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琴 郭婷婷
[摘要]文章以《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為例,從英文科技期刊的整體品牌宣傳和單刊精品文章推薦兩個方面來論述系列期刊的宣傳策略與實踐。其中,英文科技期刊的整體品牌宣傳注重建設數(shù)字出版平臺,彰顯品牌標識,開展全媒體、立體化宣傳;單刊精品文章推薦重視通過網(wǎng)絡媒體宣傳、新媒體推廣、科研社交平臺應用及電子郵件推送多渠道開展,以此有效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傳播力。
[關鍵詞]英文科技期刊;《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宣傳策略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內先進科研成果在國外出版商的平臺上發(fā)表,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鞭策著我國科技期刊工作者,要加快搭建一個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以滿足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和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承載著學術出版“走出去”的使命,以建設代表中國一流學術水平的中外學術交流平臺為宗旨,通過多年的借鑒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新,在學術質量提升、數(shù)字化出版、品牌宣傳推廣等方面建立了保障機制,形成了穩(wěn)定的英文學術期刊集群化出版模式?!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萍碱惼诳?0種,借助“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集群化試點項目的發(fā)展契機,在整體刊群的概覽傳播和單刊的精品文章宣傳上開展了深入探索。文章以《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為例,從注重整體品牌宣傳和精品文章推薦兩個層面,探討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宣傳策略與實踐。
一、突出前沿亮點,注重整體品牌宣傳
品牌指“公司的名稱、產品或服務的商標,和其他可以有別于競爭對手的標示、廣告等構成公司獨特市場形象的無形資產”,它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yōu)異的核心體現(xiàn)[1]。而《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的品牌核心是“前沿”,其是科研人員追求真理、勇立前沿的精神體現(xiàn),具有明顯的企業(yè)價值觀和產品內涵。2022年,《前沿》系列期刊數(shù)據(jù)庫在國內開始允許用戶免費訪問,這為系列期刊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整體品牌宣傳奠定基礎。
(一)建設數(shù)字出版平臺,彰顯品牌標識,加強整體品牌形象的塑造
期刊品牌在培育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是不斷推廣和創(chuàng)新的?!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谄放仆茝V過程中,首先應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在線出版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是品牌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挠⑽臄?shù)字化出版平臺“中國學術前沿期刊網(wǎng)”,既是塑造期刊品牌形象的主要載體,也是實現(xiàn)數(shù)字出版、學科動態(tài)發(fā)布、專業(yè)讀者聚集等功能的重要陣地[2]。出版平臺是聯(lián)系學者和出版社的主要渠道,對提高期刊文章的目次、摘要及全文內容的被瀏覽量及檢索量至關重要。要想在更廣范圍宣傳期刊,《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就需要向學者充分展示和推送期刊文獻,使數(shù)字化出版平臺提供的期刊品質得到認可,使學者獲得平臺的“評審后錄用”“在線優(yōu)先出版”“最新刊期出版”等版本更替上網(wǎng)機制所帶來的快速出版體驗,真正保障作者學術成果發(fā)表的優(yōu)先權,實現(xiàn)學術成果的及時傳播和引用。
同時,品牌的形象標識設計也非常重要,形象標識的設計與應用可提高和增強科技期刊的社會辨識度與品牌效應。對《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來說,形象標識既要展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原有品牌優(yōu)勢,又要突出系列期刊簡潔、大方、高雅的文化特質,實現(xiàn)品牌效應的最大化。在系列期刊的宣傳視頻、新聞稿件、宣傳海報當中體現(xiàn)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形象標識,能極大地提升系列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包括基礎科學、工程技術和生命科學領域的20種科技期刊,在各刊的宣傳材料中除了刊物本身的信息及亮點,還附有系列期刊的整體品牌形象及簡介,集群推廣與單刊宣傳有機結合,強化了系列期刊的整體品牌意識。
此外,期刊通過制作與傳播體現(xiàn)品牌形象的主題宣傳片也是詮釋品牌的一個良好機會。2021年,《前沿》主題宣傳片正式推出,宣傳片以杰出科技成果為主要視覺元素,展示優(yōu)秀中國科學家形象,著重突出“科技創(chuàng)新基于前沿”的寓意內涵。該主題宣傳片在國內外主流媒體推廣播放,充分體現(xiàn)《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化、數(shù)字化的形象,從而達到宣傳整體品牌的目的。
(二)開展全媒體、立體化宣傳,促進整體品牌形象的推廣
報紙、期刊都是通過平面靜態(tài)方式進行傳播活動的傳統(tǒng)媒體。傳統(tǒng)媒體一般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的優(yōu)勢,適合對系列期刊進行全面深入報道。而報紙具有非強制性傳播的特點,宣傳形式多樣、可信度高、出版周期短,讀者具有較大的主動性和選擇權[3]。鑒于系列期刊的學術性和教育性,《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選擇在《中國教育報》《中國出版》等多家報刊上發(fā)布圖文并茂的期刊宣傳內容,以提升系列期刊的宣傳度。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媒體以傳播迅速、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yōu)勢成為期刊宣傳的主要途徑。不斷整合外部資源,間接宣傳期刊的內容和相關前沿科技信息的方式也逐漸為期刊人所重視[4-5]。
在國內,《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經過對多個平臺的影響力、閱讀量和運營時間等因素的綜合考量,選擇在專業(yè)報刊社網(wǎng)絡平臺和綜合性科學信息傳播媒體(含新媒體)發(fā)布刊群訊息,開展整體品牌形象的宣傳工作。例如,《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在科學網(wǎng)首頁發(fā)布期刊形象標識的圖片鏈接,直接導引至“中國學術前沿期刊網(wǎng)”,從而增加“中國學術前沿期刊網(wǎng)”的曝光度,加大對《前沿》系列期刊品牌的宣傳力度。
在國外,一方面,《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可選擇與各類在線科技新聞服務平臺合作,如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旗下的在線科技新聞服務網(wǎng)站EurekAlert!、報道歐洲科研成果的Alphagalileo網(wǎng)等,借助其專業(yè)的科技新聞傳播手段,深入宣傳系列期刊發(fā)表的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學術成果。系列期刊的重要科研進展被編輯成完整的宣傳稿件并發(fā)布于EurekAlert!后,會引起相關研究論文學者的關注,進而引發(fā)其他科技新聞傳播媒體的二次報道,從而提升系列期刊的宣傳率。另一方面,《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可加強與海外合作方的配合宣傳?!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詣?chuàng)辦以來,長期與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公司合作。具體包括及時更新合作期刊的主頁信息、征稿通知等,充分利用合作方平臺展示系列期刊;根據(jù)系列期刊的發(fā)展狀況如新近被SCI(E)收錄、IF顯著提升、期刊周年慶等,選擇性參與合作方的全球郵件推廣活動;以及在合作方平臺上針對某學科主題或專輯定期開放獲取文獻權限,推薦熱點文章等。同時,《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與合作方在國際會議上通力配合,通過發(fā)放宣傳頁(冊),在會議官網(wǎng)設置期刊鏈接、會場展示刊物,邀約專家撰寫主旨報告等方式,可不斷提高期刊品牌的曝光度,促進期刊在海外宣傳推廣?!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柚献鞣狡脚_強大的在線推廣能力及用戶基礎,能快速覆蓋國際學術研究的主流人群,在全球范圍內擴大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此外,《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的整體品牌宣傳還可通過校園實地推廣、新媒體推廣以及主辦系列期刊論壇、經驗交流會等多種方式來展示期刊信息,宣傳前沿資訊。
二、甄選熱點科研成果,多渠道推薦單刊精品文章
除了前述的整體品牌推廣,《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還從單刊精品文章推薦角度,面向學者開展單篇文章的宣傳推廣活動,及時報道熱點科研成果和科研活動信息,做好目錄精準推送和精品文章推薦工作,打造學術期刊品牌。
(一)網(wǎng)絡媒體的文章集萃展現(xiàn)
《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在科學網(wǎng)、領研網(wǎng)等綜合性科技類傳播平臺以推薦精品文章的形式進一步聚合各刊宣傳信息,可及時發(fā)布刊群資訊、熱點文章、優(yōu)秀論文、專題文章、期刊最新目錄、領域專刊等內容。
綜合性科技類傳播平臺專注學術分享和論文推薦,其用戶多為學術研究人群,是《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的目標讀者。平臺上設有論文頻道專區(qū),這契合《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的宣傳定位,在平臺的論文頻道定向推送期刊各學科領域的最新文獻,廣泛宣傳系列期刊的最新科研成果,能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學術交流。《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在科學網(wǎng)的論文頻道設置集萃專區(qū)后,專區(qū)內的推薦文章可在其論文頻道得到廣泛宣傳,有利于生命科學、化學科學、工程材料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yè)研究人員獲取相關咨訊。同時,通過專區(qū)內文章的多個外部鏈接或圖片鏈接,讀者可一鍵跳轉到《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集萃文章的原文頁面,從而進一步提高系列期刊的普及度。
(二)新媒體的熱點文章推送
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為學術出版提供了嶄新的知識服務平臺。例如,微信平臺融合了多種媒介,為學術期刊的信息發(fā)布、優(yōu)先出版、稿件查詢、在線投稿、讀者關系維護等提供全方位服務[6]。期刊通過受眾率高的媒介進行宣傳推廣,可快速擴大期刊影響,并在利用其宣傳時盡量圖文結合,以增加學術論文的點擊量[7]。《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除了通過期刊微信公眾號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官微進行宣傳,還通過“科學網(wǎng)”“科研圈”等的微信公眾號進一步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學科前沿資訊及重要的學術會議信息。具體內容包括熱點文章、專題推送、最新目錄、領域???,通過《前沿薦讀》《前沿動態(tài)》《前沿直播》等欄目及時為關注用戶提供信息。未來,《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將開拓更多的專業(yè)學術類新媒體,拓寬精品文章傳播渠道。
(三)科研社交網(wǎng)絡平臺的精品文章推送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習慣及科研習慣發(fā)生明顯改變,研究人員更多地期望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直接獲取相關信息。由此,ResearchGate、Academia等科研社交網(wǎng)絡平臺應運而生,成為科研人員廣泛使用的交流平臺[8]。與傳統(tǒng)學術交流方式相比,學術社交網(wǎng)絡使得科研人員在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方式更加多樣化,學術交流更為便捷。其中,ResearchGate是一個全球化的線上社交網(wǎng)絡服務平臺,用戶群遍布全球??茖W家可在這個虛擬的學術社區(qū)內分享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動態(tài)?!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ㄟ^ResearchGate跟蹤學者的研究動態(tài),開展精準約稿工作。當編輯注冊登錄該平臺后,可建立“項目(Project)”來自行維護期刊的基本信息,然后在該項目中上傳期刊的推薦文章。同時,編輯與領域專家互相關注后,ResearchGate會以郵件的形式通知專家該期刊已更新的文章,從而達到精準推送文章的目的。另外,編輯可充分運用科研社交網(wǎng)絡平臺及時發(fā)布期刊訊息,通過推薦精品文章不斷聚合期刊的宣傳信息,以便期刊信息快速分發(fā)給目標人群。隨著社交平臺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一些以科學知識傳播為主的視頻直播網(wǎng)絡平臺也成為新的期刊宣傳途徑,《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以短視頻的方式給學者推薦精品文章,也可增強學者與期刊的黏性,以吸引更多優(yōu)質稿源。
(四)電子郵件的精準推送
電子郵件推廣是期刊文獻傳播最為便捷的方式之一。使用各類電子郵件群發(fā)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向學者推送期刊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期刊目錄、征稿啟事、熱點專輯、特色欄目等,是科技期刊重要的品牌宣傳方式。主動、及時和具有針對性的郵件推送會為期刊挖掘出更多潛在的作者和讀者[9]?!肚把亍废盗杏⑽目萍计诳鳛槿⑽牡膶W術期刊,需要吸引更多的國際學者,因此其采用了針對國際用戶的郵件推送服務。為保證郵件的精準推送,不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還是在推送的目標對象上,英文科技期刊都應盡量選取前沿專題或熱點文章或高被引文章,突出期刊的特色與定位;注重打造新穎標題、有效呈現(xiàn)圖片以及內容版式;結合推送內容涉及的關鍵詞和主題,選擇行業(yè)內領先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進行精準推送,以增強推送實效。
三、結語
《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依托“中國學術前沿期刊網(wǎng)”,助力科研人員快速獲取最新研究文獻。《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在開展整體品牌宣傳時,突出系列期刊的“前沿”學術品牌。同時,各期刊齊頭并進,多種宣傳策略并用,既有整體刊群的概覽傳播,又有單刊的精品文章推薦,促進了《前沿》系列英文科技期刊的立體化傳播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品牌的定義[EB/OL]. [2022-08-29].https://wiki.mbalib.com/wiki/品牌.
[2]顧艷.媒介融合背景下國內外科技期刊網(wǎng)站設計比較[C]//十二屆(2014)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4:29-35.
[3]劉允杰.淺析期刊推廣中的媒體選擇與宣傳方式[J].科技傳播,2009(10):3-4.
[4]陳培穎,胡蓉,張哲.科技期刊的多元化宣傳策略[J].編輯學報,2009(05):429-431.
[5]陳培穎,任艷青,歐彥,等.科技期刊強化宣傳推廣的若干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08):886-891.
[6]謝文亮.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01):65-72.
[7]牛曉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策略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8(03):78-79,95.
[8]丁筠.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英文科技期刊的宣傳推廣[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08):904-909.
[9]徐軍,陳禾,張敏.提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策略與實踐:以Friction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08):853-859.
[作者簡介]何淑琴(1968—),女,廣東大埔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科技期刊中心首席編輯,副編審;郭婷婷(1984—),女,山西長治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科技期刊中心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