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虎
考試,是一種嚴格的知識能力水平鑒定方法。通過考試,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知識儲備,因此考試具有診斷學情教情、評價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進的功能。作為考試實施的重要手段與載體,試題的命制承擔了將教育教學評價客觀化、顯性化、導向化與具體化的功能。同時,命制一份好的試題,其本身也是一種教育行為,在試題中適度、適時地注入教育的意念,可以使試題內含對人的教育的價值傾向與生命關懷。
近三年,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充分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鮮明主題,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要求,發(fā)揮導向教學、促進減負提質的核心功能,彰顯試題的育人功能和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
一、以立德樹人為命題的根本追求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比瞬排囵B(yǎng),育人是本。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在命題過程中始終不忘立德樹人的宗旨,從試題的素材選取和設問指向角度進行落實,始終把教育裝在心中,把學生裝在心里,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教育意識。
(一)素材選取彰顯人文關懷
山西中考化學試題的素材來源廣泛,貼近日常生活,關注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彰顯了人文關懷。
1.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立德樹人的基礎,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試題中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21年試題以西侯度遺址、壺口瀑布、萬年冰洞為素材,宣傳山西的悠久歷史;以“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為切入點,弘揚中國古代文明。2020年試題介紹了我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中的珍品——東漢時期的“馬踏飛燕”。2019年試題則介紹了具有山西特色的酒文化、醋文化,介紹了作為“一帶一路”沿線歷史遺存的國家寶藏——絹衣彩繪木俑,再現(xiàn)了唐代的繁榮、開放和包容。
2.積極宣傳中國現(xiàn)代科技進步
立足國情,聚焦發(fā)展,以國家的重大項目和工程為依托,放眼國家戰(zhàn)略,呈現(xiàn)濃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凸顯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2021年試題介紹了袁隆平院士與我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2020年試題介紹了硅在北斗導航衛(wèi)星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試題介紹了我國用鈦鎳形狀記憶合金制成天線的“高分五號”觀測衛(wèi)星,介紹了中國最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钡难兄?,介紹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和通車。
3.努力引導,促進形成國際視野
開拓視野,創(chuàng)新實踐,促進學生形成國際視野,才能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2021年試題介紹了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的“天絲”在高新科技方面的應用。2020年試題介紹了以氧化鎂礦粉和濃硫酸為原料生產肥料硫酸鎂的過程。2019年試題介紹了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介紹了用“鹽硝聯(lián)產工藝”生產高純度食鹽與硫酸鈉。
(二)試題設問指向生活態(tài)度
健康生活與責任擔當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的兩個重要的一級指標,這不僅是生命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
1.合理引導,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2021年試題以“開心是一劑良藥”為導語,倡導人們樂觀生活的同時,對縮氨酸所含元素種類進行設問。2020年試題的“一棵忘憂草”萬戶脫貧計,介紹了富含營養(yǎng)成分的忘憂草,并對食用忘憂草可改善的疾病、可補充的營養(yǎng)元素等進行了設問。2019年試題介紹了燒烤食物中的高活性致癌劑苯并芘,設問中對其成分進行分析,引導人們健康飲食。
2.引導形成責任擔當
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學生未來,促進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近三年里,山西中考化學試題選擇題的第1題分別從造林綠化的重要作用、保護三江源自然資源的方法、保護長江沿線自然資源的做法等角度進行了設問。科普閱讀題在提供了有關“氣候變化中的海洋”“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短文后,要求學生對保護海洋的意義和方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意義和原理進行思考??茖W探究題則在提供了相關信息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沙塵暴的成因、危害、成分,對霧霾的成分、成因、控制做法等進行分析。
二、以課程標準為命題的唯一依據(jù)
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嚴格以《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為依據(jù),制定精準、翔實的多維細目表,不只是從題型、題量、分值分布上設計“藍圖”,還與《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逐一對應,深入挖掘《課標》精髓,將試題的能力層級和《課標》中的能力層級要求、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逐一對應,確保試題的立身正、導向明,引導教學遵循教育規(guī)律,回歸《課標》,回歸育人的初心。
(一)試卷的內容組成
山西中考化學試題以《課標》為命題的唯一依據(jù),內容范圍均覆蓋《課標》規(guī)定的課程內容的5個一級主題和18個二級主題的全部,活動與探究建議67個內容中的約1/3,兼顧了人教版與滬教版兩個版本教材的內容分布和表述差異,充分體現(xiàn)了考試對教與學的指導作用。
(二)試題的難度結構
《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xiàn)基礎性?!币虼?,近三年山西中考化學試題中,易、中、難三類題目的分值比例始終保持在6∶3∶1。以2021年試題為例,分布如下:
(三)考點的能力層級
《課標》中不僅對學習內容進行了說明,也對學習結果所應達到的水平進行了要求:認知性學習目標由低到高分為“知道、認識、理解”3個層次,技能性學習目標由低到高分為“初步學習、初步學會”2個層次,體驗性學習目標由低到高分為“經歷、認同、內化”3個層次。山西中考化學試題的命制與《課標》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深挖《課標》精髓,將所有試題、所有設問點所涉及的能力層級與《課標》的能力層級要求進行了逐一對應,既不隨意拔高要求,又不隨意降低要求,體現(xiàn)了以《課標》為唯一命題依據(jù)的命題理念,折射出了考試作為教育評價的教育構思與設計。
三、以“一核·六維·四手段”為命題的理論指導
中考命題“一核·六維·四手段”的理論體系是在山西省中考命題改革十余年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成果,彰顯了考試不僅是評價,更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其中,“一核”為中考命題的核心思想,通過確立這一核心思想,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六維”指中考命題的六個維度,通過確立這一考查目標,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四手段”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考試命題中落地的“四大手段”,通過確立這一命題手段,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
“一核·六維·四手段”的理論體系具有“一體三面”的功能,既是科學合理地評價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的理論體系,又是保證中考命題規(guī)范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踐體系,還是引導開展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育教學指導體系。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在這一理論體系的指引下,結合初中化學學科特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一)聚焦能力,考查學科素養(yǎng)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化學學科的本質就是從微觀角度認識宏觀物質及其變化的規(guī)律,同時形成變化觀念與守恒思想、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引導、培養(yǎng)初中學生逐步形成分析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應用能力、遷移運用能力等。山西中考化學試題聚焦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科知識,更加強調化學知識在具體情境、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如2021年第21~24題:
山西省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zhàn)略,著力推進文旅融合,通過轉型跨越,實現(xiàn)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下面展示了幾個旅游景點,請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就相關問題表達觀點完成21題~24題。
21.圖Ⅰ:西侯度遺址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jù),曾為全國二青會圣火采集留下了舉國關注的佳話。圣火采集,選用主要成分為▲的天然氣作為清潔燃料,圣火燃燒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2.圖Ⅱ:壺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稱于世,彰顯中華母親河的博大恢宏。黃河已成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生活諸多方面都離不開她,黃河水在發(fā)展經濟方面可用于▲。渾濁的河水給牲畜飲用時,事先應進行的簡單處理是▲。
23.圖Ⅲ:“萬年冰洞”誕生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時期。冰洞內冰的物質成分用化學式表示為▲,與同質量的水相比,其體積變▲,分子間的間隔變▲。
24.為保護我省地面旅游資源,西侯度遺址上的木制建筑應嚴禁煙火,理由是▲。為保障壺口瀑布等景點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應做到▲。
試題從一個整體情境出發(fā),通過圣火成分、燃燒反應,考查變化觀念與守恒思想;通過黃河水的應用、處理,考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冰的成分、變化及本質的分析,考查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遺址木制建筑的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保障,考查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二)關注思維,加大開放探究
提高探究、開放、綜合試題的比例,關注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聚焦對學生高階思維的考查和培育。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思維能動性,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探究中解決開放性問題。如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現(xiàn)象時,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縝密的推理,能夠對固有的思維提出自己的看法。如2019年第29題(節(jié)選):
冬季霧霾頻發(fā)。某校社會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對某地區(qū)霧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開啟了項目性學習之旅。
【提出問題】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活動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銨鹽和硫酸鹽。
活動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炭。
【交流研討】某同學對“霾中含有黑炭”的結論產生懷疑,理由是▲。
活動三:查閱資料,霾中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屬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還有▲。
【能力發(fā)展】請你聯(lián)系實際填寫關于霧霾的問卷調查表:表2
試題通過學生對霧霾的成分的探究,分析霧霾頻發(fā)的原因,探討霧霾控制的做法,使學生在過程中各抒己見,思維開放、表達開放,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究、質疑,從自身生活經驗進行討論、建議,考查了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強化實踐,落實活動建議
《課標》中對化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提出了“活動與探究建議”,引導教學要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課外、走向社會。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對“活動與探究建議”的落實,指向的是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查。如2020年第29題(節(jié)選):
在一次實踐活動中,某小組同學對游泳館內清澈湛藍的池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池水呈現(xiàn)藍色的原因、溶質成分、池水處理方法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展開了連續(xù)性問題探究。
活動一:查閱相關資料,尋找池水呈現(xiàn)藍色的原因。
活動二:檢驗泳池水中是否加入硫酸銅。
活動三:設計泳池水凈化模擬實驗裝置(如圖2)。
【進行實驗】小組同學取一定量的泳池污水于水槽中,再加入適量的絮凝劑(聚合氯化鋁),10分鐘后,打開水泵使水循環(huán),在此過程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歸納提升】
①為保證凈化后的池水安全、衛(wèi)生,還應增加的一個凈水步驟是▲。
②從愛護水資源角度分析,池水凈化再利用的好處是▲。
試題以《課標》內“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了解或實地調查飲用水源的質量和水凈化處理的方法”為命題出發(fā)點,以研究游泳池水的顏色、成分及凈化為背景,以項目學習的形式設置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關注生活現(xiàn)象、進行科學實踐的能力。
(四)積極探索,嘗試學科跨界
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他們之間總是有著內在或外在的必然聯(lián)系。在真實的世界里,很多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是某一個學科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門學科共同參與??鐚W科整合,為學生提供了整體認識世界的機會。跨學科整合既綜合了學科品質,又不失學科立場,強調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如2021年第5題:5月15日,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鹦巧嫌袓{谷山群、塵埃風暴,晝夜溫差較大。安全著陸無需考慮的因素是()
A.火星地形地貌B.探測器金屬硬度
C.火星巖石成分D.探測器外殼熔點
試題以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安全著陸火星時所需考慮的因素為背景,將地理知識(地形地貌)與化學知識(金屬的硬度、熔點,巖石的成分)有機融合,無縫銜接,體現(xiàn)了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五)宏觀布局,堅持穩(wěn)中求新
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問題情境不確定、試題立意不確定、結構呈現(xiàn)不確定、方案設置不確定、思維方式不確定、表達交流不確定以及反思結論不確定等,讓師生在多元狀態(tài)下,充分調動潛能,提升思維。山西省中考化學試題穩(wěn)中求變,變中有新。如2021年第28題(節(jié)選):
在一次作業(yè)批改中,老師發(fā)現(xiàn)4位同學在同一題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錯誤,為幫大家厘清思路,老師將錯誤的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
(1)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解題過程中的錯誤有▲處。
(2)糾正錯誤:老師點撥后,請將正確的解題過程寫在答題卡上。
這樣的試題設置與往年相比,呈現(xiàn)方式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情境圖片,考查內容增加了“查找錯誤之處”的環(huán)節(jié),試題位置由歷年的第30題變到了今年的第28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不確定性結構”的命題特點。同時將日常學習中的真實情境片段以圖片的形式搬到試卷上,讓考生有一種“身在考場,心在課堂”的感覺。這種感覺一方面讓學生緊張的考試情緒得以緩解,另一方面讓試題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也讓試題更有溫度。
四、以引導教學實現(xiàn)減負提質為命題的核心功能
考試作為教育評價,一是明確表達了希望教育怎樣做;二是科學測查了教育是不是那樣做和做得如何?!耙钥几拇僬n改”倒逼課堂教學改變,間接影響教育,是教育的意向體現(xiàn)。山西中考化學試題近幾年來一直在突破、創(chuàng)新,在引導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改革、實現(xiàn)減負提質方面做著不懈的嘗試。
(一)通過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引導減負
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源于教師對教學內涵認識的不深入和教學實施手段的不科學。熟能生巧、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等教育思維在很多教師的頭腦中已形成一種定式,這樣勢必削弱了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研究與探討,誕生出來的是如何在延長時間上動腦筋,在做多少套試卷、多少道題上動腦筋。
山西中考化學試題對于物質性質、化學原理、學習能力的考查都是通過對某一真實事物的具體用途、應用原理的分析來實現(xiàn)的,而且近幾年的試題在結構與呈現(xiàn)方式的不確定性上做了很多工作。這樣的中考化學試題,既不能依靠對某一知識的簡單記憶去解決,又不能依靠大量、重復的刷題去解決,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化學實驗、生活現(xiàn)象的分析,感受化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體會化學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內存邏輯順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鞏固記憶、增長思維、提升能力,才有可能順利地解決山西中考化學試題。
(二)通過試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提質
山西中考化學試題的命制遵循“一題一情境”“無情境不成題”的原則,要求學生在解答試題時,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所形成的思維與能力在真實而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中進行展示,摒棄了純學科知識的考查與純技能技巧的考查。
對接中考,教師的日常教學也必須做到“一課一情境”“無情境不成課”,才能使教學與中考相對應、相符合。避免純知識、純講授的學習,創(chuàng)設真實而生動的任務情境(包括短情境和長情境),可以讓知識由枯燥變得生動起來,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由生硬變得自然起來,能力的形成由不知所措變得水到渠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