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津儀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010)
支氣管擴張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屬于肺部高發(fā)性疾病,臨床典型癥狀為反復性咯血、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主要是由支氣管感染阻塞引起,氣道呈不可逆擴張狀態(tài),致使管腔變形與擴張,導致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治療不及時,嚴重時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將肺康復訓練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支氣管擴張患者82例為樣本對象,評估肺康復訓練的臨床價值,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樣本區(qū)間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以收治我院的支氣管擴張患者82例為樣本對象,采納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研究組兩組樣本容量均為41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2.23±6.51)歲;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2.56±6.68)歲。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項目可行。
納入標準:①與支氣管擴張癥臨床相關診斷標準相符。②所有納入對象均意識清醒,溝通無障礙,可配合研究。③項目開展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支持,患者及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并表示同意。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認知、精神、心理障礙者。②心肝腎功能障礙、衰竭者。③長期酗酒、吸煙者。④合并慢阻肺、支氣管哮喘、活動性肺結核等疾病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肺葉切除術者。⑦臨床資料殘缺者。⑧依從性較差或中途從本研究退出者。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支氣管擴張、解除支氣管痙攣等對癥治療措施。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內容:予以患者基礎健康教育,講解支氣管擴張相關知識,實施有效心理疏導,并給予患者飲食及運動指導,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并在出院前講解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定叮囑患者定期入院復查等。
研究組在以上基礎上開展肺康復訓練,具體措施如下:①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及縮唇呼吸鍛煉,促使患者掌握相關要點??s唇呼吸:閉嘴經(jīng)鼻緩慢深吸氣至無法吸入,再縮唇(嘴呈口哨狀)將氣體緩慢呼出,并腹部收縮,時間10 min,每日2次,如發(fā)生憋氣等狀況,應立即停止。腹式呼吸:協(xié)助患者采取平臥位,將左、右側掌心分別置于肚臍、胸部,鼻吸氣至腹部,緩慢上抬至最大肺容量,屏氣2 s后,緩慢呼氣,直至胸部感覺至最高點,屏氣3 s,吸氣及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每日2次,每次20~30組。②呼吸操。取立位,指導患者平穩(wěn)呼吸,吸氣后前傾呼氣;吸氣時雙臂上舉、外展、前伸雙臂,呼氣的同時上臂自然下垂;吸氣時單側手臂上舉,呼氣時雙手置于腹部緩慢呼出;吸氣時雙手抱頭,呼氣時轉體緩慢呼出;取站位吸氣時雙臂上舉,呼氣時蹲位呼出。每日3次,每次10 min。③呼吸訓練器訓練。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用唇舌以及口含住吸氣軟管,雙手緊握呼吸訓練器,緩慢吸氣,以最大吸氣量吸住小球,屏氣2~3 s,白色活塞降低至最小層,而后將吸管取出,吸氣嘴移開,縮唇慢呼氣,5 min后進行第二組訓練,共計訓練4次。④肢體鍛煉。進行上肢繞圈訓練,每日30圈,時間控制5 min,遵循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指導患者進行行走鍛煉,在家屬協(xié)助下進行,每日20~30 min。⑤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開展個體化耐力訓練。進行柔韌性、平衡性、伸臂訓練,增強患者運動耐力及肺活量,在運動過程中監(jiān)測血氧。⑥排痰護理。指導患者取合適體位,日常多休息,予以患者拍背,指導有效咳嗽促進痰液排除。⑦有氧鍛煉。結合患者康復情況及運動喜好,制訂針對性運動計劃,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4~5次,兩組均持續(xù)干預6個月。在患者出院前予以肺康復訓練指導,并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予以患者院外指導及答疑。
1.3 觀察指標 肺功能:FEV1占預計的百分比(FEV1/Pred)、6 min步行距離(6MWD)。測定最大肺活量(VCmax)、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
采取中文版LCO-MC評分對患者慢性咳嗽情況予以評估,其中涉及心理、社會、生理3個維度,項目共19個,評分3~21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咳嗽癥狀改善越好[1]。
采取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問卷涉及活動能力、疾病影響、癥狀3個部分,總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反比[2]。
血氣指標:采集患者動脈血1 mL,利用血氣分析儀,測定治療前后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數(shù)據(jù)以SPSS 24.0軟件處理,t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FEV1/Pred、6MWD指標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上述指標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2.2 兩組患者VCmax、MMEF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VCmax、MMEF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較對照組VCmax、MMEF均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Cmax、MMEF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Cmax、MMEF指標對比(±s)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LCO-MC評分、SGRQ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LCO-MC評分、SGRQ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較對照組,研究組LCO-MC評分更高,SGRQ評分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LCO-MC評分、SGRQ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LCO-MC評分、SGRQ評分對比(分,±s)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血氣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對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加劇,各種肺部疾病發(fā)病群體不斷擴大,其中典型疾病有肺部支氣管擴張,與普通肺部疾病相比,其致病機制較為復雜,患病后存在咳嗽、咯血、咳濃痰等癥狀,嚴重者可合并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疾病,加重肺功能損傷,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5]。通?;颊咴诩膊“Y狀加重期需入院采取藥物治療,待病情恢復穩(wěn)定后選擇出院治療或停止治療[6]。但隨著病程發(fā)展,部分患者通過系統(tǒng)性藥物治療后,其病情反復發(fā)作,肺功能持續(xù)下降,臨床癥狀改善效果不佳。肺康復訓練是一種科學、有效的,非藥物的干預方法,應用于支氣管擴張患者治療中,可顯著提高其運動能力,緩解急性加重次數(shù),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7-8]。
肺康復護理是以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呼吸操、有氧運動、排痰護理等活動為主,更具科學性、系統(tǒng)性,通過縮唇呼吸訓練可提高肺管內壓,以免支氣管陷閉,促進肺泡內殘留氣體排出,有效改善肺部通氣及換氣功能[9-10];腹式呼吸訓練可以增強膈肌收縮能力,改善胸廓運動協(xié)調性,有效調節(jié)呼吸頻率,應用呼吸操及有氧運動可以增強患者機體運動耐力,并配合訓練器訓練協(xié)助患者及早建立正確、標準的呼吸模式,促進患者盡快掌握標準的呼吸功能鍛煉方法,進而改善肺功能,同時排痰護理幫助患者有效排痰,降低呼吸道內阻力,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癥狀,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11-12]。本次研究結果:干預前兩組FEV1/Pred、6MWD指標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上述指標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顯著(P<0.05);干預前兩組LCO-MC評分、SGRQ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較對照組,研究組LCO-MC評分更高,SGRQ評分更低,差異顯著(P<0.05)。提示,支氣管擴張患者開展肺康復訓練,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肺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13-14]。研究另得出:干預前兩組活動耐力VCmax、MMEF指標、血氣指標PaO2、PaCO2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較對照組VCmax、MMEF均更高,同時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對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梢?,肺康復的實施可有效提高支氣管擴張患者機體活動耐力,改善血氣指標,提高預后[15]。分析原因如下,肺康復主要根據(jù)運動生理學理論設計,對提供患者肺功能發(fā)揮顯著作用,在臨床應用中,結合患者體質制訂科學的康復訓練方案,明確運動項目、強度、時間等,應用呼吸肌鍛煉,將胸式呼吸逐步轉變?yōu)楦故胶粑?,在深長、緩慢地腹式呼吸下有效改善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改善呼吸道壓力,促使肺泡氣體排出,進一步改善通氣、血流比例,提高氣體交換[16-18];訓練縮唇呼吸可以減小氣體流速,延緩呼氣,以防小氣道過早閉陷,且還能減少殘氣量,配合阻力、耐力訓練增強肌力,提高并改善肌肉協(xié)調性,有效提高胸廓活動,促進氣體清潔,糾正不規(guī)律呼吸形態(tài),增強吸氧量,改善肺活量,充分激發(fā)機體免疫應激反應,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氣狀況,提高機體耐力[19-20]。
綜上所述,肺康復訓練的開展對支氣管擴張患者而言,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便于患者肺功能改善,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疾病預后,可推薦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