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深化民族團結(jié)進步的主線,是高校開展民族團結(jié)進步教育首要任務。民漢合宿是高校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方式。合宿工作促進了各族青年學生彼此了解,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但也有民漢宿舍成員之間因為各種原因?qū)е玛P系緊張,交往交流無深度等現(xiàn)象。針對這些現(xiàn)象分析原因、舉一反三,反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進而從思想認識深層面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更好地推動工作。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漢合宿 教育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是高校的政治責任和育人使命。新疆高校以民漢合宿為載體,推進各民族學生增加了解,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從民漢合住宿舍視域出發(fā),以民漢合宿中反映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提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路和辦法。
一、民漢合宿中存在的問題
民漢合住宿舍存在的問題不僅與其他單一民族宿舍一樣存在,而且有其特殊性。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類情況:
1.有交集無交流,有交流不深入。民漢合宿的目的不僅是讓各族青年學生住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促進各族青年學生交往交流深度融合,但有些宿舍成員之間交流不多不深。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一個“三三組合”(三名漢族學生,三名少數(shù)民族學生)宿舍,民漢學生之間只是互相知道基本情況,平時回宿舍也都是基本的交流對話,再問其同宿舍的同學最近看什么書,參加相關活動,與朋友關系相處如何,健康上是否存在問題,與家長相處如何,家里每個月給多少生活費等基本都無法準確回答或是沒有關心過。個別宿舍以至于在一起住了兩年,宿舍成員沒有共同吃過一頓飯,沒有開展過一次活動。日常學習生活也是漢族同學和漢族同學玩,民族同學和民族同學玩,大家雖然住在同一個宿舍,但是沒有深度的交流,感情、思想沒有碰撞,彼此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對民漢關系太敏感,阻礙了雙方交流。民漢學生同住一間宿舍,在一起有矛盾是正常的,沒有矛盾才不正常。但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民漢關系過于敏感,在解決正常舍友之間矛盾時擔心影響到民漢關系,要么忍耐讓步,要么進行冷處理,要么解決過程不夠公平,彼此之間隔閡越積越深,導致雙方深入交流越來越少,甚至出現(xiàn)不交流的極端情況。
3.有共居無共識,有共識難執(zhí)行。當前,“零零后”是學生的主體。這一代學生思想更加獨立,個性更加張揚,十分在意個人空間,對組織化、集體化生活適應性較弱,這些因素本身就使宿舍內(nèi)部較難形成合力。民漢合宿的宿舍除了以上因素外,還有生活習慣是影響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存在困擾的主要原因,而民族習俗等地域文化差異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生活習慣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1]。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文化背景上的差異,風俗習慣的不同,社會經(jīng)驗不同而產(chǎn)生的信息溝通過程中的障礙使宿舍達成共識更難,有的即使有共識也很難執(zhí)行。個別民漢合住宿舍在保持宿舍衛(wèi)生,維護集體榮譽等方面共識不足,臟亂差是常態(tài)。有的學生對個人行為不加約束和改變,仍舊我行我素,把宿舍公共空間當成私人空間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夜里大聲打電話等影響到同宿舍友關系。
4.成長目標差異,導致無法同頻共振。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有個別民漢宿舍學生雖然能住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很難學習成長在一起,導致思想上無法形成共識,行動上無法形成同向。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目標很明確,對大學四年規(guī)劃很詳盡而且執(zhí)行有力。有的學生進校后沒有明確目標,稀里糊涂,天天混日子。學習成長目標差異造成個別民漢學生雖然在一起住,但每日活動范圍、行為軌跡、談論話題等無法同頻共振,也就不存在思想的深度交流交融。
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各高校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也反映出學校在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jù)調(diào)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1.用“多元一體”鑄牢思想根基。民漢宿舍成員深度交流不夠的原因,一方面是對彼此民族認識不夠,了解不多,感覺陌生;另一方面是交往過程中對不熟悉群體的本能排斥。除了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促進交流外,還需要加強學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意識教育。學校要引導學生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方法,結(jié)合我國現(xiàn)實狀況,深化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辯證關系的認識。既要讓學生看到了“我國 56 個民族各具特色,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又不斷鞏固“文化上兼收并蓄、經(jīng)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依存[2]”以及政治上民族團結(jié)與國家統(tǒng)一的命運共同體。而在“多元一體”理論中,既注重中華民族“多元”基礎上的“一體”,又兼顧中華民族“一體”格局下的“多元”,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割裂。要明確告訴學生中華民族與各民族是“一體”與“多元”、整體與部分、家庭和成員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各民族在大家庭的共同體意識的基礎上既維護中華民族“一體”的統(tǒng)一性,又尊重和包容各民族“多元”的差異性[3]。民漢宿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一體”理論模型的現(xiàn)實微縮。宿舍成員來自不同民族構(gòu)成“多元”,宿舍所有成員共同形成“一體”。“多元一體”的宿舍如何保持和諧和睦,需要的是包容理解,這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nèi)在邏輯是一致的。
2.用“四個共同”鑄牢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不是以往民族團結(jié)教育或相關教育的重復、組合和疊加,應把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歷史作為教育主線和基本前提始終貫穿其中。民漢合住宿舍中民漢學生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中華民族形成歷史還比較模糊,認同度還不夠高,還沒有站在都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的高度去看待彼此。這一問題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過去一段時間境內(nèi)外敵對勢力對我意識形態(tài)領域滲透歪曲歷史、混淆視聽的結(jié)果;一方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沒有從歷史角度把中華民族歷史淵源闡述清晰。因此,學校有必要把“四個共同”理念作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思想的核心,深刻闡述了內(nèi)含于其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形成的整體性、中國各民族歷史發(fā)展的不可分割性、中華文化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體性、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熔鑄的整體性,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了堅實的學理前提和認識基礎[4]。學校要把“四個共同”作為必學內(nèi)容覆蓋到全體師生,做到入腦入心,扎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根基,增強各族學生的歷史自信。F127AB1C-DEB8-4E04-88A0-233CB7E5678C
3.用中華文化鑄牢內(nèi)在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民漢宿舍中出現(xiàn)的過度強調(diào)本民族的獨特性、特殊性,忽略了對中華民族共有文化精神家園構(gòu)筑的問題,或多或少反映出各族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理解還不夠深入,對中華文化所體現(xiàn)“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精髓還沒有掌握,對中華文化“根”和“枝”的關系還理不清,不能從辯證發(fā)展的角度正確認識中華文化對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滋養(yǎng)”。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教育,堅持用中華文化來浸潤民族團結(jié),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鑄魂育人全過程,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團結(jié)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要教育各族學生理清中華文化與與各民族文化“主干”與“枝葉”的關系。一方面,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每個民族都要發(fā)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另一方面,繁榮和發(fā)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來推進,正所謂“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不能用“枝葉”代替“主干”,不能本末倒置[5]。民漢合住宿舍是各族文化風俗交流最直接、最密切的空間,要教育各族青年學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包容,形成共同營造健康向上共同奮進的現(xiàn)代宿舍文化,進而促進各族學生共同成長。
三、結(jié)論
民漢合宿中的個體交流最真實、最直接、最能反映學生內(nèi)在認知程度。民漢合住宿舍是高校落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檢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成效的重要觀測點之一。做好民漢合住宿舍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既需要我們從制度設計、具體做法上用心用力,還需要從思想認識、觀念理念上用腦用心。要避免講的多,做的少,防止教育無法落地,更要避免有形式無內(nèi)容。要切實從行為同向、理念植入、價值引導、共識形成和信念凝聚方面下“繡花”功夫,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見實效、有長效。
參考文獻:
[1]唐達娜·卡里別克 周淑芬. “90后”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的問題與對策[J]. 勞動保障世界, 2017(8).
[2]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編 .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想學習輔導讀本[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5.
[3]張順林. “多元一體”視角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gòu)筑[J].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1((6)):12-21.
[4]周智生 李庚倫. 以“四個共同”為核心: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 年第 7 期, 2021 ((7)):1-8.
[5]馮雪玉. 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N]. 內(nèi)蒙古日報, 2021-11-05(1).
高志濤,男,漢族,中共黨員。就職于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F127AB1C-DEB8-4E04-88A0-233CB7E567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