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冰
[摘? 要] 錯誤往往是伴隨著學習自然生成的,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師生要學會接受錯誤、利用錯誤,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成長的鋪路石. 在面對錯誤時不要過于急躁,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總結和反思,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促進學習能力提升.
[關鍵詞] 錯誤;反思;習慣;能力
隨著知識容量和難度的不斷增加,學習過程中出錯的概率勢必有所提升,因此面對錯誤時,師生應有秉持寬容、客觀的態(tài)度,避免因過度焦慮而影響教學效果. 錯誤在學習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教學中寶貴的生成性資源,只有經歷一些錯誤,才能順利地走出思維誤區(qū),進而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1].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犯錯,即使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面對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時也會出現(xiàn)瑕疵和不足. 因此,面對“教”與“學”中的不足時不應急于全盤否定,而應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找到錯誤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地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將“不足”轉化為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使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得到優(yōu)化和提升. 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正視錯誤,而且要合理地應用錯誤,進而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同進步. 基于此,筆者結合“教”與“學”中的錯誤,淺談幾點應對策略,僅供參考!
[?]預設錯誤,鼓勵質疑
教師也會犯錯,有時可能是故意而為之,有時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擾,有時可能是課前準備不充分,等等. 出現(xiàn)錯誤后不要急于改正,有時可以借題發(fā)揮,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可以借助教師的錯誤讓學生面對錯誤時能夠更加自信和從容,從而將錯誤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信心.
例1 已知函數f(x)=x2+1,x≥0,
1,x<0, 則滿足不等式f(1-x2)>f(2x)的x的范圍是________.
在復習“函數與不等式”時,教師精選了一道高考真題作為例題,進而通過真題的滲透樹立學生解題的信心. 在本題的求解過程中,教師故意“犯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質疑,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解:畫出函數的圖像,如圖1所示. 由于函數f(x)是單調遞增的,所以不等式f(1-x2)>f(2x)等價于1-x2>2x,解得-1- 問題求解后,學生都沒有表示異議,并且認為應用了數形結合思想,解題思路清晰,運算簡單,可見學生都掉入了教師預設的“陷阱”. 師:解題后,我們還需要做什么呢? 生齊聲答:檢查! 師:很好!現(xiàn)在把檢查的任務交給大家來完成.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檢查“回頭望”,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 生1:上面的答案有問題. x=-2不是不等式f(1-x2)>f(2x)的解. 師:很好,生1檢查時應用了特殊值法,是一個好辦法. 那么問題到底出現(xiàn)在哪里呢?(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探究) 生2:函數f(x)在R上不是單調遞增的,其在區(qū)間[0,+∞)上才是單調遞增的,因此不等式f(1-x2)>f(2x)和不等式1-x2>2x并不是等價的,應加上條件1-x2>0,即-1 師:說得非常好,看來是我做題時考慮不周. 在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教師是不會犯錯的,教材更不會有問題,于是很少對教材內容和教學過程產生疑問,即使有異議也是從自身尋找原因,即使不能說服自己也不會去質疑,而是用教師或教材的解題方法來替代原有的解題思路,然沒有釋疑地盲目套用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得不償失. 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經歷一些糾錯的過程,打破學生對教師和課本的過度迷信,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新思路、新見解,從而將錯誤轉化為學生不斷前行的動力. [?]自我發(fā)現(xiàn),全面提升 教學中容易發(fā)現(xiàn),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師,其在不同班級講授往往會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也就印證了課堂是動態(tài)的、是變化的. 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不能忽視課堂的生成性資源,這往往是高效課堂的最佳切入點. 對于同一問題若觀察的角度不同,勢必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解法;對于同一知識點若出發(fā)點不同,勢必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若師生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不同,其最終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教學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看待學生,那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同時容許學生犯錯,這樣既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又能找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通過思考、交流、爭辯、糾錯等學習過程,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認識,進而彌補學生認識的不足,促進學習能力提升[2]. 例2 已知函數f(x)=(a,b是常數,a≠0)滿足f(2)=1,且方程f(x)=x有唯一解,求函數f(x)的解析式. 解:由f(x)=x,即=x,得(ax+b)x=x,整理得ax2+(b-1)x=0(a≠0). 又方程f(x)=x有唯一解,所以Δ=(b-1)2=0,即b=1. 又f(2)==1,解得a=. 所以函數f(x)的解析式為f(x)=. 師:請大家分析一下,以上求解過程是否存在問題呢?(在本題的評講過程中,教師“以生為主”,讓學生自主糾錯) 生3:問題應該出現(xiàn)在去分母的過程中,由=x得到(ax+b)x=x,在分式中ax+b≠0,然解題中忽略了這一點,因此不是等價轉化. 生4:表達不夠嚴謹,需要說明當b=1時,方程ax2+(b-1)x=0(a≠0)才有唯一解x=0,這個解滿足ax+b≠0. 加上這個說明,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師:經過生3和生4的補充,這樣是不是就沒有問題了呢?(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再探究) 生5:由方程f(x)=x有唯一解,Δ=(b-1)2=0不一定成立,還可能是Δ=(b-1)2>0,此時b≠1,方程ax2+(b-1)x=0(a≠0)有兩個解,x=0,x=≠0. 其中x=一定是方程的解,說明x=0不是方程的解,是增根,這時ax+b=b=0;又f(2)==1,所以a=1,此時f(x)==1(x≠0). 所以函數的解析式應該是兩個,即f(x)=或f(x)=1(x≠0). 這樣學生經歷思考、補充、再探究,對問題又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在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問題交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獲得了更多展示的機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迅速激發(fā)了出來,有利于課堂效率提升. 因此,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要急于指正,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糾錯,即使不能順利訂正,然因其經歷了反思的過程,同樣可以達到深層理解的目的,這樣就將錯誤轉化為了學生成長路上的鋪路石. [?]治好病根,避免再錯 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錯誤的認識不夠充分,常籠統(tǒng)地將錯誤歸結為“馬虎”或“不會”,并未對錯誤追根溯源,從而使得學生解題時常出現(xiàn)“一錯再錯”的現(xiàn)象. 其實,產生錯誤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有可能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有可能是運算出現(xiàn)了問題,有可能是知識出現(xiàn)了負遷移,也有可能是解題時過度依賴直覺思維,忽視了嚴謹的邏輯推理,從而使解題思路出現(xiàn)了偏差,等等. 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及時地查漏補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計算中誤認為lg(x+y)=lgx+lgy,=a+b等,表面上看是馬虎所致,然實質上是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出現(xiàn)了知識的負遷移. 對待類似的錯誤,絕不能一點帶過,應重點進行剖析,通過特例進行重點說明,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避免再錯. 又如,學生判斷函數的奇偶性時,常因忽視定義域而造成錯解,出現(xiàn)這一錯誤的根源大多是學生對函數奇偶性的概念理解不清. 總之,在糾錯過程中,只有找到真正的錯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從而通過知識的梳理和強化避免再錯. [?]實時診斷,實時評價 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趕進度,常對學生的錯誤置之不理,這樣因矯正不及時而出現(xiàn)了理解偏差,久而久之讓學生形成了錯誤意識,后期進行“回爐改造”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得不償失. 其實,對于學生的錯誤應該越早糾正效果會越好,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出現(xiàn)“夾生飯”的現(xiàn)象. 因此,教學中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當學生的作業(yè)出現(xiàn)錯誤時,也要及時做出評價. 當然,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作業(yè)中出現(xiàn)錯解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對于典型問題教師要集中進行講解,對于個別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互評互助”的方式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保證課堂時間不被浪費,而且通過合作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有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 總之,對于錯誤的診斷和評講要保證實時性,避免積少成多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 總之,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好這些寶貴的錯誤資源,結合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習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孫四周. “錯誤”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J]. 中國教育學刊,2012(03):79-81. [2] 李允. 教學錯誤資源:理性認識與有效開發(fā)[J]. 中國教育學刊,2011(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