2022-05-30 22:37:26劉振宇
        學理論·下 2022年7期
        關鍵詞:糧價宋代惠民

        劉振宇

        摘 要:糧價事關宋代國家的安危,因此宋代政府十分重視對糧價的調控。通過調控糧價可以惠及百姓并增加國家糧食儲備。宋代政府調控糧價分為對高糧價的平抑和對低糧價的抬升,平抑高糧價的措施主要是政府放糧、打擊民間屯糧和減免賦稅等措施,而抬升低糧價的措施則是讓各個具備財政性質的機構增加和增價進行糧食收儲。宋代政府進行糧價調控,具有多重意義,不僅可以穩(wěn)定糧價、惠及百姓,還能增加國家糧食儲備和加強百姓對朝廷的認同,進而維護社會和政權穩(wěn)定。

        關鍵詞:宋代;糧價;調控;惠民

        中圖分類號:K8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7-0070-04

        “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1]678-679因此,歷代王朝皆對糧價有所調控,宋代也不例外。宋代政府通過對高低糧價的調控,較好地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目前學界主要對宋代糧價變動做了論述,而對糧價的調控尚未見專文論述,故筆者試從宋代政府對糧價調控的原因和目的、宋代政府對高糧價的調控及宋代政府對低糧價的調控的影響等幾個方面來論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宋代政府對糧價調控的原因和目的

        糧價的非正常波動威脅著宋代社會和宋王朝的穩(wěn)定,這成為宋代政府調控糧價的誘因。而通過調控糧價,宋代政府可以達到惠農、收儲、救災和惠民等多個目的。

        (一)宋代政府調控糧價的原因

        宋代中國是一個農業(yè)經(jīng)濟為主導的社會,而糧食又是農業(yè)經(jīng)濟的基礎和核心。因此,糧價的波動對整個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是巨大的,糧價過高會使“士農工商”四民社會中的士、工、商生活不易,而糧價過低則會使農民生產(chǎn)生活遭到破壞,進而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此外,中國古代局部或是全國性的農民戰(zhàn)爭的催動因素也多由糧食不足、糧價過高而引起。因此,糧價的高低不僅威脅到了四民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還影響到王朝政權的穩(wěn)定。龍登高先生認為“小農家庭經(jīng)濟體的幼弱性與貧困化及其對糧食市場的季節(jié)性供給與需求,正是糧食供求格局和由此引發(fā)的糧價的季節(jié)性變動之根源,商賈富室和官府在市場的經(jīng)濟活動則在其中推波助瀾,使之愈趨嚴重”[2],這些復雜的因素導致宋代糧價的大幅波動,對宋代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了威脅。為此,宋代政府采用多種措施對糧價進行調控,以盡力讓糧價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區(qū)間。

        (二)宋代政府調控糧價的目的

        宋代政府對糧價調控的目的主要有惠農、收儲、救災和惠民。其中對低糧價的調控主要是為了惠農和增加政府收儲,而對高糧價的調控則主要是為了救災和惠民。

        在谷物豐稔時,增加國家收購和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不僅可以使農民獲得優(yōu)惠,還可以增加國家糧食儲備。北宋名臣包拯認為在“麥熟價賤”時“支借見錢及時收糴,外可以實邊備,內可以寬國用”[3]。顯然,政府在低價時收糴買糧食,可以增加收儲數(shù)量。而政府進行收儲的行為,除了增加糧食收儲外,則更多的是為了惠及農民、保護農業(y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六月,宋真宗對宰輔王旦等人說:“諸道皆奏豐稔,京東州郡物價尤賤,比令有司增價和糴,以惠農民,當更申警之?!盵4]6854即是宋真宗在谷物豐熟、糧價低廉時,通過提高糧食購買價格使農民增加收入,以減少糧價低廉對農民生產(chǎn)生活的沖擊。天禧四年(1020年),宰臣向朝廷進言“今歲豐稔,菽麥甚賤,錢多為富民所蓄。谷賤傷農,請官為斂糴以惠民”,為此,宋代政府“出內庫錢五十萬貫付三司市菽麥”[4]6853。紹興十五年(1145年)八月,權戶部侍郎王鈇認為“江東西、湖南路今歲雨澤沾足,年豐米賤。若不趁時收糴,無以備水旱緩急之須,亦有傷農之患”,于是向朝廷建議“欲令諸路常平司,將諸色錢除留歲用外,盡行取撥,委官措置趁時收糶,別項樁管”[4]7565,即通過收儲來調控糧價低賤。

        在糧價高漲時,宋代政府對其進行調控則是為了惠民和救災。熙寧八年(1075年)八月,“淮南、江東、兩浙路災傷州軍米價踴貴”。于是,朝廷“令發(fā)運司勘會斗錢八十以上處,留上供米毋過百萬石;量減市價于民,斗毋過八十”[1]6545,通過減價售糧來調控高糧價,以救助淮南、江東、兩浙路災傷州軍的百姓。至南宋時期,朝廷在地方設置義倉以平抑高糧價。紹興十二年(1142年)五月,朝廷為解決“衢州米貴,細民不易”的困境,于是令衢州“將義倉米置場出糶一萬碩,具實價供申朝廷并戶部具,不得容令合干人作過,低估虧本,計會占糴,不及細民”[4]7565,高糧價對普通百姓生活造成大的沖擊。為此,宋代政府通過低價賣糧的方式惠及百姓。

        二、宋代政府對高糧價的調控

        “由于政府的市場介入、戰(zhàn)爭和大小動亂、自然災害、供給不平衡以及貨幣制度的紊亂等原因”[5],宋代的糧價時而踴高,沖擊著本就脆弱的農業(yè)經(jīng)濟社會。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宋代政府則采取展減賦稅、增加糧食供給、減少糧食支出等多種措施平抑糧價的上漲。

        (一)展減賦稅

        朝廷征收賦稅,會使糧價上漲,這種現(xiàn)象在有災害的地區(qū)更加嚴重。為此,宋代政府會采取展期交納或者減免賦稅的方式來對高糧價進行調控。

        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河東提點刑獄司向北宋朝廷奏報“晉、絳蝗旱,物價騰踴,百姓流移”。于是,宋真宗即詔令“閣去秋殘稅”[1]2041,將山西晉、絳地區(qū)去年尚未交完的秋稅暫時展緩征收。

        咸平四年(1001年)十二月,河北地區(qū)“豆粟踴貴”,百姓開始以“麻滓、蓬實”[1]1101為生。于是,宋真宗下詔免除當年秋天的賦稅。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朝廷聽“聞福建路災傷,不減放稅賦”以致“物價踴貴”,于是派“發(fā)運使羅拯以巡按為名,乘驛往體量”[1]5305。紹興七年(1137年)六月,宋高宗以“欽廉邕州去歲大水,米踴貴”,于是令本路常平官“蠲賦稅”[6]。

        (二)增加糧食供給

        市場上糧價高漲,歸因于糧食供給不足。為此,宋代政府從民間和政府兩個方面增加糧食供給。在民間,即是鼓勵民間賣糧并打擊豪民囤積糧食。在官府,即是政府開倉放糧,甚至讓地方截留往中央輸送的糧食,用于投放市場。

        1.鼓勵民間賣糧和打擊豪民屯糧

        天禧四年(1020年)四月,“益、梓州路物價翔踴”,為此,北宋政府派知制誥呂夷簡、引進副使曹儀帶“空名告敕”前往平抑物價,對“民愿出谷救饑民者”[1]2185-2186則進行獎勵。

        “歲有豐兇,谷有貴賤”,這本是糧價自然波動的常態(tài)。然豪民大賈依靠自己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在糧價低賤時大量收儲,在水旱災荒來臨時“則稽伏而不出”,而等到糧價翔踴時則賣給平民“以牟厚利”。為此,樞密直學士杜衍曾建議政府在“公糴未充”時,“則禁爭糴以規(guī)利”[1]2691。此外,為防止豪民商賈在災荒時高價售糧,地方政府還曾禁止高價售糧。如江浙地區(qū)發(fā)生蝗災,糧價高漲,而“諸州皆牓衢路,立告賞,禁人增米價”[1]6906,以此來控制糧價上漲。

        2.官府賣糧

        在宋立國之初,就相繼在各地設立了常平倉來調節(jié)糧價。此外,還在東南江、浙、淮、荊湖等路設置了發(fā)運司來通過京杭運河調運糧食到京師開封收儲,以供應京師糧食需求,并將一部分調運至陜西、河北等路供給軍需。而陜西、河北等路則是時常收儲當?shù)丶Z食以備軍需。無論是常平之糧,抑或是發(fā)運司轉調之糧,在糧價大幅波動、民生維艱的時刻都會被朝廷賣出以平抑糧價。

        常平倉作為宋朝穩(wěn)定糧價的主要機構,在糧價漲幅較大時,往往會開倉低價放糧?!八纬?,常平倉作為政府至關重要的國家糧食儲備機構,在平抑糧價、賑災救荒等方面發(fā)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7]。天禧四年(1020年)閏十二月,京師開封“谷食踴貴”,以致許、滑州的糧商“輦運奔赴京師”,為應對物價上漲給京師民眾生活帶來的困境,北宋朝廷在開封設置十四個常平倉糧食的售賣場所,將糧食“賤糶以濟貧民”[1]2232,通過低價售糧給貧困百姓來平抑居高不下的糧食價格。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京畿地區(qū)米麥踴貴,“時米價斗錢百五十(錢)”,糧價的高漲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活。于是北宋朝廷令“司農寺發(fā)京倉常平麥,不計元糴價,比在市見賣之直量減錢出糶”,將“常平米三十二萬斛、三司米百九十萬斛”[1]6137先后投入市場,使糧價降至百錢,后又進一步壓低至九十錢,使百姓生活得到了保障。南宋時期,國家飽受戰(zhàn)亂天災之苦,“都城穀踴貴”,為調控高糧價,南宋朝廷“詔減價糶樁管米十萬石”[8],希望通過降價賣出官府儲藏的米以平抑物價,使百姓得食。

        而發(fā)運司作為調度江淮糧食北調的主要機構,也有常平倉相似調節(jié)糧價的功能。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八月,“淮南、江東、兩浙路災傷州軍米價踴貴”,百姓生活困窘。于是,北宋朝廷“令發(fā)運司勘會斗錢八十以上處,留上供米毋過百萬石;量減市價于民,斗毋過八十”[1]6546,對于糧價高于每斗八十錢的地方,則截留一部分預備發(fā)往京師的大米,且低于每斗八十錢出售。

        此外,宋朝政府還在糧價高漲的時候調撥軍糧來調控糧價。熙寧九年(1076年)三月,河北雄州“全屬南與兩屬人戶并緣邊州軍,累值災傷,物價騰踴,民甚饑窘”,于是雄州地方官員則請求宋朝政府“撥軍糧二三萬石與常平谷,減價,以日計口數(shù),糶與歸信、容城兩縣全屬南及兩屬人戶”,而宋朝政府則應允其請求,并詔令“雄州支軍糧米三萬石”[1]6690用以減價出售。

        3.截留上供米

        “淮南旱災,民食踴貴”,于是朝廷“特令截留上供米三十萬石,以濟其急?!盵1]9130為應對旱災導致的糧價高昂,宋政府令淮南將本應上供給朝廷的米截留下來以供平抑糧價。

        (三)減少糧食支出

        糧價的高漲原因即在于供給小于需求,且糧價高漲基本屬于區(qū)域性的暫時性的問題。宋代政府為解決糧價高漲會采取減少區(qū)域糧食需求的方式,比如將消耗糧食巨大的軍隊調動到其他區(qū)域就糧,或是減少朝廷在某地區(qū)的糧食收儲。

        1.調移軍隊就糧

        北宋時期,宋朝北與契丹接壤,西和西夏相連,并與二者多次進行戰(zhàn)爭,為鞏固國防,北宋朝廷在地接契丹、西夏的河北、山西、陜西等區(qū)域屯住了大量的軍隊。而軍隊需要大量的糧食作為軍需,且古代運輸不便,那么,政府就要在河北、山西、陜西收儲大量糧食以供軍隊開支。這就導致集中駐軍的地區(qū)糧價上漲,為此,北宋政府曾嘗試“漸徙營內郡,以便糧餉”[1]2676,即是將軍隊內調一部分到內地,從而減少對邊地糧價的干擾。

        宋神宗時期,宋朝積極在西北拓邊,在西北地區(qū)屯住了不少軍隊,致使西北糧價陡升。如熙寧六年(1073年)十二月,陜西地區(qū)“邊谷踴貴”,宋神宗即認為“吾國用者兵冗”所致,于是令三司“與樞密院同議移軍近里就食,以省邊費”[1]6060,通過調軍隊到內地就食來降低陜西邊區(qū)的糧價。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熙河蘭會路“物價踴貴”,于是北宋朝廷令“熙河蘭會路住營士兵,三十指揮存留一十二指揮,本路住營移入指揮于秦隴州、鳳翔府置營”[1]9582,通過調動軍隊,減少軍糧需求,進而平抑邊地糧價。

        2.限制官方收儲

        宋代政府十分重視對糧食的收儲,以供應軍需、救災等重要事務。而官方收儲糧食則勢必會減少百姓手中的儲備糧食,如遇災害,則會導致糧價上漲。為此宋代政府多采取暫停收儲和設定收儲額度的方式來調控糧價上漲。如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河東路“久被旱歉”,糧食匱乏,而“體量司、轉運司出錢爭糴”[1]6632,以致糧價高漲。對于由官方收儲導致的糧價上漲過大,宋朝政府通常采用暫緩收儲的方式來平抑糧價。此外,除了暫停官方收儲外,還會采取設定糧食收儲的額度以減少對糧價上漲的影響。如天圣四年(1026年)五月,都官員外郎吳耀卿向朝廷奏報說“淮南州軍在市米價翔貴,尋問咤依,多言官中和糴緊急,是致小民闕食,發(fā)運司務要敷趁年額,須至催督。乞朝廷勘會在京見在斛斗數(shù)目,于咸平、景德年額內酌中立一等為定額。”吳耀卿認為政府在淮南收儲糧食導致“米價翔貴”,使“小民闕食”,而政府糧食收儲無定額是導致糧價過高的原因,于是奏請朝廷設立定額,后朝廷依據(jù)其建議“詔下發(fā)運司,仍令三司立定年額”[4]6858。

        當然,一旦發(fā)生糧價踴貴的現(xiàn)象,宋代政府往往不僅采用單一的調控措施,更多時候則是多種調控措施并用,以期迅速平抑糧價。如咸平五年(1002年),河北糧價踴貴,宋代政府先是采取“止官糴及蠲常賦”的調控措施來降低糧價,然效果不佳,“民間猶有食野生牢豆者。此豆頗無味,功之苦澀,饑民食之,深可嗟憫。功之乾寧、定遠軍尚有積水,田野間亦無此豆”[4]6851,百姓依然有許多無錢購買糧食。為此,宋代政府又讓乾寧惠民倉開倉放糧,以進一步調控糧價。

        此外,宋代政府還通過調控兵役來增加農業(yè)生產(chǎn)的勞動力,以促進農業(yè)發(fā)展,增加糧食供給,預防糧價過度上漲。宋代在軍隊建設方面主要實行由國家財政供養(yǎng)的募兵制,而宋代社會以農業(yè)為基礎,且農業(yè)耕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就意味著國家供養(yǎng)的士兵數(shù)量必然有限,但宋朝長期與周邊政權進行戰(zhàn)爭,又需要大量兵士穩(wěn)定邊疆。為此,宋朝軍隊在以募兵制為主的前提下還征召了大量兵民合一的義勇。但義勇身兼兵農,兩種身份難免矛盾,如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宋神宗認為三月為春種之時,而秦鳳路“多起義勇以妨田作”,則會導致“將來谷價踴貴”。為此,神宗詔令張詵如“自京差發(fā)兵馬至本路,即先放散義勇令歸”,讓京城禁軍到秦鳳路駐防,以代替義勇,使義勇在春種之際能安心務農。

        三、宋代政府對低糧價的調控

        宋代是以小農經(jīng)濟為基礎的農業(yè)社會,農民能夠安居樂業(yè)與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息息相關。當五谷豐登之際,則易出現(xiàn)“谷賤傷農”的現(xiàn)象,糧價過低則會影響農民的生計及種糧的積極性。為此,宋代政府常在糧價過低時通過國家收儲糧食的方式來對沖糧價下跌,從而使糧價維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區(qū)間。宋朝的政府機構如常平司、轉運司、茶場司、經(jīng)略司、司農寺等都參與低價糧食的收儲之中。

        (一)北宋前中期政府對低糧價的調控

        北宋太祖和太宗作為宋朝的開創(chuàng)者,深知糧價調控的重要性。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宋太祖初創(chuàng)宋朝,即“以河北仍歲豐稔,谷價彌賤,命高其價以糴之”。而淳化三年(992年)六月,地處中原的京師開封“大穰,物價至賤”,嚴重干擾了開封的社會秩序。為此,宋太宗“分遣使臣于京城四門置場,增價以糴,令有司虛近倉以貯之”,并將收儲存糧之倉命名為常平倉,派遣官員管理。宋真宗,經(jīng)歷宋遼大戰(zhàn),也知糧食的重要意義。真宗咸平四年,“陜西今歲物價甚賤”,朝廷認為這是“可以大實邊庾”的好機會,于是“令兵部員外郎董龜正乘驛與本路轉運司增價市芻粟,廣儲蓄”[4]6851。

        仁宗時期,北宋國家社會相對穩(wěn)定,農業(yè)發(fā)展較為迅速,糧食多次豐收。為維護農民的利益和農業(yè)的穩(wěn)定,北宋政府多次在糧價低賤時收儲糧食。天圣四年(1026年)十月,京西路“今歲秋成,斛斗稍賤”,于是宋代政府令“三司支錢二十萬貫,半于內藏庫支,半于左藏庫或榷貨務給付”,即調撥中央財政給京西轉運司,以便其“及時收糴”[4]6858。至天圣六年(1028年)六月,京西路又“歲豐谷賤”,于是朝廷令“三司于在京榷貨務支撥錢二十萬貫與京西轉運司,分劈收糴斛斗”[4]6859,以收儲糧食,穩(wěn)定糧價。

        (二)北宋后期政府對低糧價的調控

        神宗時期,經(jīng)王安石變法,大興水利,農業(yè)獲得大力發(fā)展。發(fā)運司、轉運司、經(jīng)略司、茶場司等具有財政性質的機構紛紛參與到低糧價的調控之中。熙寧八年(1075年)九月,北宋朝廷詔令“發(fā)運使嗣除所管錢物、斛斗,就賤處入買”[1]6548,即是通過買入低價糧食來平穩(wěn)糧價。熙寧九年十月,陜西路“今歲極豐”,糧價低賤,陜西路轉運司借支常平錢“百萬緡乘賤計置”[1]6794,在糧價低廉時,以百萬緡錢大舉收儲糧食,則必然有利于糧價的回升和穩(wěn)定。元豐元年(1078年)九月,“陜西路至并邊,豐稔異常,物價至賤”,而經(jīng)略司卻缺錢收儲。于是,朝廷令“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司,撥錢十萬緡賜環(huán)慶路,四十萬緡分賜秦鳳、涇原路,并令經(jīng)略司市糧封樁”[1]7135,由朝廷協(xié)調,先暫借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司的錢給經(jīng)略司收儲糧食。元豐二年八月,權陜西轉運使、都大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李稷向朝廷建議“陜西路有茶場司,本息錢帛至多,不能運動,乞遇谷賤別司不糴處,許茶場接糴轉徙”。于是,朝廷令陜西茶場司“本息錢毋過二十萬緡”[1]7285-7286在糧價低賤時進行收儲。元豐三年八月,淮、浙地區(qū)“今歲秋熟,物價甚賤”,于是司農寺派主簿韓宗良去收儲糧食,并將兩地“積久苗、役、坊場等錢可以乘時折納”[1]7470,從而進一步增加收買數(shù)量。

        徽宗前期,北宋國力繼續(xù)呈上升態(tài)勢,朝廷也多次在糧價低廉時進行糧食收購。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十七日,有臣僚認為“今歲大稔,宜令廣糴,以備九年之蓄”,并向朝廷建議“乞責諸路轉運、常平措置收糴”[4]6878。宣和元年(1119年),河北路轉運司沈積中認為“河北路秋田豐稔,倍于常歲,正宜乘時檢糴”,于是北宋政府令河北路常平、保甲等諸司“封樁錢物量留合用外,速開場收蓄”,實現(xiàn)“以廣儲蓄,以惠農民”[4]6880的目標。

        (三)南宋政府對低糧價的調控

        南宋時期,國家長期處于戰(zhàn)時狀態(tài),因此十分重視糧食的收儲,一旦出現(xiàn)谷物豐登、糧價低賤的情況,政府就會積極收儲糧食。紹興十一年(1141年),“荊湖之南,即今米斗百余錢,谷價之賤,未有如此時者”。于是,南宋政府“乘此谷賤錢荒之時,特湖南漕司廣行和糴”。至紹興十二年,“[荊]湖南、北兩路二年之間,雨蜴時若,年谷順成,今米價每斗止于百錢”。于是,南宋政府“乘粒米狼戾之時,用錢和糴”,達到“官中得米,民間得錢,公私兩便”[4]6890的效果。紹興二十六年,宋高宗聽聞“淮上米價甚平,民間絕難得錢”,便準備令朝廷收儲,然淮南轉運司卻報告說“路諸州縣米價,其間最賤處,每斗不下一百二三十文”,價格并不十分低賤。于是,宋高宗則說“今具到米價如是,則未須急,候將來價減,每石亦不下一千,至時若戶部無錢,朕當自支一百萬貫令收糴”,朝廷準備等米價再低點時進行收儲,甚至宋高宗打算從個人金庫中出資收儲,以避免“太賤則傷農”[4]6893。

        四、宋代政府對糧價調控的影響

        宋代政府對糧價調控的影響分為多個方面,既包括糧食價格,也包括百姓和政府。首先,宋代政府通過增加糧食供給和收儲及限定糧食買賣價格,可以使糧價較為有效地處于相對平穩(wěn)的區(qū)間,“以期對自己有利”[9]。其次,調控糧價可以讓百姓獲益。對于農民而言,在物產(chǎn)豐盈、物價低廉時,國家通過增加收儲或增價收儲,可以有效地提高糧食供給市場上的糧價,增加社會對糧價的穩(wěn)定預期,從而增加農民的賣糧收入,改善農民的生計,進而促進農業(yè)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對于普通的士人、工商業(yè)者而言,國家在糧價價格高漲時,通過開倉放糧、減少國家收儲及限定民間糧價等方式,進而遏制糧價的非正常上漲,使百姓的生活得以保障,使受災地區(qū)百姓獲得更好的救助。對于政府而言,通過調控糧價可以獲得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效益。從物質層面而言,就是在糧價低賤時增加收儲可以增加國家糧食儲備,達到“外可以實邊備,內可以寬國用”,在糧價高漲時,拋售糧食儲備,也可以獲得錢財。從精神層面而言,糧價低賤時,國家增加收儲,可以獲得農民的認可和支持,而糧價高漲時,國家拋售糧食,則可以獲得士人、工商業(yè)者,尤其是災區(qū)百姓的認可和支持,進而維護宋朝的政權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龍登高.宋代糧價分析[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3(1):153.[3]包拯.包拯集校注[M].楊國宜,校注.合肥:黃山書社,2014:98-99.

        [4][清]徐松.宋會要輯稿[M].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曹福鉉.宋代米價變動的原因[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08(3):29.

        [6][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胡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2087.

        [7]孔祥軍.兩宋常平倉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

        [8][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12448.

        [9]汪圣鐸,王茂華.宋王朝與物價管理[C]//姜錫東.政府與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史上的政府職能與作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5:54.

        (責任編輯:田 苗)

        猜你喜歡
        糧價宋代惠民
        家中電器要“煥”新 這波惠民操作別錯過
        “糧袋子”充裕 糧價大幅上行缺乏支撐
        堅定不移抓教育 踐行初心惠民生
        人大建設(2019年11期)2019-05-21 02:54:46
        國際糧價總體水平或將上升
        我國糧價政策改革要促進競爭力提升
        關于糧價的猜想
        新農業(yè)(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淺談宋代瓦子勾欄的興盛及對書會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4:05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亚洲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日本顶级metart裸体全部|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碰日日摸日日澡视频播放 | 91日韩东京热中文字幕| 噜噜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国码无码| 国产无码十八禁| 国产精品不卡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hd|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人区| 91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无码人妻人妻经典|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码专区|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