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娟 劉祥艷 贠東陽
摘 要:紅色文化作為一種良好的、優(yōu)質的、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融入大學生教育,既體現(xiàn)了對紅色文化特質的深刻理解與準確把握,也是實現(xiàn)學生專業(yè)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在融入過程中,由于存在時空因素、情境障礙、載體限制以及屬性上的差異,導致融入不順暢、不適應,出現(xiàn)了部分難題。為此,我們需要分別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把握紅色教育教學規(guī)律,構筑紅色教育工作體系,努力探尋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有效路徑,才能促進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教育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紅色文化 大學生教育 融入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所形成的物質形態(tài)和精神形態(tài)的文化資源。[1]紅色文化資源因具有理想信念教育價值和思想道德教育內容而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因具有明榮知恥價值導向和高尚品德重要內涵而成為道德情操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因具有愛國主義精神要素和獨特的情感感召力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因具有極強感染力的特征和情感熏陶內在功能而成為情感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關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一、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時代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指明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方向。[2]新時代的大學生既需要掌握專業(yè)知識,又亟待加強情感培育。因此,深化黨史國史學習教育,傳播科學理論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為學生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成為一項強基固本的宏大工程。[3]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形式多樣,高校教育可通過多種途徑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其中,實施階段推進模式,創(chuàng)新育人體制機制,深化課程綜合改革,推進學科體系建設,開創(chuàng)育人全新局面。[4]隨著中央及各部委文件和指導意見的出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探索也在各地紛紛呈現(xiàn)。比如,北京市通過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方式和紅色“1+1”活動,挖掘紅色資源,引領大學生德育;上海市推出了“紅色文化”修身路線,大力弘揚建黨精神,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軟實力;河北省通過舉辦“紅色回響”主題作品展、籌建校內紅色文化館等方式宣傳紅色冀文化,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江西省則通過塑造江西紅色品牌,鼓勵高校學子走進革命老區(qū),重溫革命創(chuàng)業(yè)史,傳播紅色文化,感知時代責任。各省市在積極推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同時,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力求形成協(xié)同效應。本文在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重要性做闡述的基礎上,分析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各種瓶頸和障礙,并提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有效路徑。
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障礙
(一)德育方面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主要通過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理論與價值功能、提升紅色文化的實踐有效性、搭建完善的德育平臺以及提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針對性來實現(xiàn)。[5]紅色文化教育與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緩解負面情緒、激發(fā)愛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以及加強情感溝通密不可分,并能夠實現(xiàn)教育的多元化。但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過程中,由于存在時空因素、情境障礙以及載體限制,導致融入不順暢、不適應,這需要從德育價值、機制建構、師資隊伍和課程開發(fā)等方面著手,為融入提供有利條件和良好支撐。
(二)智育方面
紅色文化是一種良好的、優(yōu)質的、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推動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體現(xiàn)了對紅色文化特質的深刻理解與準確把握,同時也是實現(xiàn)學生專業(yè)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的必然要求。[6]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要面向新時代,具有創(chuàng)造性,富有感染力。因此,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的制度和方式,能夠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整合和轉化提供良好條件。妥善處理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分析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智育之間的關系,這需要解決資源開發(fā)、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教材建設、師資培訓等多方面問題,以大幅提升智育效果,達到良好育人的目的。
(三)體育方面
紅色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從屬于紅色文化,具有典型的革命性和教育性特征。[7]在高校健康第一和增強體質的教育理念引導下,紅色文化與大學生體育之間相通互融的關系可以表述為: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得以使大學生身體力行感悟內在文化精神,進而頑強其意志、端正其態(tài)度;通過大學生體育得以使其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全面發(fā)展。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既可以持續(xù)推動體育新課程改革,又能夠促進學生對紅色體育的認知和贊同,激發(fā)學生對紅色體育的熱愛,進一步增強素質教育,傳播優(yōu)秀體育精神,促進紅色體育文化發(fā)展。但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過程中,如何設計合理的融入途徑與方式,如何進行紅色體育的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如何分析和評價融入效果,這些問題亟待予以解決。
(四)美育方面
高校美育引領新時代大學生塑造美好心靈,培育純潔道德,構建正確的審美價值觀。[8]紅色文化蘊含積極、豐富、高尚的美育內容,充分挖掘富于精神之美與價值之美的紅色文化資源,繼承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探索美育理論本質,促進其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高校美育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成才成長,關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隨著高校美育研究的持續(xù)開展和對大學生美育工作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以“扎根時代、牢記使命”為主題的紅色作品、藝術作品走進美育教學中,在發(fā)揮美育教育作用的同時,也在打造文化軟實力,續(xù)寫中華美學精神,形成自信和認同。但由于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美育之間存在屬性上的差異,導致融入過程中出現(xiàn)部分難題,這需要從紅色美育的途徑方式、保障條件、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等方面著手,為融入提供良好保障。
三、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基本路徑
(一)德育路徑
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首先,發(fā)掘紅色文化的實踐形態(tài),結合其自身具有的鮮活性特點,使之與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研究紅色文化的行為呈現(xiàn),進而突出其體驗性和感悟性,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并通過總結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的教學經驗和規(guī)律,實現(xiàn)紅色文化理論與價值功能的發(fā)揮。其次,豐富傳統(tǒng)教育教學內容,通過紅色育人項目、紅色講座論壇、紅色主題活動等方式,探索紅色文化融入德育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并借助地方紅色資源和校園文化建設,搭建紅色德育平臺,使紅色文化教育持續(xù)熏陶和影響學生,進而成為大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最終潤物細無聲地影響每個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動。再次,將紅色德育內容與高校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品牌課程、凝練教學品牌,建設以“紅色文化”為主線的課程思政和專題課程,圍繞地方紅色資源開設選修課程,并通過課程建設推動教學改革和教材開發(fā),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教育教學新模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內化為教學資源的根本轉變。最后,依據紅色德育實踐教學的區(qū)域性特點,充分發(fā)揮區(qū)域紅色資源稟賦優(yōu)勢,既可以借助主題育人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感受,也可以通過系列育人工程,形成基本教學經驗和育人工作體系。此外,紅色文化育人手段要靈活并具有特色,不拘泥于形式,例如“三下鄉(xiāng)”“現(xiàn)場實踐教學”“星火引航計劃”等都是良好的嘗試和探索??傊?,我們可以通過與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搭建紅色德育平臺、完善紅色德育課程教學和紅色德育實踐教學等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從而豐富高校德育建設的內涵,改變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方式,把握德育教育教學規(guī)律,構筑紅色德育工作體系,推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fā)展和融入成效的逐步展現(xiàn)。
(二)智育路徑
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首先,要在認清紅色文化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設計完整的融入智育的課程體系,即對融入內容、方式和效果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有序安排,并充分考慮教學工作開展的多樣性和自組織性,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將紅色文化專題體現(xiàn)在教導與學習的全過程,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交匯滲透,并通過“激勵—建構”的模式傳達知識、傳遞信仰,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探究者。其次,要打造豐富的紅色智育課程資源,在對區(qū)域紅色資源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建立信息庫,依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利用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和重點,適時成立紅色學科和紅色智育研究中心,籌辦現(xiàn)場教學基地,并可利用第二課堂等方式,促進紅色智育課程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再次,通過現(xiàn)場教學的方式推動紅色智育實踐教學,可以依據現(xiàn)場教學設計,借助親身體驗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智育相結合,鼓勵受教育者領悟,拉近時空距離,再加之多媒體的運用,能夠達到顯著育人的效果。在實踐課程設計方面,以紅色文化資源為支撐的實踐科目,應注重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專業(yè)實踐體驗的效果,強調課程思政目標和專業(yè)教育訴求的同時實現(xiàn)。在紅色智育課程教材建設上,可將紅色資源作為教材建設的基本素材,并通過學科滲透促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轉化。最后,正確認識紅色師資培訓在大學生智育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建立順暢的培訓機制,形成良好的導向作用,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以上的紅色智育課程體系建設、紅色智育課程資源建設、紅色智育實踐教學改革以及紅色師資培訓機制健全,促進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智育的有機結合,在向學生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教育,提升綜合效果。
(三)體育路徑
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首先,要運用紅色文化并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對其表現(xiàn)出的與體育教育有關的情感與行為進行紅色德育和思想引導,輔之紅色體育文化宣傳,在條件具備時通過校園網絡,打造以紅色體育文化為主題的校園網絡陣地,并引入與自強不息精神相關的比賽項目,增加知識性、趣味性和自豪感,以此達到弘揚紅色體育文化和“育體”與“育人”相結合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各種紅色體育設施,通過獨特的校外自然環(huán)境和校內模擬環(huán)境,開展紅色體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認同感和情境感,使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和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推動紅色體育文化創(chuàng)新。再次,在紅色體育課程教學方面,積極開發(fā)與紅色文化緊密銜接的體育類校本課程,在充實課程體系的同時,改革體育教育教學,服務人才培養(yǎng)。在不具備開發(fā)校本課程時,部分章節(jié)的融入乃至某個知識點的融入,同樣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育人目的;在紅色體育實踐教學方面,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合主題體育競賽、主題課外體育活動等方式,強化思政教育,培養(yǎng)團隊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借助實驗、問卷調查以及統(tǒng)計分析等方式,評價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的實際成效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評價、歸納、總結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的經驗,并對不合理環(huán)節(jié)及時糾偏,從而確保融入目的的實現(xiàn)。研究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的價值與功能,選擇恰當的融入途徑,不斷加大對紅色體育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并及時評價融入效果,最終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磨煉,合作能力得到加強,也為紅色文化內涵注入新的內容。
(四)美育路徑
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美育,首先,要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打造具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紅色文化平臺,深度剖析紅色文化的本體特征和內在動力源泉,詳細詮釋高校美育的重要基礎和生動實踐,發(fā)揮平臺優(yōu)勢,圍繞重點對象,實現(xiàn)群體感化。重視學生社團的抓手作用,利用好學生社團,比如紅色經典音樂社團開展各種紅色實踐活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準。其次,通過篩選和重組的方式,將展現(xiàn)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與展現(xiàn)革命的藝術形式融入教材編寫和課程開發(fā)中,形成紅色美術資源、紅色影視資源、紅色歌曲資源與專業(yè)課及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逐漸開發(fā)出具有特質的課程體系。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方面,以構筑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和改善紅色文化教育環(huán)境為目的,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遵循紅色文化傳播規(guī)律,舉辦各式各樣的紅色書畫展、紅色劇目展、紅色文化節(jié)等,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再次,通過紅色美育課程教學強化大學生美學價值觀,授課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提取生動美育資源,并采用學生喜歡的呈現(xiàn)方式和表達形式,融入課堂教學,實現(xiàn)育人功能。任課教師也應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恰當嵌入美育資源,使課堂更富感染力。最后,通過打造主題實踐項目、創(chuàng)編主題藝術作品、開展主題節(jié)日活動等方式,明確具體實施計劃,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發(fā)揮藝術專業(yè)特長,進行美育實踐教學,提升美育育人成效。破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美育的難題,實現(xiàn)美育育人目的,增強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既要設計融入的途徑方式,又要重視保障條件的基礎作用,還需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把紅色文化美育活動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并提升至教學管理層面,定能取得良好實效。
四、結語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良好的、優(yōu)質的、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融入大學生教育,既體現(xiàn)了對紅色文化特質的深刻理解與準確把握,也是實現(xiàn)學生專業(yè)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在融入過程中,由于存在時空因素、情境障礙、載體限制以及屬性上的差異,導致融入不順暢、不適應,出現(xiàn)了部分難題。因此,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方面,可以通過與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搭建紅色德育平臺、完善紅色德育課程教學和紅色德育實踐教學等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智育方面,可以通過紅色智育課程體系建設、紅色智育課程資源建設、紅色智育實踐教學改革以及紅色師資培訓機制健全等方式,促進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智育的有機結合;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方面,可以通過研究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的價值與功能,選擇恰當的融入途徑,不斷加大對紅色體育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等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體育;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美育方面,可以通過設計融入的途徑方式,重視保障條件的基礎作用,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等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美育。盡管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存在瓶頸和障礙,但只要把握紅色教育教學規(guī)律,構筑紅色教育工作體系,努力探尋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有效路徑,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定會不斷發(fā)展,其融入成效也定會逐步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3-35.
[2] 陳九如,張烊烊.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邏輯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7):114-117.
[3] 王芬.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11):150-153.
[4] 石書臣,張朋林.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重要論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6.
[5] 鄧鵬.紅色文化融入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10):26-28.
[6] 李天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10):84-88,98.
[7] 李佳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9.
[8] 黃慧.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9):72-74.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資助項目(S20211072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