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永送
摘 要: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目標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師生關系? 基礎
許多老師總是抱怨自己的學生學習成績總是不能盡如人意,為了改善這狀況,他們就一味地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墒牵@樣一來,既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更增強了學生的厭學情緒,情況適得其反。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本人認為,這得從“基石”做起,那就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把學生當朋友
人與人的關系有很多種,如:親戚關系、愛人關系、朋友關系、上下級關系、師生關系等。在這些關系當中,除了愛人關系外,或許只有朋友這種關系更能讓兩個人之間敞開心扉,吐露心聲了。而作為老師,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且要讓學生跟你很好配合進行學習的話,那就做學生的朋友吧!當你接觸的是低年級學生時,要做他們“忠誠”的“玩伴”積極參與他們的游戲,與他們融為一體;當你教的是高年級時,要做他們肝膽相照的知己,就算他們做了一些小錯事時,也要替他們“扛”下來。這樣,只要作為老師的你成了他們其中的一員,那么你的教學工作就會得以順利展開了。
二、倒換師生關系
換一換“身份”,做學生的“學生”。這怎么換呢?當然不是指讓學生上講臺教,老師在底下聽的那一種。而是指老師要謙虛,要會聽取學生的見解,學習學生的經驗,知識。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資源共享,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生的知識并不見得就比老師少,甚至某些領域他們比老師知道的還多。因此我們老師應放下架子,多做一做學生的“學生”就算不是我們學習任務之內的問題,也要問學生。那做學生的“學生”有什么好處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做老師的“老師”,哪個學生不想呢?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通過查資料等途徑解答老師的疑惑,興趣盎然。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通過不同的途徑(自身經驗、問人等)解答老師一些非知識性的問題,如愛玩的學生知道怎樣才能釣得魚多,怎樣找野果野菜吃等。他們也同樣很高興。只要學生們對幫老師解惑感興趣了,那還愁他們對學習沒興趣嗎?
(二)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學生都積極爭當老師的“老師”時,老師和學生間已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了。就連平時默默無語的學生也會和你改善關系的。
三、做學生的家長
很多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注重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生活,或者很多科任老師認為這應該是班主任的工作,這是錯誤的。也許這應該是學生偏科的一個原因吧。作為老師,我們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愛好等。對待每個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無盡的關懷,要知冷知熱。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盡量為其解決經濟問題,使其安心。對于家庭有內部矛盾的學生,要多傾注一些他缺少的父愛母愛。對紀律散漫的學生要多一些寬容與耐心。給每個學生一份父愛母愛,你也會收獲每個學生給予的愛的。
民主平等是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師生關系影響人的一生。因此我們要用“三為”思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來處理好師生關系,那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一定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李瑾瑜·論師生關系及其對教學活動的影響·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