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軍,田笑笑,張世同,白艷麗,劉獻民,張 瑜
(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1],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FC)是指教學中課堂上和課堂下功能的翻轉。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教、學生學,課下學生做作業(yè)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下自學課程內容,課堂上做應用練習和/或討論[2]。改良CBL+翻轉課堂法(以下簡稱:改良CBL+FC)是本研究自創(chuàng)的方法,它保留兩者的基本內容,增加學生課堂上演講和點評環(huán)節(jié)。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種方法是否適宜醫(yī)學教學,特別是臨床醫(yī)學教學,能否提高學生在臨床醫(yī)學中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評判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我們選擇了內科學中以“綜合性知識”為主的章節(jié)“上消化道出血”為切入點,進行改良CBL+FC方法的嘗試。
2016級臨床醫(yī)學2個大班,共293人,同一個教師任教。研究分兩組,實驗組:一大班,共148人,采用改良CBL+FC教學法;對照組:二大班,共145人,采用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堂講授法。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平均學習成績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別。
第一先自主學習“上消化道出血”章節(jié)的內容并掌握重點,第二閱讀提供的病例,第三對病例后面的題目以書面形式做答做為作業(yè)上交,第四以小組為單位對題目進行充分討論形成小組決議(組長負責,實時上傳討論照片),第五以小班為單位討論,參加人員為組長或組代表形成小班決議(班長負責實時上傳討論照片),以上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下提前進行。第六每小班選出1~2名代表,按題目要求做成幻燈在課堂上演講,第七每小班選出1~2名代表做評委,進行點評,第八最后老師作總結、講解、點評(幫助學生理清概念、掌握知識、糾正錯誤),以上環(huán)節(jié)在大課堂上進行。
采用第三方(教學辦)根據目標進行現場觀察、實施現場圖像傳送、問卷調查、專題考試(相關基本知識,相關病例分析)成績比較等方法進行。
實驗組學生共148人,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148人,獲80分以上142人,占95.94%;參加小組討論148人,積極發(fā)言者141人,占95.27%;學生推舉代表都積極上臺發(fā)言、點評,語言簡練幽默,使課堂氣氛非?;钴S。發(fā)言完全正確者達87.5%,點評完全到位者達50%,發(fā)言狀態(tài)較佳且有感染力者達75%。
專題考試分專題基本理論(50分)和專題病案分析(50分)。結果第一項:實驗組(n=148):(42±8)分;對照組(n=145):(40±6)分;兩者相比P>0.05。第二項:實驗組:(46±3)分;對照組:(30±12)分;兩者相比P<0.05??偡郑簩嶒灲M:(88±11)分;對照組:(70±18)分;兩者相比P<0.05。提示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具體調查結果如下(見表1)。
表1 實驗組對改良CBL+FC方法和對照組對傳統(tǒng)講授法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
一切教學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評判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醫(yī)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法,效果各有千秋。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消化性潰瘍、出血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其癥狀、體征、診斷、治療等在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已講過。因此本章節(jié)內容實際是對前面學過知識的復習、總結、綜合運用,也是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是臨床上實用性很強的內容。而改良CBL+FC方法恰恰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學習的方式,所以選這個章節(jié)為嘗試的內容,既不影響基本章節(jié)內容的傳授,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橫向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所有學生都能自學章節(jié)內容,且95%的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規(guī)定的作業(yè),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小組討論,95%以上學生都興趣高漲,積極發(fā)言,且有75%的代表發(fā)言狀態(tài)極佳。說明該方法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完成作業(yè)和討論發(fā)言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橫向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所有推舉的學生代表,都能大膽積極地、認真地上臺演講、點評,臺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好奇心,鍛煉了他們表達能力、評判能力,當然有一半的代表點評不十分到位,這主要與他們的知識面相對較窄有關,隨著知識積累的增多,這方面的能力一定會提高。
從本研究兩組學生專題考試成績的結果比較來看,專題基本理論平均得分差別無顯著性,而專題病案分析平均得分兩組差別較大,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別有顯著性。提示改良CBL+FC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因為病案分析是綜合型試題,需要學生把前面學過的知識加以總結概括分類,然后進行綜合分析運用。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95%左右的學生對改良CBL+FC教學法的總體評價較好,認為該方法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而同樣的問卷對照組學生對傳統(tǒng)講授法評價遠不如實驗組,差別有顯著性。提示學生內心傾向于改良CBL+FC教學法。因此該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特別是在講授綜合知識章節(jié)時應用。
臨床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要求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因此自主學習能力、橫向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是醫(yī)生的基本功,掌握了這些,將受益無窮,為以后走入臨床,做好醫(yī)生,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本研究具有較大的實際意義和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