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珍
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能明顯感受到學生害怕動筆寫作,表達能力一直是學生較弱的能力。對于學生比較懼怕的寫作,我們?nèi)绻看味际浅善囊?,學生在立意選題、結構把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因此,讓學生一下子獨立完成一篇大作文,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的寫作效果。如何尋找到解決的突破口呢?依據(jù)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的特點,實施單元模塊化微寫作教學策略,不失為一種形之有效的方法。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中的“課程目標與內(nèi)容”中明確了各個階段習作的目標和要求,從一二年級的寫話過渡到中高年級的習作都有明確的建議。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有效地銜接過渡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微寫作應是學生寫作訓練的重要形式,在寫作訓練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微寫作作為一種精簡、短小的寫作模式,其形式靈活多樣,方便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微寫作教學,聚焦單元習作教學中的重難點和關鍵點,提升習作水平。
同時,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各有側重,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模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往往是一個整體,在閱讀教學時注重讀寫結合的微寫作訓練,做好了單元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過渡和銜接,提高了習作訓練的密度,為學生單元習作的訓練奠定基礎,掃清障礙,也體現(xiàn)了習作訓練的梯度性。
因此,我們研讀教材,立足課堂,梳理各單元的習作要素,明確單元習作目標,在此基礎上訂立有層次有梯度的單元微習作目標,在微習作目標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去整合和開發(fā)單元習作素材,開展有針對性的微習作訓練,提升學生習作表達能力。
通過精心研讀教材,在單元微寫作教學中,我們利用好語文教材,從遣詞造句、構段方法、謀篇布局、開頭結尾、表達手法等方面引導學生去注意、欣賞、模仿和表達。具體實施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文段模仿法
學習寫作的本質就是學習寫作方法,寫作技法的獲取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與模仿來完成遷移和內(nèi)化。模仿是作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從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中整合能凸顯單元習作要素的語段,挖掘出文段的語言特色,指導學生進行模仿,推進表達訓練。
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科書六下第一單元《臘八粥》第一自然段,作者在本段中用排比開頭,同時運用擬人等修辭手法,精練生動的動作描寫,凸顯了讓人垂涎欲滴的臘八粥的美味及受歡迎程度。學生讀完之后除了深受感染之外,也是躍躍欲試,想用筆寫出自己所鐘愛的食物。老師借機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寫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寫出特點,落實好單元的習作要素。
因為有課文鮮活而精彩的例子,學生單文段模仿出來的語段也十分精彩。例如這個語段:初學走路的小孩子,出門工作的大孩子,臉上長了許多皺紋的老孩子,提到菜丸子,誰不是嘴里立時生出一種酥軟鮮香的感覺呢?把包菜、白蘿卜絲、紅蘿卜、蔥花、糯米粉合攏起來,煮上一鍋。讓它在冒泡的熱油中滾動,聞聞那香味,便讓人耐不住性子再等了。
二、多文段對照法
讓全班同學統(tǒng)一模仿一個經(jīng)典文本是簡單有效的,如果做到一個題材多個范文,有兩個及以上的語段進行對照,或互為對比,或相互補充,找到描寫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能加深理解、拓寬習作思路。
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統(tǒng)編教科書六下《匆匆》第四段和《那個星期天》第五段中“我”的自白部分,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某種感受。內(nèi)心獨白是表達情感的常見的方式,但學生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尺度,而課文中這兩個精彩語段就為學生提供了最好的抓手,因此,學生在運用內(nèi)心讀白表達感情上也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了。下面就是學生仿內(nèi)心獨白的練筆語段:
看書的時候,日子從文字邊過去;寫字的時候,日子從筆尖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歡聲笑語中過去;在看手機的時候,日子從明亮的屏幕著前飛過;散步的時候,日子從腳下跑過……
——學生作品
學生通過精彩的內(nèi)心獨白語段的學習,在獨白這種較難的表達上也有了突破,學生不僅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行動情描寫,還有許多新鮮創(chuàng)意的詞匯,使情感表達得更加真切動人。這種聚焦重難點的語段訓練為學生進一步掃清單元習作的障礙,提升表達效果奠定了基礎。
三、聯(lián)想遷移法
課內(nèi)取法,課外用法。在每個單元模塊中選取讀寫結合的范文不僅是用于模仿,也是引起學生聯(lián)想遷移的一個觸發(fā)點,可以引領學生由模仿走向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表達個性和自由創(chuàng)新。通過微習作片段練習,學生通過系統(tǒng)有梯度有目的地學習,可以逐步學會去自由表達真情實感。
統(tǒng)編教材六上第一單元《丁香結》《花之歌》和《楊柳與水蓮》等課文讓我們充分了解到植物擁有自己的獨特形態(tài),被人們賦予著獨特含義,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文中出彩的細節(jié)描寫,選擇一種植物進行“變身”。下面是學生以植物“變身”為主題所寫的微片段:
花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向日葵,我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屬的植物。
我長得又高又瘦,有一個特別大的花盤。每天上午,太陽公公都會探出頭來向我打招呼,而我經(jīng)常抬頭迎接太陽,因為我是光明的孩子。
我的花盤——我的小太陽形影不離跟著天上的太陽,我們彼此看著對方,太陽給我講天上的故事,我跟他講地上的事情,直到太陽公公戀戀不舍地與我告別。
雖然我的壽命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我依舊向往光明,向往每一天!
同一個主題,孩子們產(chǎn)生了許多與生活與自己相關的聯(lián)想,寫花,寫我,寫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相當精彩!
四、思維建構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边@里的“寫作實踐”,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習作思維發(fā)展過程。如果能夠把“看不見的”習作思維加以可視化教學,幫助學生挖掘與盤整知識背后的思維方法和路徑,并加以練習掌握,就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六上第五單元習作時,“圍繞中心意思寫”這個主題,引導學生想清楚自己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選擇不同的示例來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思考自己選擇的材料是不是能夠較準確地表達中心意思,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擬提綱,明確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這樣的思維建構,可以使學生的習作中心更突出,結構更嚴謹,這是微習作訓練的重要一環(huán)。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