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娟
摘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板塊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學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但教學時常淪為“邊角余料”。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設計,用好這一板塊。具體說來,可以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化“零”為“整”;轉換練習形式,化“淺”為“深”;整合優(yōu)質資源,化“一”為“多”。
關鍵詞:Checkout time板塊;主題情境;練習形式;優(yōu)質資源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全8冊每個單元都含有Checkout time板塊。該板塊通過不同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內容;同時也借助特定形式的練習反饋,引導學生了解自身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調控學習進程。該板塊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但由于該板塊內容相對獨立,與其他各板塊的關聯(lián)性不強,在教學中常被視作“邊角余料”。本文借助2021年4月江蘇省小學英語優(yōu)質課評比中的教學實例,探討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優(yōu)化的幾種可能。
一、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化“零”為“整”
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不應脫離教材。因此,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和單元目標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使該板塊的學習在一個整體情境中逐步推進。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時,教師需注意保持單元話題的連貫性以及語言知識和語言內容的延續(xù)性,讓學生對整個課時乃至整個單元的學習產(chǎn)生整體感,以助其構建單元知識網(wǎng)。
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Checkout time板塊有兩個練習:Look and write和Listen, number and say。其中,Look and write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內容補全句子;Listen, number and say則是讓學生根據(jù)錄音給圖片排序并描述畫面內容。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段玉裁實驗小學的戚琪瑤老師執(zhí)教這一板塊時,基于單元話題,創(chuàng)設了Mikes vlog的主題情境,通過記錄Mike一家人和朋友的活動,將Checkout time板塊與其他板塊串聯(lián)起來。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回憶,描述Mike一家人上午和下午的活動,以此復現(xiàn)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有關表述;然后,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根據(jù)錄音內容給Mike一家人晚上的活動排序,以此過渡到Checkout time板塊的第二個練習。在看完Mike一家人的活動之后,教師又將鏡頭定格在Mike的朋友身上,并將一部分內容遮蓋起來,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預測朋友們的活動,即完成該板塊的第一個練習。而后,再通過Ask and answer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操練句型What is... doing? Hes/Shes/Theyre...。
這一教學中,教師以Mikes vlog為主線,將Checkout time板塊中兩個看似零散的練習巧妙地銜接、融合,也將其與前面已學內容聯(lián)結在一起,讓學生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整體情境中實現(xiàn)趣味學習、復習拓展和能力提升,既有序地呈現(xiàn)與推進了板塊內容,又體現(xiàn)了語言學習的整體性,起到了化“零”為“整”的效果。
二、轉換練習形式,化“淺”為“深”
轉換是指對教材文字、插圖等的運用作出變動、調整,例如,將文本轉換為思維導圖,將對話和圖片轉換為短文等。轉換能夠將教材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是對教材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有效的轉換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練習中多次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Checkout time板塊的內容為Match and say,要求學生將季節(jié)單詞與相應的溫度和活動圖片連線。
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楊麗華老師在指導學生按照教材要求完成連線后,讓學生使用支架句型“Its spring.Its...”“In spring, I...”表述圖片內容。而后要求學生將其轉換為詩歌,并在小組內合作討論,按照beginning、body、 ending三個部分打磨詩歌,使其更具節(jié)奏感。
學生在依據(jù)上述要求完成任務后,呈現(xiàn)了精彩的作品,如:
Spring, beautiful spring.
Spring is coming.
It is warm.
It is green.
We can go climbing.
We can go on an outing.
We all like spring.
這里,教師巧妙地轉換了Checkout time板塊的練習形式,使單純的匹配練習變得豐滿、生動。學生既能夠在匹配練習環(huán)節(jié)復習、鞏固與季節(jié)有關的詞匯、句式,又能在表述環(huán)節(jié)練習相關句型,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嘗試創(chuàng)新運用語言知識。可以說,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由淺層走向了深處。
三、整合優(yōu)質資源,化“一”為“多”
英語教材是英語教學的主要資源,但不應是唯一的內容和手段。教材中Checkout time板塊多以聽、說、讀、寫的任務形式呈現(xiàn),相對單一。因此,教師在設計該板塊的教學活動時,可以遴選、整合一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優(yōu)質資源,以補充和豐富教材,以多模態(tài)的資源感染學生,以多維度的視角刺激學生,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助其更有效地鞏固所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Checkout time板塊包含Think and write和Ask and answer兩個練習。其中,第一個練習要求學生書寫自己的暑假計劃。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實驗小學的張佳迪老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這一練習時,整合運用了多種資源。首先,利用Travel App,選擇了某些熱門景點的介紹以及相關的視頻解說,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大致了解景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作為旅行目的地,并計劃自己的出行活動;接著,為了幫助學生選擇恰當?shù)某鲂泄ぞ撸處煷蜷_電子地圖,通過和學生一起尋找出發(fā)地和目的地,引導學生感知兩地距離,并借助地圖提供的出行方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選擇恰當?shù)慕煌üぞ?。在這樣多樣化資源的幫助下,學生順利地完成了暑假計劃的書寫。例如,有學生寫道:“This summer I will go to Guangzhou with my parents. I will go there by plane. First, I will visit some beautiful spots, like Baiyun Mountain. Next, I will have some nice food there. I hope I can have boiled chicken because its yummy.”
上述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利用了教材資源、智能軟件資源和網(wǎng)絡資源,通過景點介紹、視頻解說、電子地圖等,讓學生在單一的寫作練習之外,還能得到閱讀、聽力等多方面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多種感官,助力其綜合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途徑,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總之,Checkout time板塊不應是教材中的“邊角余料”。教師應在深入研讀該板塊的基礎上,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理念,優(yōu)化板塊組合,圍繞單元話題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從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出發(fā),轉換練習的形式,設計綜合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整合、補充、融入多樣化的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
參考文獻:
[1] 錢希潔.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的深度思考[J].教育界,2018(4).
[2] 周敏.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小學教學設計,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