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 魏木蘭
“微觀察”微在縮小觀察范圍,著眼于觀察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事物的細節(jié)。微觀察作文可以直擊學生寫作的困難點,激活學生寫作的興趣點;可以讓寫作回歸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把目光對準現(xiàn)實生活,把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習作更輕松,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下面筆者結(jié)合日常習作實踐,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微觀察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微觀察,把握細節(jié)
生活,需要觀察,靜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藏著許多你未曾發(fā)現(xiàn)的東西。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山一泉,都值得我們駐足腳步、靜靜地觀察。觀察有很多種:從觀察的范圍來看,可分為全面觀察和部分觀察;從觀察的時間長短來看,可分為長期觀察和短期觀察;從觀察的角度來看,可分為靜態(tài)觀察和動態(tài)觀察。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常常會強調(diào)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但學生還是把握不好細節(jié)描寫。這是因為細節(jié)需要認真地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很多學生沒有樹立觀察的意識,對身邊的事物缺乏觀察的興趣,所以就很難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一些細節(jié)。
那么,何為細節(jié)描寫呢?抓住描寫對象細小、具體的特點,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就是細節(jié)描寫。在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中,常常涉及細節(jié)描寫。有了細節(jié)描寫,作文才會豐滿,才會吸引人、打動人。
比如,在教學以“我的植物朋友”為主題的習作時,筆者問學生學校操場上的那棵楊樹是什么樣子的、大約有多高,很多學生一臉茫然??梢姡瑢W生平時沒有注意觀察。缺乏觀察,何以寫出細節(jié)?于是,筆者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學校操場上的那一棵楊樹。如在觀察樹根時,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樹根是否裸露在泥土外面?樹根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樹根周圍有其他東西嗎?通過一次次地點撥,一次次地細致觀察,學生對細節(jié)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楊樹根漸漸熟悉起來。一個學生是這樣寫樹根的:
楊樹的根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但是,它的某些根須卻裸露在外面。我仔細地觀察那些根須,它們是灰褐色、干癟的。楊樹下,我俯下身子仔細看,竟然瞧見了一群螞蟻在忙忙碌碌地爬來爬去。
緊接著,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樹干有多高?有多粗?是傾斜的還是筆直的?樹干表面是否粗糙?樹干上有沒有裂痕?有沒有長滿“小眼睛”?……學生帶著問題興致盎然地觀察著,并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筆者相機讓他們將語言化為文字。有個學生是這樣描述的:
許多小蟲在楊樹的樹干上安了家。不知道什么時候,樹上長出了一些花形的小蘑菇。樹皮很粗糙,但紋路很清晰。樹皮還裂開了大大小小的口子,像許多雙小眼睛緊緊地盯著我們;在凹進去的口子的縫隙間,有的地方還出現(xiàn)了一張薄薄的蜘蛛網(wǎng)。
學生通過微觀察,發(fā)現(xiàn)了楊樹的細微之處,并將其記錄下來,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由此可見,著眼細節(jié)進行微觀察,能夠讓文章更加動人、更加有畫面感。
二、微觀察,調(diào)動感官
植物是學生作文中常常描寫的對象之一。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寫出植物的變化呢?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了。植物的變化包含好幾個方面的變化:外形有花、葉、果、籽的不同,也有由小到大的變化;顏色有濃淡、深淺的不同,氣味或味道也會隨著遠近距離的變化而變化;無風而靜,有風而響;等等。這些變化,我們可以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來感受和描寫。有一個學生在寫《橘子》時,調(diào)動多種感官來進行創(chuàng)作。
橘子圓圓的,像一個小燈籠。橘子上有幾片深綠色橢圓形的葉子,讓它看起來好像戴著一頂綠色的帽子。橘皮綠中泛黃,仿佛披著一件彩袍;橘皮上面還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點兒,好像我們身上的毛孔。用手摸一摸橘子,好光滑、好軟呀!湊近聞一聞,一股濃濃的橘子香味沁人心脾。輕輕地剝開橘子皮,里面有白色的橘絡,好像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路,又仿佛給橘子穿了一件白色的婚紗,真是漂亮!瞧,剝開的橘皮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小小的橘瓣像小船、像月牙,還像鐮刀。吃上一口,汁液滿口,甜甜的,又有一絲絲的酸,真好吃!
小作者調(diào)動各種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用嘴嘗,有了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一個靜態(tài)的橘子,在小作者的筆下,是如此的好看、好聞、好吃??梢?,調(diào)動感官,用心觀察,能夠讓作文更加生動出彩。
三、微觀察,巧妙聯(lián)想
要想將作文寫得更生動、更有靈性,除了觀察細致,還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有時是由此及彼的對比聯(lián)想,有時是由甲到乙的相似聯(lián)想,有時是由物及人的擬人聯(lián)想,有時是由外到內(nèi)的感覺聯(lián)想,有時是由實到虛的意境聯(lián)想,等等。我們可以在諸多角度的聯(lián)想和想象中,擷取事物“變化”的精妙。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時,筆者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小狗“王子”淘氣可愛的句子,并與同學進行交流。接著,筆者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將小狗的可愛寫出來的。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作者之所以能把小狗寫得這么生動、可愛,除了細觀察外,還加入了自己的聯(lián)想,這樣就把小狗的可愛寫得活靈活現(xiàn)了。然后,筆者讓學生拿出之前寫的習作,用上剛剛學的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修改。有個學生寫的是地雷花,修改之前是這樣寫的:地雷花開了,顏色各不相同,有的是金黃色的,有的是紫色的,還有的是一半紫一半黃。后來加入了自己的聯(lián)想,是這樣改的:
地雷花盛開了,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不相同,像一個個正在吹響的小喇叭。有一朵花是金黃色的,黃得嬌嫩,黃得晶瑩,在金黃色的“喇叭”中間,花蕊亭亭玉立,還戴了頂紅色的貝雷帽呢!它旁邊的那一朵,黃花瓣中有一小片是紫色的,像是長了“胎記”的小姑娘。哇,有一朵的花瓣竟然是一半紫一半黃,和牡丹名貴品種“二喬”差不多;它又像媽媽的“陰陽臉”,在我表現(xiàn)好時是明亮的黃色,在我犯錯誤時是暗沉的紫色。
有了聯(lián)想和想象,一朵花不再是一朵花,而是漂亮的小姑娘;一滴雨不再是一滴雨,而是晶亮的寶石;一枝柳不再是一枝柳,而是姑娘的長辮子。有了聯(lián)想和想象,描寫才變得更加靈動、有情趣、有氣息。這樣的描寫才是有生命力的描寫。
總而言之,習作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留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懂得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下筆成文時,還要懂得喚起聯(lián)想。這樣,學生才會樂于作文,善于表達。學生的作文起步才會更輕松,作文基礎才會更扎實,作文也才會更充滿靈性與童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文筆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