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華
摘要:在新課改明確提出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改革,卷面可能增加到1萬字,高考閱讀題體現(xiàn)的思辨性、復雜性、擴展性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逐漸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筆者在教學中所總結的閱讀教學的普遍的問題,并從問題出發(fā)積極探究開展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探索性閱讀是學生高效閱讀的重要途徑。它既是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能引發(fā)學生深刻地思考、真實的表達。老師應積極研究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鑒賞的能力。
一、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方面的問題
高中語文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兩大問題:一方面是教師不敢放手,在閱讀教學上還是以教為主,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至于學生讀課文閱讀是淺層的,被動的;而且在分析理解上容易先入為主,不敢讓學生發(fā)表他們不同的見解。另一方面是老師缺乏閱讀教學的方法的創(chuàng)新意識,局限于課本,局限于高考,追求高效學習,致使閱讀課還是答題課,課堂沒有“語文性”,學生的思維逐漸僵化。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多數(shù)學生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下形成了固化的思維習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喜歡套用答題模板,大部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適應探究性閱讀教學。另外,高中學生的課程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致使自身眼界不夠開闊,面對閱讀問題時其思考的思路較窄,導致在閱讀課程中思維難以拓展。
二、高中語文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一)精心準備課外閱讀資料,每周進行一次課外閱讀課。
量變才能引起質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基礎在于堅持閱讀,但是現(xiàn)階段的學生受網(wǎng)絡文學、影視劇影響,無法觸及更高層次的文學作品閱讀,所以在探索性閱讀教學中,老師必須首先讓學生讀各文體的優(yōu)秀作品,在讀什么的問題上把好關;其次老師必須組織學生閱讀,提供給學生探究作品的角度,引導學生有效地表達,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對問題的探索,深刻地體會文章情與理;再次教師展示更多研究視角供學生探索,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的交流和評估。筆者在平常的教學中每周編輯一期“閱讀時光”,以高考考查的四種文體共分為“時文選粹”、“文苑拾英”、“佳作分享”和“詩與遠方”四個板塊,每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學生自主選擇主題和鑒賞角度,運用小組合作探究匯報、讀后感等方式促進學生的理解、審美和表達能力。
(二)設置情境,增強學生體驗感,課本文章要深入到文本中進行探究。
高中語文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夠偏離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要保證語文教學將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深入到文章內(nèi)容,設置合理的、開放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才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的的閱讀中,在閱讀之前可以設置拓展問題,如"若你是燭之武,你會怎樣與敵國進行交涉,怎樣說服秦國退兵""在燭之武勸秦王退兵的過程中,你認為秦王心里是什么樣的想法",這些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拓展性問題,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閱讀能力,還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
(三)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結構,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作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要求在進行閱讀時,遇到結構復雜的文章,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分析。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找出文中重要信息,關鍵詞句,并通過問答將這些重要的信息繪入思維導圖中,并通過不同文體繪制的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教會學生區(qū)別文體并掌握不同文體常見的結構。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具體層次以及條理的清晰結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如:在寫景抒情性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作者的行蹤繪制圓形結構思維導圖。在自己準備的閱讀資料中的結構很有特色的文章后可以附上思維導圖。
(四)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清晰、完整地表達。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李嘉就說過:"學生有自我的學習視角學習想法,若是教師強硬將自己的看法取代學生的學習想法,那將是最糟糕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這是無法改變的,而這些差異也會極大的影響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學生不同的閱讀視角也會帶來不同的閱讀心得。在面對閱讀結果的差異化時,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思考。例如:在進行閱讀材料《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表達他們對這個題目的看法,并給予每一個答案正面的反饋,學生自然會在不同的看法中思考和判斷,什么是裝在套子里的人呢?這樣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帶著問題積極的進行教材的閱讀。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一段或者一句來談談他的感受,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引導和示范,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探索性閱讀教學是一種開放,動態(tài)的教學方式。在今后進行探索性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敢于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引導,促使學生自己思考判斷;多多鼓勵,增強學生閱讀探究的自信心;運用多種形式反饋,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下進行深入、有效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杭媛.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初探——以“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經(jīng)典閱讀”課教學實踐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02):104-111.
[2]朱躍東.淺析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4):8-9.
[3]齊振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貫徹探究性閱讀法[J].德州學院學報,2012,28(S1):66-67.
[4]徐國芳.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轉變[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