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紅 王紅順
[摘? ? 要]在對以往課標培訓反思及基層調研、訪談基礎上,本文從價值引領、內驅動、問題導向、資源推薦、學習研訓方式轉型、理念落地等六個維度,闡述了學校層面科學、高效貫徹學習新課程方案、新課標的六大務實策略。
[關鍵詞]課程標準;課程實施方案;義務教育;教研與師訓
每次課程方案、課標修訂都會帶來課程改革深化與進階,并引領、推動新一輪課改;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與新課標至少要影響未來十年基礎教育走向。故解讀、學習、理解、落實新課程方案、新課標是當前各學校一件十分緊迫的大事。那么從學校層面來講,如何高效貫徹學習新方案、新課標?我從學校管理層面特提出六條務實策略,以供各學校參考:
一、創(chuàng)設學課標、議課標、用課標的校園文化生態(tài),讓教師想學、愿學、會學;釆取新課標全員過關理論與實踐測查,暑假后新學年推出持證上崗新規(guī)范
學校層面要向每位教職工發(fā)出:立課改志、念課改經、走課改路的強烈信號,并及時出臺公布《新課程實施方案細則》《跨學科主題學習校本課程開發(fā)課題指南》《大單元備課、跨學科備課、聽課實施意見》,讓教師明顯感到學校在真改、持續(xù)改,不學習將要有被邊緣化危險。
為了鼓勵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學校教科室要出臺《學習新課標激勵性考核、考評方案》,建議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為每一位教師訂閱的新課標、課標解讀讀本學校買單,在經費上鼓勵首席、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外出參加高級別培訓,同時對校級做專題講座老師給予加倍的備課、講課津貼;方案還要規(guī)定教師這次系統(tǒng)跨學期培訓,要進行專項考評考核,可算繼續(xù)教育學分,并納入績效考評、評模表先、職稱評定。
暑假結束,遵循“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原則,要組織全校教師參加新課標理論與實踐全員過關測查,頒發(fā)過關證,若不過關,需二次補考,堅持持證上崗。
二、提高對新課標地位的認識;緊緊抓住素養(yǎng)立意這個靈魂,實現(xiàn)綱舉目張;關注新課標依據(jù)的主要理論開展原點研究
通過理論學習,讓本校教師群體達成如下認識與共識:
課程標準是學校教育教學“憲法”,是育人藍圖,具有準繩、尺子的規(guī)范。課程標準地研制和修訂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引擎和支點,是改革源頭,是課改第一依據(jù)、直接依據(jù)及原點推動力。
這次課標修標重在從學科立場走向教育立場,突出素養(yǎng)立意、育人導向;優(yōu)化課程內容結構;強化學科實踐及跨學科主題學習;踐行素養(yǎng)導向質量觀。課程標準有可操作性,能用、好用、管用;新課標——新教材——新學案——新課堂——新考評構成了課改、改革完整鏈條。
學生核心素養(yǎng)采取通過學科課程素養(yǎng)認領形式來推行,想得到美麗的育人目標——看得見風景的課程核心素養(yǎng)——走得到景點的教學目標,構成了切實可行育人目標落地行動路線圖。由此可以看出,課程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DNA”,是課標主體、靈魂;是一根紅線貫徹修訂全過程,統(tǒng)領課標各部分,內在具有一致性、統(tǒng)一性。
課程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xiàn);是各學科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獨特貢獻;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之后逐步形成的。它具有情境性、整體性、反思性三大特點。
若對第三版課標與前二版課標所依據(jù)理論進行了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有如下特點:前二版舊課標主要依據(jù)是建構主義理論及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通俗說我們借鑒了布魯納一半思想,2001版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所謂新的學習方式是由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演變而來的。2011版三維目標提出不過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一結論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價值性知識,關注知識學習全面性。2022這版新課標學習內容主要依據(jù)理論是布魯納、施瓦布的學科結構化相關理論及實踐課程論。換句話說,我們這次是從發(fā)現(xiàn)學習、課程結構結合視角來全面引進、學習布魯納的思想觀點。教學評價與韋伯D0K理論基本吻合。
如果引導老師們能先讀一些布魯納、施瓦布、韋伯發(fā)現(xiàn)學習、學科結構、評價方面的書,或者從網絡上搜集、研究一下相關論述,對新課標中學科內容結構化、學科實踐、跨學科主題等相關觀點理解定會大有裨益,故學習、理解新課標應先從它依據(jù)元點理論去研究。
三、針對一線教師教學任務重、閑暇時間少再加上疫情防控這個客觀現(xiàn)實,在魚龍混雜對新課標解讀視頻、文章中,精選課標組核心專家文章讓教師深度學習研討
針對各級要求教師聽專家新課標講座已成負擔時,為了減負提質,建議精選如下課標修訂組長、核心組成員視頻及文字記錄、釆取專題讓教師深度學習、二次學習、反思學習:
對課標修訂、課程實施方案方面,建議推薦課標修訂組長崔允漷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新教學“新”在哪里》《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課標框架組組長郭華的《讓素養(yǎng)落地,讓學生進入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講座視頻及文字記錄稿;推薦了課標修訂核心組成員余文森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如何實施與義務教育新課標相適應的新型教學》《論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教育學意義》;張卓玉的《素養(yǎng)立意,教考一體——談新課標背景下的考試命題改革》等文章。
又如,語文學科可重點推薦并要求語文教研組成員必看必讀的是語文課標修訂組組長鄭國民的《義務教育課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核心組成員吳欣韻《義務教育課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數(shù)學學科可重點推薦并要求數(shù)學教研組成員必看必讀的是數(shù)學課標修訂組組長史寧中的《數(shù)學課標修訂與核心素養(yǎng)》;核心組成員馬云鵬的《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視頻及《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結構化文析》。英語課標修訂組組長程曉堂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核心組成員王嗇的《全面和準確把握英語課程內容是落實課程目標的前提》等文章。
四、教科室專家組成員為三層教師研發(fā)了有代表性的基礎、核心、提高三級導讀問題提綱,讓教師們帶著問題去深度自主學習、學科或跨學科研討
(一)新課程方案深層閱讀導讀提綱
基礎部分:
解釋下列詞語:
核心素養(yǎng)、學科(課程)核心素養(yǎng)、任務群、大概念(大觀念)、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結構化、學習經驗結構化、內容單位、跨學科主題學習、素養(yǎng)本位的大單元教學、學習單元、課程標準、學業(yè)質量、課程內容。
內核思考部分:
1.如何理解借助課程內容結構化來引領推動課程改革?
2.如何實現(xiàn)通過課程結構化讓學生進入課程?
3.怎樣解讀如下教學演變:知識點——知識單元——學習單元;單篇教學——單元整合教學——素養(yǎng)本位大概念(大單元)教學。
4.為什么要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迭代升級為學科實踐活動?
5.跨學科主題學習與項目學習、研究性學習、問題解決、學科實踐有什么異同?
6.面對新課標實踐落地,為什么要提倡跨學科備課(教研)、學段備課(教研)、整體備課(教研)?
7.舉例說明分段測評要關注情景創(chuàng)設、具體任務(實踐活動)、關鍵表現(xiàn)(觀察點)三個核心鏈條要素。
8.課標中的教學建議與教學提示有何異同?
9.雙向細目標已完成使命,現(xiàn)在倡導學業(yè)質量與過去提的內容標準有什么不同?
10.能舉個素養(yǎng)目標三維敘寫:通過……理解……形成……例子嗎?
11.這次新課標賦予教學評一體化哪些新內涵?
12.課標修訂是如何體現(xiàn)素養(yǎng)導向、是主線靈魂的?如何理解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標準的內核或基因、是課程DNA?
(二)學科課標深度學習導讀提綱
基礎部分:
1.如何運用知識樹或思維導圖繪制出所教學科課程標準的框架(含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課程實施建議等)?
2.2022版所教學科課標修訂有哪些亮點,與2011版有哪些變化(運用框架圖列舉說明出來)?
3.描述所教學科總目標是什么?學段目標是什么(嘗試結合所教版本教材分解學期目標和單元目標)?
4.概述所教學科課程內容結構框架及要點,并運用結構圖呈現(xiàn)出來?
5.描述所教學科學業(yè)質量,把學段質量分解學期、單元學業(yè)質量,思考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yè)要求關系。
6.探索所教學科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化學習,并思考如何結合學科落地方案。
7.簡述素養(yǎng)導向大單元教學、真實情景的學科實踐、問題解決的進階評價、教學評一致課堂教學。
8.學習評價建議,談談對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性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在教學中應用。
9.學習評價建議——學業(yè)水平考試及樣題,嘗試編制一份試題(或單元作業(yè))。
10.所教學科課標中附錄有哪些增刪?背后的意圖與啟示?
11.說說所教學科新課標對學科教研有什么新要求?
12.學習新課標,結合學情,你準備如何實施與義教新課標相適應的新型教學?
提高部分:
1.列舉所教學科教學提示內容,并思考它與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之間關系。
2.列舉課程實施中的教學建議,并思考它與課程內容部分中的教學提示區(qū)別。
3.思考素養(yǎng)本位教學評一體化與知識本位教學評一體化有何不同。
4.列舉或探索所教學科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并思考一例的落地方案。
5.說說所教學科新課標對學科教研有什么新要求?
6.談談你對“雙基時代關注雙基掌握,三維目標時代關注三維知識落實,核心素養(yǎng)時代關注學習質量內核,重視知識通過活動轉化成素養(yǎng)”這句話的理解。
7.簡述“素養(yǎng)本位單元設計、真實情景的深度學習、問題解決的進階評價”這三大抓手對課標理念落地意義。
8.談談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你對課程目標鏈及單元目標確立及分解認識,嘗試舉一個例子。
五、依據(jù)成人學習特點,采用符合新課標理念學習方式組織校本培訓及校本研修
倡導新的培訓觀:如何能讓課標培訓與教師需求、發(fā)展共振?如何給下學期課標落地工作賦能?不能“有什么,講什么”,實施“缺什么,補什么”“點什么、做什么”的點菜式培訓,不失為一種有效策略。
暑假教師新課標培訓既需要前瞻性、引領性的仰望星空思想、理念、精神培訓,也需要身邊典型、貼近實際、可操作的能落地的自研修。建議把新課標外出培訓經費變成培訓券,教師可點餐式去參加適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建議把問題變成培訓課題,沿循“教師問題征集、歸類匯總、集體會診、確定教師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的思路,形成培訓的主題,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培訓實施方案;建議從“培”走向“訓”,側重練習、訓練、強化、操作,變成技能,讓培的內容轉化為會做的行動而落地。
新課標期待的課堂模式要從培訓課堂改革做起!培訓課堂應成為一線教師課堂的引領、示范。
建議采用“協(xié)作研修”新方式。提前發(fā)放資料,讓教師自學,現(xiàn)場采取合作、探究、質疑、點撥形式,訓后追蹤轉化運用。
建議探索以同事為師——互訓?;ビ栔傅氖墙處熤g互做導師與學生,互相培訓。教師選擇自己感興趣、最擅長的有思考內容作為互訓選題;自己閱讀、搜集、整理相關內容,撰寫培訓講義及課件:學校學術專業(yè)委員會審查通過后,安排時間作講座,依據(jù)效果及滿意度發(fā)放教研津貼。這種研修接地氣;資源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倒逼教師閱讀、研究、輸出一體化。
六、突出重點,以終為始,緊緊抓住如何讓義務教育新課標理念在學科、課堂、作業(yè)設計、考試評價落地這個牛鼻子
推出資金資助的攻關課題、項目,實行課題個人或團隊認領制。
重點關注、研發(fā)這六大重點項目校本化實施策略方案:素養(yǎng)課程目標鏈分解及學科學養(yǎng)目標撰寫學科樣例及普及工作;素養(yǎng)導向的學科大單元設計與實施學科樣本案例開發(fā)與輔導;如何集智凝練學科大概念、提出與此相對應關鍵核心問題及構建問題化系統(tǒng);與這次內容結構化與發(fā)現(xiàn)法相匹配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迭代升級的學科實踐活動如何在常態(tài)課堂實操層面落地;跨學科主題學習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素養(yǎng)立意的課時、單元教學評一體化樣本打磨及推廣等。
課標修訂理念落地需要先從聚焦課堂問題設計的質變抓起。多關注與現(xiàn)實生活、真實情景中綜合問題,即關注生活邏輯、真實問題,變作題為解決問題。多關注需要抽象、歸納、建模然后才能解決問題。即關注高階思維問題,關注問題性質增減:課堂上問題要逐步減少教師預設的問題,有意識增加學生感興趣、自己提出的問題,即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課堂上要減少封閉性、固定答案問題,增加開放性、多元答案問題。關注解決不確定問題,關注條件不完整問題;課堂上要減少過多的碎片化的“瘦”問題,整合或設計系統(tǒng)化、主干的“胖”問題,即關注大概念、核心問題。在課堂上滲透“提出問題比單一解決問題更有價值”的提問題意識,一定要讓孩子帶著更高層次問題走出教室,即關注生成的新問題及探究。有條件的可提出跨學科整合研究問題,即關注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問題。
從雙基、三維目標敘述到滲透大概念、核心問題的視角敘述、落實素養(yǎng)目標要成為實踐共識。從關注目標設計向更關注目標達成轉型。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關于目標設計理解可遷移、多元轉化:把學習目標與可檢測量化達成指標分開寫,即從關注理論素養(yǎng)目標到關注相應表現(xiàn)性目標設計,把目標分為基礎目標、核心目標、拓展目標。重視學科總目標、級段年級目標、模塊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組成的目標鏈構建,關注以單元為單位的整體目標構建與素養(yǎng)達成,側重從單元視角進行課時目標分解與統(tǒng)整。
倡導假期整本書備課、教研組單元備課、教師個人的課時備課要構成鏈條。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要靠單元設計來實施,單元備課三層結構:第一層,明晰本章要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第二層,提煉、理解這些知識背后隱藏的大概念、主干問題;第三層,定位到如何運用大概念解決問題,應用大概念。
為了使這次新課程、新課標學習、踐行不再出現(xiàn)“腸梗阻”現(xiàn)象,為此特從價值引領、內驅動、問題導向、資源推薦、學習研訓方式轉型、理念落地等六個維度,闡述了學校層面可科學、高效貫徹學習新課程方案、新課標的六個關鍵策略,以期對基層學校有所借鑒、啟迪。
參考文獻:
[1]余文森,龍安邦.論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教育學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22(6).
[2]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