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毅
【摘 ?要】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實驗開啟探究、實驗深化探究、實驗拓展探究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明晰科學探究素養(yǎng)引領下的化學實驗教學脈絡,形成可操作的流程,同時按照“預測性質→設計實驗方案→實驗→現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的思路開展探究活動。本文以人教版(2019)必修1《鈉及其化合物》第一課時“鈉與水的反應”的教學為例,探討基于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科學探究;化學實驗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實驗探究是一種重要的科學實踐活動,應基于學生的證據意識培養(yǎng)和實際行為改善來設計教學。現行化學課程標準也要求培養(yǎng)學生能發(fā)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fā),根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目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在實驗準備不充分、實驗證據缺乏的情況下,有些教師通過講實驗、視頻實驗 “圓滿”地完成實驗教學。這樣做割裂了證據和結論的聯系,實驗教學仍舊重驗證和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操作;這樣做,學生雖然參與了,但動“手”多,動“腦”少,只要得出了結論就好,而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所要蘊含的科學方法和思想一律忽略,這種只關注“探”而不重視“究”最大的問題是缺失了證據意識和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本文以“鈉與水的反應”的教學為例,探討基于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鈉與水的反應”內容,課程標準中對應的學業(yè)要求是,能夠描述、辨認識別鈉的重要物理性質及實驗現象;能寫出鈉的主要化學性質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能用價-類二維認識模型,設計實驗驗證預測,并能通過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證據得出結論并解釋有關實驗現象。本部分內容承接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鋪墊第三章“鐵和金屬材料”及第四章的“元素周期律”等內容。所以本節(jié)課內容既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習的物質的分類及轉化、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理論知識,又可以為后面繼續(xù)學習其他元素、建構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化學反應與熱量等知識打下學習的方法基礎。
學情分析:初中階段學生已學過鐵、鋅等金屬,初步接觸了金屬單質的研究方法,已經學會從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角度去研究金屬的共性和特性。通過第一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從類別、化合價角度研究物質的知識基礎和素養(yǎng)儲備,但理解不夠深入,缺乏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推測鈉的性質并加以證明的科學方法。故在教學中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基于證據推理的有關科學探究,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和創(chuàng)新。
三、教學進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鈉與水反應的現象和本質,正確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以鈉與水反應的學習為線索,逐步形成價-類二維認識模型。
(3)在研究鈉與水反應的過程中,能依據預測設計實驗方案,經過實驗證實或證偽,培養(yǎng)證據推理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鈉與水反應;價-類二維認識模型的建構。
難點:鈉與水的實驗探究。
(三)設計思路
從生活場景引入新課,并布置任務:鈉著火能否用水滅火,后繼學習中圍繞這一任務展開;緊接著用實驗開啟探究,讓學生通過預測鈉與水反應的產物,再從教材實驗和氧化還原理論兩個角度予以驗證;繼續(xù)就如何改進教材實驗使鈉與水反應的產物可見,通過實驗設計和實驗來深化探究;最后就鈉能否置換出銅等不活潑的金屬,通過鈉與CuSO4溶液反應和鈉與CuO反應來拓展探究,得出鈉置換出不活潑金屬的條件。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興趣盎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實驗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證據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探究
【新聞視頻】沈陽一企業(yè)庫存金屬鈉爆燃致廠房起火。
師:你是現場指揮者,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救火?
學生1:用水滅火。
學生2: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學生3:用干冰滅火器滅火。
師:以上物品能否用來滅火呢?用提供的試劑和藥品經過實驗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平臺,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真實的表現機會。本環(huán)節(jié)以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工廠鈉起火、滅火事件引入該課,迅速將學生帶入本節(jié)課的探究情境:鈉與水的反應。同時將滅火物質的選擇設計成課時學習的線索,貫穿課堂的始終,使該資源的價值和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2.實驗開啟探究
【實驗】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外皮,取綠豆大的一粒鈉,投入有水的燒杯中。
【問題】
(1)描述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并分析得出對應的結論。
(2)通過以上實驗,試歸納鈉單質的物理性質,并說出推斷理由。
(3)預測Na與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明理由。
教師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學生分組實驗,合作討論匯報。
學生1:鈉浮在水面上(結論:鈉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鈉熔化成小球(結論:鈉的熔點低,鈉與水的反應放熱);鈉球四處游走(產生氣體反推作用);有“嘶嘶”聲(產生氣體);鈉最終消失(鈉反應完全)。
學生2:鈉單質物理性質:質軟(刀切),銀白色,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熔點低(在水面上可熔)。
學生3:2Na+2H2O=2NaOH+H2↑,理由:活潑金屬可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H2。
師生一起點評,評價其合理性及不足之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將教材上“觀察鈉的顏色”和“鈉與水的反應”探究活動整合在一起,帶領學生認識鈉與水的反應;取消了教材上滴加酚酞的操作,調整了預測化學方程式和動手實驗的順序,這一處理把學生將要學習的鈉當作完全未知的東西,增強其演示的意義和教學的價值,能更好地將“教材”變“學材”,并引導學生學會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性質,逐步建立價-類二維認識模型。
3.實驗深化探究
師:剛才我們從鈉的結構和化合價的角度預測了鈉與水反應的產物,但從實驗現象不能得到很肯定的結論,那么可設計哪些方案來驗證我們預測的產物。
方案一:往水中滴加酚酞,再加鈉,觀察溶液是否變紅。思路:NaOH溶液呈堿性,遇酚酞變紅。
方案二:用香煙盒里的“錫紙”包好一小塊鈉,用針在“錫紙”上刺幾個小孔,用鑷子夾住,放入水中的試管口下方,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靠近火焰,檢驗是否有爆鳴聲。
方案三:用實驗室制CO2的裝置,將水滴到鈉上,用產生的氣體吹肥皂泡,再將氣泡點燃。
師生一起評價、篩選最佳可行的方案,并動手驗證,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1: 加了酚酞的水變紅,證明有NaOH生成。
學生2:肥皂泡點燃后,有清脆的爆鳴聲,證明氣體產物是氫氣。
師:能否用含水溶液的滅火劑來滅鈉引發(fā)的火災?
學生:不能,因為鈉與水會反應放熱且產生H2。
師:火災現場存放有大量的鈉時,需要用干燥的沙土來滅火。至于CO2為什么不能用于滅火,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設計意圖:Na與H2O反應產物的探究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先從化合價角度預測鈉與水反應的產物,再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設計實驗使鈉與水反應的產物“可見”,并實驗驗證之。基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分析推理、證實假設的科學探究思維,診斷并評價學生科學探究水平。滴加了酚酞的水變紅、鈉塊在水層中“跳舞”、肥皂泡炸裂的爆鳴聲給了學生無限成功的喜悅,極大促進學生愿意探究的欲望。
師: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學生1:鈉元素的常見化合價是+1,所以鈉單質在反應中化合價會升高體現出還原性。
學生2: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根據結構或化合價等知識預測性質→設計實驗方案→實驗→現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讓學生對這一節(jié)所學所思做一個小結,有利于知識的結構化、認識思路的結構化,能更好地將知識和方法內化,指導今后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四、教學反思
(一)開展有效的探究
本節(jié)課在教材探究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使氣體等產物“可見”并驗證其成分,同時探究鈉置換出不活潑金屬的條件。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探究過程,既認識金屬鈉的性質,掌握實驗操作,也感受到化學實驗的變化之美,同時更重要的是知曉實驗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么。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素養(yǎng)的形成并重。
(二)對教材實驗的再認識
人教版《化學》必修1中將“鈉與水的反應”設計成了探究實驗,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探究步驟:預測、實驗、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基于實驗得到的證據,分析推理得出結論。這樣有利于學生探究思路的結構化,同時教材上的探究又是不完美的,主要是生成氣體及氣體成分確定證據不足。而正是教材實驗的這種缺陷和不足給我們留下了探究的空間,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吉林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N].吉林日報,2021-09-16(05).
[3]馬文靜.以“元素周期表”為例對IB高中課程化學教材與人教版教材比較分析[D].鄭州:河南大學,2020.
[4]于寶忠,崔利新,張國昶.基于核心素養(yǎng),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學歷案設計——以“鈉”主題教學為[J].化學教與學,2019(1):10.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JK21CJC080)階段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農村高中化學情境化教學的應用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XJKX21B411)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