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為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也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提出了要求,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情況越發(fā)重視。在小學階段,開展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整個校園閱讀氛圍的營造。通過閱讀工程的構建及書香校園的打造,學生能夠盡情地汲取書籍的精神,享受書籍的雅韻,點亮人生的精神明燈,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文章就如何構建閱讀工程、打造書香校園的具體舉措展開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閱讀工程;書香校園;小學
作者簡介:郭惠東(1973.10—),男,蘇州市吳中區(qū)郭巷實驗小學,現(xiàn)任蘇州市吳中區(qū)郭巷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教授曾提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遍喿x雖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寬度,增加人生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小學階段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濃厚的閱讀興趣的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小學階段(義務教育一年級至六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得低于145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诖耍鼛啄陙?,蘇州市吳中區(qū)郭巷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我?!保﹪L試進行課外閱讀工程的構建與實踐探索,以期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打造閱讀空間,提高閱讀隨時性
學校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星火之地,又是學生拔節(jié)成長的生命之所,而閱讀是實現(xiàn)育人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1]。為了更好地利用校園內的各種空間,營造閱讀氛圍,我校根據(jù)各空間的位置、大小、形狀等特點,以各種主題,打造了豐富多彩的閱讀空間,讓課外閱讀隨時隨地發(fā)生。
(一)一條閱讀大道
我校校園內有一條主干道,從校門口一直通向各教學樓,是學生上學放學的必經(jīng)之路,也如學生的求學之路、生命的成長之路。因此,我校借“半部《論語》治天下”之意,打造了一條以“《論語》五十金句”為主題的閱讀大道。教師在道路兩旁豎立起二十五個燈箱,每個燈箱上印著兩句《論語》中經(jīng)典句子的原文及譯文。學生漫步校園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駐足吟誦。久而久之,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經(jīng)典名言的熏陶,在心中種下閱讀經(jīng)典的種子。
(二)三個閱讀小院
我校四幢教學樓中間有三個庭院,每個庭院內都種植了相對獨立的植物。在中國古代文人眼中,很多植物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象征意義,如“梅蘭竹菊”為“四君子”,“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晉朝陶淵明稱菊花為“花之隱逸者也”,等等。因此,我校借助植物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學內涵,根據(jù)庭院內的主要綠植,打造了“聽竹園”“聞桂園”“賞梅園”三個主題閱讀小院,在小院中分別展示了相關植物的古詩詞、名人逸事等內容。學生在課余時間駐足賞景之余,自然不會忽視這些“文化美景”。在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培養(yǎng),文學情操得以涵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得到提升。
(三)四條閱讀廊道
書院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特色,堅持教學活動與學術研究相結合,尊重學術自由、開放教學,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從宋代以來,蘇州建立了“和靖書院”“澹臺書院”“紫陽書院”“正誼書院”等四所書院,而我校四幢教學樓西側每個樓層有四條較為寬闊的連廊,正好可以打造成古今相連的以蘇州四個較為著名的書院為主題的閱讀空間。我校還根據(jù)每個樓層不同年級的年齡特征,放置了適合該年齡段特點閱讀的書籍,以便讓學生隨時隨處都有書可讀,也可讓學生在濃厚的書院文化環(huán)境中滋養(yǎng)心性。
(四)十二個閱讀角
我校的四幢教學樓每幢有三個樓梯間,這些空間雖然不大,但只要合理打造營建,也能成為學生課后的閱讀場所。為了讓學生感受郭巷的地域文化,體現(xiàn)閱讀的人文性,我校在這些樓梯間中營建了以“郭巷的橋”“郭巷的村”“現(xiàn)代郭巷”為主題的十二個閱讀角。在這十二個閱讀角里,我校特地征詢學生的建議,放置了各年級學生推薦的書籍,以便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編寫閱讀材料,提高閱讀針對性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閱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圖畫多文字少的書籍,甚至喜歡看幾乎沒有文字的動漫書籍。基于此,我校有意識地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物進行引導,編寫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閱讀的材料,以便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具有針對性。
(一)擬定一份書單
最近幾年,網(wǎng)絡上忽然流行起“小學生必讀書目推薦”“小學生精讀書單推薦”等課外閱讀推薦書單,這是值得欣慰的事件,至少可以看到,全社會對閱讀,尤其是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同。但筆者從推薦的書單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書目都是以成人的視角認為小學生應該閱讀的書目,而沒有從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閱讀習慣出發(fā)來推薦書目[2]?;诖?,我校以學生為本,每一個學期組織各個年級的學生推薦一本在這一學期內自己最喜歡的課外書,再由每個班的語文老師收集并整理歸納出本班的推薦書單,最后由教務處及教研組長整理歸納出本校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外閱讀推薦書單。實踐證明,如此推薦的書單,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也使新課程標準明確的課外閱讀量得到了保證。
(二)編寫一本口袋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9年最新修訂版)》的附錄第一條,關于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中,推薦了75篇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背誦的優(yōu)秀篇目。這里還指出,具體篇目可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從中可以看出,小學階段必背優(yōu)秀古詩文至少要達到75篇,而且可以根據(jù)校情與學情,推薦具有校本特色的必背篇目。因此,我校在編寫小學生古詩詞必背篇目時,不僅按年級段編入了課程標準中推薦的75首古詩詞,還編入了與吳地文化相關的古詩詞,共計100首必背篇目。為了便于學生攜帶、隨手翻閱誦記,我校把這100首古詩詞匯編成一本可放入衣服口袋里的小書本。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提高誦讀的成就感,學生只要在一個學期內背完規(guī)定的篇目,就可以獲得一張精美的級別證書。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背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明顯提升。
(三)編寫一本文言文讀本
從2019年8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課全部統(tǒng)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了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從三年級開始編入了簡短又淺顯的文言文。雖然文言文對小學生來說較為艱澀、難懂,但這也是一個明顯的閱讀生長點。基于此,我校編寫了一本《愛上小古文》的文言文讀本,其內容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進行編排,涵蓋了自然現(xiàn)象、花草樹木、人物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等。學生通過讀一讀、背一背、記一記、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愛上小古文,進而愛上中華文化。
三、布置閱讀任務,提高閱讀自主性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而課外閱讀更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因此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尤為重要[3]。
(一)一次活動,暢享閱讀
單純依靠學生無目的的、零碎化的閱讀始終無法構成體系,校本化的閱讀課程體系建構需要高屋建瓴般的整體規(guī)劃。而舉辦全員參與的校園閱讀節(jié)是我校推廣“大閱讀”工程、建設群體性閱讀生態(tài)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書香校園”的一條重要路徑。在校長室的帶領、教導處的規(guī)劃下,我校每年都會舉辦一屆校園閱讀節(jié)。2021年,我校舉辦了以“感黨恩 頌祖國 吟經(jīng)典 潤書香”為主題的閱讀節(jié)活動,其中每個年級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一年級自制書簽活動,二年級手繪黨史活動,三年級讀書小報制作活動,四年級好書推薦卡展覽活動,五年級“品讀紅色經(jīng)典,書寫精彩人生”征文比賽活動,六年級“我有話想對您說”詩詞賦創(chuàng)作活動。每個年級將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制作成精美版面,共全校師生觀摩學習?;顒咏Y束后,學校對優(yōu)秀班級、優(yōu)秀作品進行表彰。學校以閱讀節(jié)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打造翰墨飄香的書香校園;引導學生在書海中遨游成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吟誦經(jīng)典,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祖國的崇高情懷。
(二)兩份書單,幸福寒暑
在推進“閱讀工程”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平時的學習任務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明顯被壓縮。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大量的課外閱讀時間放在了寒暑假。每到放寒暑假之前,教導處都會根據(jù)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喜好、知識儲備及身心發(fā)展特點,布置不同的自主閱讀任務,如推薦書目、必背古詩詞、閱讀記錄卡、閱讀反饋表等。在寒暑假結束后,教導處會組織教師根據(jù)不同的閱讀任務內容進行評價、反饋,讓學生在寒暑假閱讀中讀有所獲,愛上閱讀。
(三)多次分享,閱讀無限
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及其閱讀效果,不僅取決于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儲備、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等個人因素,還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直接影響。基于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如班級每周都會舉行圖書漂流活動,學校圖書館也會定期舉行圖書漂流活動。學校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塑造終身忠于學習的閱讀行為,推動閱讀情感體驗的生發(fā),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讀書活動。
四、制定激勵措施,提高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一個人長期堅持某一件事的核心驅動力。老師的激勵、同學的認可,對學生而言,是最好的激勵手段,可使其閱讀興趣不斷被激發(fā)[4]。為了呵護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渴求,我校制定了多元化的激勵機制。
(一)邊讀邊評,使閱讀成習慣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教務處會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例如,每班設立“書海拾貝”欄目,由學生摘錄在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或感悟,與班級其他同學在閱讀課上或借助于教室黑板進行分享交流;以五角星貼畫作為獎勵,在學生讀完書單上的書后張貼于對應的書名后面,并設置“閱讀統(tǒng)計員”崗位,每個月匯總一次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得星最多的學生可以作為“閱讀小博士”候選人;在教導處統(tǒng)籌安排下,班主任還會適時地開展班級讀書交流會,在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種邊讀邊評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滿足感、幸福感,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讀后分享,變閱讀為“悅讀”
教導處會根據(jù)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進度,開展階段性的豐富多彩的讀書總結活動。如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各類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學生將假期里的閱讀收獲流瀉于筆尖,其中優(yōu)秀者不僅會上報評獎,學校還會將其優(yōu)秀作品整理、匯總,刊登于校報《小巷新蕾》上,以此作為嘉獎;又如舉辦“誦讀千古詩文”的古詩文誦讀、演講比賽等。此類活動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也被點燃,促進其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备郀柣舱f過:“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惫磐駚恚瑹o數(shù)中外名人都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意義?,F(xiàn)今,語文課程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課程,更應借助課外閱讀的開發(fā)和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往往比學會知識來得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倚T谡n外閱讀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收獲了積極成效,也存在著不足。但我們相信,當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學生的成長必將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梁茜.關于小學校園閱讀文化構建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9(03):45.
[2]楊慶.“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校園閱讀文化構建的探索[J].進展:科學視界,2020(03):50-52.
[3]毛世偉.小學書香校園建設策略[J].文化產(chǎn)業(yè),2019(05):55-56.
[4]劉大杰.“三讀”一體化構建閱讀生態(tài),打造書香校園[J].中外交流,2019(4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