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在田
(懷化市中醫(yī)院脊柱科 湖南 懷化 418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DH)是臨床常見的脊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解剖結構特殊,承受著軀體的重量,易發(fā)生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造成周圍神經(jīng)根刺激或壓迫癥狀,出現(xiàn)腰痛、下肢麻木及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等癥狀,甚至跛行,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本病以青壯年最為高發(fā),且呈年輕化趨勢發(fā)展,臨床統(tǒng)計顯示,僅10%的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約90%的患者接受保守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西醫(yī)缺乏有效治療藥物,常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短期有一定鎮(zhèn)痛效果,但不適于長期使用,不良反應明顯。中醫(yī)認為,本病屬“痹癥”“腰腿痛”范疇,肝腎虧虛為本,血瘀、痰濕、寒凝等為標,導致氣血凝滯,不通則痛。其根本病機為腎氣虧虛,外邪客于經(jīng)絡,致腰部氣機阻滯、血行不暢、營衛(wèi)失調,瘀血阻滯經(jīng)脈,從而引發(fā)腰腿痹痛等癥狀。恒古骨傷愈合劑為中藥復方制劑,具有良好的補肝腎、養(yǎng)氣血功效,在各類骨傷疾病的治療中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本文選取12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組觀察,分析恒古骨傷愈合劑治療LDH 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懷化市中醫(yī)院骨科治療的12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 例。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CT 或MRI 檢查確診為LDH;②腰椎間盤突出<3 mm;③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且向臀部、下肢放射;④伴下肢麻木,腰部活動受限等癥狀;⑤中醫(yī)辨證屬于腎虛血瘀證,癥見腰膝酸軟、腰痛乏力、下肢疼痛麻木或痿弱乏力,伴頭暈耳鳴,舌質淡紫或紫暗,脈細澀。排除標準:①嚴重椎管狹窄、椎體滑脫、椎間盤感染;②其他原因所致腰痛或坐骨神經(jīng)痛、藥物過敏等。觀察組男33 例,女27 例;年齡26 ~68 歲,平均年齡(42.1±10.4)歲;病程6 ~24 個月,平均(11.8±4.1)月。對照組男32 例,女28 例;年齡24 ~69 歲,平均年齡(42.5±10.8)歲;病程6 ~28 個月,平均(12.5±4.6)月。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口服塞來昔布膠囊100 mg/次,2 次/d;給予腰部牽引、腰背肌肉鍛煉等,注意保暖,忌風寒,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恒古骨傷愈合劑,口服25 mL/次,次/2 d。兩組均治療4 周后評價療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僦橥獠⒑炇鹜鈺?。
(1)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腰腿癥狀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恢復正常,可正常生活及工作;顯效:腰腿癥狀明顯減輕,勞累后稍感疼痛或不適,腰部活動輕度受限,生活及工作幾乎不受影響;有效:腰腿癥狀有所好轉,疼痛減輕,腰部活動輕至中度受限;無效:腰腿癥狀無明顯改善,腰部活動明顯受限,需更改其他治療方式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2)治療前后評估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評分、背痛失能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標準評分、腰椎活動度;VAS 疼痛評分總分0 ~10 分,以患者自覺疼痛程度進行打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劇烈;ODI 評分分為10 項,每項0 ~10分,總分50 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差;通過測定前屈度來評估腰椎活動度。(3)治療前后檢測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清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1β, IL-1β),抽取靜脈血3 mL,離心獲得上清液,采用ELISA 法測定;治療后采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內容包括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等,每項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VAS 疼痛評分、ODI 評分、腰椎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VAS 疼痛評分、ODI 評分低于對照組,腰椎活動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疼痛評分、ODI 評分、腰椎活動度比較(±s)
治療前,兩組TNF-α、IL-1β 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1β 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g/L)
治療后,觀察組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等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SF-36 評分比較(±s,分)
LDH 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治愈困難的特點,對于未造成顯著神經(jīng)損害的患者,臨床傾向于西醫(yī)保守治療,來緩解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西醫(yī)缺乏有效治療藥物,常規(guī)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短期可達到一定消炎鎮(zhèn)痛作用,但不適于長期服用,總體療效有限。臨床研究顯示,約85%的LDH 患者病情表現(xiàn)呈良性,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短期療效尚可,保守治療的成功率達80%~90%,但長期療效欠佳,容易復發(fā)。中醫(yī)藥在LDH 的治療中有獨特療效,通過中醫(yī)辨證用藥,能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對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中醫(yī)認為,LDH 屬本虛標實之證,腎虛為本,血瘀為標,腎主骨生髓,腎氣虧虛或腎水虛衰,則骨髓失養(yǎng),加之外感風寒濕邪,客于經(jīng)脈,使得瘀血內生,腎虛與血瘀夾雜,致腰部氣血流通不暢,瘀血內停,不通則通,引發(fā)腰腿疼痛、麻木,活動障礙等癥狀。因此,臨床辨證多屬腎虛血瘀證,治療當以補腎固本、活血化瘀、祛邪外出等為大法。
恒古骨傷愈合劑為純中藥制劑,既往在骨質疏松、骨關節(jié)炎等治療中應用較多,而在LDH 中的應用較少。方中人參、黃芪大補元氣、益氣固表、推動氣血運行;杜仲補腎壯骨;鱉甲滋陰補腎;兩藥相伍平補腎陰腎陽,固本培元、填精益髓;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紅花活血化瘀、散瘀止痛;三七活血養(yǎng)血、化瘀通絡;鉆地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洋金花解痙、鎮(zhèn)痛。全方補腎填精、接骨續(xù)筋、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能恢復腰部氣血運行,強壯筋骨,增強衛(wèi)外固護之力,使諸證自除。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恒古骨傷愈合劑可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減少炎性物質釋放,減輕神經(jīng)根水腫,促進損傷神經(jīng)根及周圍組織的修復,從而減輕肌肉痙攣,緩解腰腿疼痛。同時,恒古骨傷愈合劑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能保護纖維環(huán),增強腰背部肌肉對腰椎的穩(wěn)定和固攝能力,達到強壯筋骨、抑制病情復發(fā)的目的。
TNF-α、IL-1β 是常見炎性因子指標,臨床研究證實TNF-α、IL-1β 可參與LDH 的炎癥反應及腰椎退變機制中來,通過調控其他炎性因子的表達,促進炎癥反應的發(fā)生發(fā)展,從而加重病情。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VAS 疼痛評分、ODI 評分低于對照組,腰椎活動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1β 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等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充分證明恒古骨傷愈合劑對LDH 有良好治療作用,能夠抗炎、鎮(zhèn)痛、改善腰部功能活動,減輕對神經(jīng)根的炎性刺激,促進組織水腫消退,緩解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恒古骨傷愈合劑治療LDH 的療效確切,能有效緩解疼痛癥狀,改善腰部功能活動,抑制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