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欣,劉 丹,李春芳,李雪蘭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婦產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臨床實踐是婦產科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貫穿于見習、實習、研究生及規(guī)培生教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能為學生在以后實際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中良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做好準備,使學生畢業(yè)后更快地熟悉臨床工作,勝任臨床崗位。但在以往實踐教學中,主要依照老師示范講解的方式進行,學生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無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達到對實踐能力提升的作用。而且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深化改革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醫(yī)患矛盾日益突出,患者不配合教學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學生的學習條件明顯受限。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婦產科實踐教學中的困境,探尋更具實踐性和高效性的婦產科實踐教學模式?為此,我們在西安交通大學2015級本科生見習課中采用了標準化病人結合模具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夠解決婦產科實踐教學的困難、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選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5級臨床醫(yī)學、預防、法醫(yī)專業(yè)見習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學生總數(shù)共330人。隨機將學生分為實驗組(n=169人)和對照組(n=161人)。
實驗組:采用標準化病人結合教學模具的教學方法。課上學生以臨床醫(yī)生的身份接診SP,對患者進行模擬診療(體格檢查SP不方便展現(xiàn)的部分由模型替代,SP通過語言、表情等來配合陽性體征的提示)。我們選擇科室的年輕醫(yī)師來充當標準化病人,他們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及臨床經驗,能夠很好地模擬臨床情況。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帶教教師講授為主,采用板書、幻燈片、視頻等方式。如果有愿意配合的患者,講解結束后進行床旁見習。
由帶教教師分別對兩組學生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醫(yī)患溝通3項臨床實踐技能進行考核及評分,并比較兩組學生的實踐技能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課程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滿意度。
實驗組在課堂病史采集、醫(yī)患溝通、體格檢查3個方面的考核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期末考試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課堂考核及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通過無記名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實驗組169名學生參與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69份,其中98.82%的學生認為此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見表2。
表2 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內容與結果[n(%)]
婦產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yī)學二級學科,教學內容主要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與病理變化,很多操作涉及患者的私密部位,很多患者拒絕配合臨床教學,很多時候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課上僅有少數(shù)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大部分學生走馬觀花,參與感低,缺乏學習興趣。還有,一些特殊疾病具有地域、季節(jié)性等差異,見習時病房沒有相應疾病的患者,僅僅依靠帶教教師的理論講述,學生難以有全面直觀的理解,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授課效果也大打折扣。另外,學生進入臨床見習,意味著從純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階段,面臨著角色、學習方法、心理等多方面的轉變,難免存在理論難以與實踐相結合或與病人的溝通有障礙等問題[1]。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與臨床的要求。
隨著臨床教學的發(fā)展,標準化病人在臨床教學中也顯示出愈發(fā)重要的作用[2]。有學者通過對比教學,認為SP可以提高婦產科見習的教學質量,可以解決婦產科見習帶教中的一些困難[3]。但是由于婦產科見習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進行??茩z查時,往往需要面對女性最隱私的生殖器官,這是標準化病人無法完美呈現(xiàn)的部分,于是我們引入了標準化病人結合模型的教學方法,當需要進行生殖器相關的體格檢查時,學生在模型上進行查體,標準化病人用語言結合表情配合相關陽性體征的體現(xiàn),彌補了標準化病人使用中的不足。
另外,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標準化病人是由科室的醫(yī)生們進行扮演,不僅可以扮演好標準化病人的角色,還可以更加良好地配合學生的問診,并設置一些臨床中常見的醫(yī)患溝通方面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醫(yī)患溝通技巧。其次,臨床醫(yī)生標準化病人及模型能更好地配合見習課的上課時間,且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實踐操作的機會,并可以反復訓練,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及操作技能。在配合模型進行查體時,也可增加人文關懷的訓練,更加仿真地模擬臨床環(huán)境。本研究中實驗組的測試及期末成績高于對照組。滿意度調查也顯示學生們普遍認為此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提高上課積極性和見習課效果。這與龔麗云[4]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首先,在學生使用模型進行查體畢竟沒有人體檢查的手感,缺乏真實性,只能做到對查體手法等的訓練。其次,我們的標準化病人都是專業(yè)的醫(yī)生,對病史、癥狀等的描述往往要比普通患者更加清晰和準確,在實際的臨床環(huán)境中,學生與患者的交流難度可能會增大,采集病史等可能會遇到阻力。還有,我們的標準化病人展現(xiàn)的都是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當碰到真實患者時,臨床表現(xiàn)可能千變萬化,學生碰到異常情況時的臨床分析及思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綜上所述,標準化病人結合模型教學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目前醫(yī)療環(huán)境下,也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實踐教學方法。當臨床實踐教學受到種種限制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的臨床診療過程,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以及婦產科實踐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