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那么如何能把這些小事錘煉為習作材料,以解決同學們習作時無米之炊的困擾呢?
一、要學會觀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生活的慧眼。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看似每天都日出日落,一天三餐,晝出晚歸,但是在這么平淡的生活中,一件件感人的小事在悄然發(fā)生,演繹著一幕幕人間真情。如果不懂得認真觀察,用心體味,當然是沒有辦法感悟到的。例如:
編漁籠
這個暑假,我在山東的姨奶奶家時,動手幫姨奶奶編漁籠。姨奶奶編的速度快極了,一穿一拉,不一會就編出了一個輕巧的漁籠,看得我心里癢癢,也想學著姨奶奶編。但是,真正做起來可不像看著那么容易。魚線細細的,亂蓬蓬的,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知如何穿是好。剛把一頭插好,另一頭又散開不見蹤影了。看著我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姨奶奶忙把魚線拿過來,手把手教我。只見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找好對稱的位置后先穿,隔一個再拉,如此反復。我不再心煩意躁,照著姨奶奶的方法,一穿一拉,一穿一拉,最終出乎我的意料編好了!雖說和姨奶奶編的相比稍有瑕疵,但也初具模樣。我驕傲極了,陽光透過窗子照射進來,我和姨奶奶相視會心一笑。姨奶奶告訴我,編一個漁籠能賣一元錢,雖不足掛齒,但日積月累,也會掙到一小筆錢呢!像這樣的事例,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難得的是小作者能留心觀察,特別是姨奶奶編漁籠時的樣子描繪得極其細致,寫出來十分感人。又比如說日出,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但真正地耐心地把這一全過程看完的人就很少了,這就是我常說的“熟視無睹”。
二、要多練筆,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及時地記錄下來。
我們應該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認識,并通過書面形式來反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摘錄美文妙句,記下評點心得。實踐證明,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作文寫作能力。每日一記,可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挑選出來,想想可以寫成什么文章。第二天和同桌或其它同學交流,比比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會發(fā)現(xiàn)。如果碰到自己特別感興趣又有把握寫好的素材,就寫成周記。請看下面《我討厭霧》這篇日記:場大霧籠罩著大地,整個世界突然變得虛幻縹緲,一切仿佛魔影似的。若大的世界一下子變得擁擠不堪。霧啊,有誰會喜歡你呢?暴雨雖然給人們布下了泥濘,但他能洗刷掉塵跡??耧L縱然會給人們帶來寒冷,然而它卻能鍛煉人們的意志。大雪誠然會將世界送進嚴冬,但它的潔白卻能凈化大地,給人以啟迪。霧啊,你呢,卻只會給萬物蒙上一層厚厚的面紗,制造這天然的視覺障礙。你終究會被太陽揭去面皮,將你從世上驅逐出去。日記通過風雨雪霧四種自然現(xiàn)象的比較,明確地揭露了霧的虛偽,表現(xiàn)了對霧的厭惡之情,并且很有哲理。這里側重的是景物比較。如果我們善于在日記中把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放在一起,當天的,或當天和以前的事加以比較,明辨是非,從中悟出一點道理來,這對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三、精心構思,把記錄的小事錘煉為習作的素材。
在習作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平時寫的日記也不錯,看的書也多,好詞佳句也記錄了一本本,但寫出的文章卻索然無味,記流水帳,寫得不生動。每次在考試時,面對著作文題,不知從何入手寫,不知該寫什么,很是苦惱。這就涉及到錘煉習作素材的問題了。如何把手頭中,頭腦里的內容挖掘出來,以解決燃眉之急呢?
1、要對習作素材進行分類。
習作素材記錄本就猶如一個倉庫,如果把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堆在一起,要找起來就不容易了。所以,要讓學生在日常的記錄中學會分類,記錄的過程也是熟悉內容,分類整理的過程。我們平時記錄生活點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寫日記了,而這些內容十分豐富,可能有記事的,也可能有寫景的,也有記錄各種人的等。我們不妨多備幾個本,你要記的是什么內容,就寫進相應的本子里。摘抄好詞佳段也是如此。有空的時候,也可常翻閱,加強記憶。
2、教師出的作文題應貼近學生的生活,使他們的習作材料能隨手拈來。
蘇聯(lián)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認為,作文題目要來源于學生生活,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學生只有身歷其境,體會才會真切,才會有躍躍欲試的寫作欲望。有了寫作欲望,寫作時才會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和大膽想象。要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教師不能迫使他們去寫自己不了解的內容,也不能要求他們去做那些暫時沒有學會的事情。習作的內容可以是讓學生寫自己參加過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無論學校生活還是家庭和社會生活,都充滿了無數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春游秋游活動。學校里的各種體育活動,課間活動,比如,砸沙包,丟手絹,木頭人,踢毽子,跳繩等等活動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過生日,家庭聯(lián)歡會,家庭卡啦ok比賽,家庭故事會,家庭趣味活動等等都可以變成寫作的好材料,寫進文章里,會讓人覺得妙趣橫生。也可以寫自己的親身經歷,習作是小學生真情實感的反映。生活中學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一次沒完成作業(yè)被老師批評,學習中表現(xiàn)好被老師表揚,自己做了一件錯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經意間幫助了別人而感到心里特別自在,那種贈人玉瑰,手有余香的感動一定會回味悠長。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飯,第一次登臺演講,第一次獨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親戚等等,都可以寫進作文里。因為作文的選材來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實,又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何樂而不為呢?
3、認真審題,回放應用。
看到習作題時,要認真閱讀,包括習作要求及注意事項。做完這些事后,大腦就要來一場記憶風暴了。以往所經歷的人與事像放電影一樣在眼前重現(xiàn)。再選擇自己印象深的或感興趣的事來寫,這樣習作就不用太費心思了,再進行潤色修改一下,比以往的文章更有了長進。這樣就不必害怕教師那千變萬化的作文題目了。
總之,習作是一個從積累到提取的過程,正如,你把錢存進了銀行,你才能從銀行取出錢一樣。但如何做到巧用與活用這些材料,還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