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潔 王阿洋
經過近百年的發(fā)展,中國西洋管樂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許多極具藝術價值的民族管樂作品爭相誕生。小號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由于其鮮明的民族特征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在眾多民族管樂作品中脫穎而出,一經問世便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成為各大音樂院校及演奏者們所學習及演奏的曲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小號演奏家朱起東先生根據同名歌曲改編的一首小號獨奏曲,該曲以陜北民歌作為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紅色政權重要的革命歷史史實,體現了陜甘寧邊區(qū)英勇的紅軍精神。本文首先介紹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分析了該作品的音樂風格,最后闡述了這部作品在演奏過程中吐音、氣息、連音的運用技巧,并簡要評述了該作品的藝術價值,以期為演奏者演奏該作品提供一定的幫助。
1971年,廣大的音樂工作者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和號召下,積極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革命歷史歌曲的工作中。音樂工作者們成立了一個音樂創(chuàng)作組,初步確定了四首歌曲,分別為《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翻身道情》《東征》和《軍民大生產》。這四首歌曲立足于國內革命形勢,歌頌了偉大領袖毛主席以及軍民魚水情。與此同時,關鶴巖同志提出一條建議,創(chuàng)作一首關于毛主席和中央紅軍到達陜西后的革命轉折時期的民歌。創(chuàng)作組的同志們經過討論,決定以《跟上共產黨把革命鬧》和《永遠跟著毛主席》這兩首作品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通過重新編曲、改詞后,形成了現在的陜西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采用陜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信天游,充分體現了陜甘寧邊區(qū)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西洋管樂自歐洲國家傳入中國大地后,不斷在中國音樂的沃土上繁衍發(fā)展。中國音樂家們經過苦心鉆研和傾心創(chuàng)作,在借鑒西方創(chuàng)作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中國民族音樂素材,將西洋管樂與中國傳統(tǒng)民族藝術相融合,逐漸創(chuàng)作、改編出了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的音樂作品。小號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無論是編曲、音樂表現還是對藝術價值的追求,都真正做到了根植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土壤,將民族性與音樂性融匯貫通,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展現了民族音樂的活力。
小號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音樂為載體,再現了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生活,并賦予了新的思想和情感,傳遞著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文精神。該作品極具民族風格,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吸取了陜北“信天游”“攬工調”等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小號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描述了革命老區(qū)的歷史史實,它所傳達的正能量蘊藏著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思想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賦予了民族音樂新的生命力。在新時代多元文化繁榮的今天,音樂工作者將那些不應被歲月遺忘的感人故事銘刻在音樂藝術之中,讓高尚的革命精神在音樂中得以傳承,能引發(fā)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中國民族音樂歷經風雨走過百年征程,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從最初的探索實踐逐漸走向成熟,再邁向多元發(fā)展?!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這部作品完美地體現了陜北民族音樂的特點,旋律清晰,高音磅礴高亢,節(jié)奏明快,展現了陜北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從作品的藝術思想和價值觀來看,該作品反映了當時中國工農紅軍和老區(qū)人民的魚水深情,以及老區(qū)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經典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陜北民歌,節(jié)奏較為自由,旋律寬廣,音樂優(yōu)美流暢,給人以熱烈歡快的感受。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引子部分采用了散板,節(jié)奏比較自由,旋律寬廣連綿。該作品的引子段落由兩個部分構成,開頭模仿了笛子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了陜北信天游狂野奔放、悠揚高亢的民族曲調特點。
第二部分采用了快板創(chuàng)作,旋律清晰,極富地方民族特色,完美地詮釋了陜北地區(qū)的音樂文化特色。因此,演奏者在演奏這部作品時要特別注意呼吸、發(fā)音、音色三個方面。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應采用較為科學的胸腹聯(lián)合呼吸法,以便更好地控制氣息,吹奏出聲情并茂的作品。從音色方面來看,引子部分應該是優(yōu)美、流暢、賦予抒情性的,但對于小號演奏者來說,飽滿的音色較難掌握。因此,在日常練習中,演奏者要格外注重口型的練習,號嘴的位置應該上下各占一半,但還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生理條件而定,良好的口型才能吹出優(yōu)美、流暢而又飽滿的音色。從發(fā)音方面來講,作品中跨度較大的音高轉變,較為自由的節(jié)奏,演奏者在演奏時要認真處理好每一個細節(jié),用最佳的狀態(tài)演奏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句樂段。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以先逐個練習每一個音符,放慢速度演奏,做到舌頭與氣息的協(xié)調,讓每一個音符都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然后再處理句與句之間的連接。對于整個樂段的演奏,演奏者要仔細思考每一個音的音頭與結尾,做到精準地控制每一個音符。
在吹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時,演奏者要注重喉嚨、氣息、舌頭之間的配合,快速發(fā)出聲音,從而準確無誤地將吐音吹奏出來。在吹奏時,演奏者要先保持自己的舌頭處于一個自然松弛的狀態(tài),然后張開喉嚨并吸氣以保持足夠的氣流,讓氣流由腰腹部呼出,接著舌頭分開,氣流迅速通過嘴巴,撞擊嘴唇,引起振動和聲音。演奏者還要根據樂曲的速度,將身體保持在最好的自然狀態(tài),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輕松自然地進行演奏。從引子進入快板部分,速度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節(jié)奏較為復雜。因此,在演奏快板部分時,演奏者要從吐音角度進行考慮,要求清晰明快,促使整段吹奏更富有活力。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分為兩大段,每個段落都有著豐富的內容展示和絢麗多姿的演奏技巧。作者加入陜北地區(qū)的音樂與民間特色描繪此曲,并在此作品中添加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改編,讓西洋樂器演奏出了不一樣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風格。
(一)演奏中吐音的運用
吐音是將一個長音符根據曲目的需要分割成長短不同的音符,而分割的主要方法就是靠舌頭完成。快速的小號單吐技巧是每位小號演奏者窮盡一生所追求的。快速吐音技巧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舌尖在吐音時要充分利用氣流沖擊所產生的慣性,同時口腔要充分打開,喉嚨放松,保持氣息的通暢連貫。在吹奏吐音時,演奏者還要注意手指盡量放松,保持氣息與手指的結合,每一個音符都要做到精準,以適應快速的吐音。在掌握正確演奏方法的同時,演奏者還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勤加練習、細心鉆研,以掌握快速單吐的技巧,從而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二)演奏中連音的運用
在吹奏連音部分時,演奏者要保持正確的嘴型,通過氣流流動發(fā)出正確的聲音,不借助其他器官的力量,如喉頭、舌頭等。在演奏時,演奏者還要嚴格按照譜面要求進行呼吸,不能隨著音樂的流動而改變嘴型,要將氣息始終保持在腰腹部,并且吹奏時不能拖泥帶水,這樣吹奏出的聲音才會更加柔美。在演奏連音時,嘴唇和氣息流動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至關重要。演奏者要在日常練習中探索科學的吹奏方法,通過氣息吹動唇部肌肉,自然地發(fā)出連音。連音的吹奏不需要太強的力量,而是需要演奏者運用正確的氣息推動,嘴唇自然放松并保持,讓氣息通過嘴唇并進行調節(jié),自然地吹奏。這種演奏方式可以讓連音變得更有張力,聲音更加富有彈性。
(三)演奏中氣息的運用
氣息是演奏的動力、演奏的支撐,氣息運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演奏時的音質、音色、情感等。正確的呼吸方法能幫助演奏者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情感,讓作品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演奏時,演奏者要根據作品的內容靈活地運用氣息,面對不同的情緒,呼吸狀態(tài)要隨之變化,以保持整首作品的連貫性,保證音樂的完整度。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旋律線條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歡快明朗。演奏者在演奏該作品前可以先調整好呼吸,醞釀好感情,然后再開始演奏樂曲。該樂曲中各個樂段、樂句的間隔與休止符的時值不長,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保持氣息的流暢性。在演奏該作品時,演奏者還要根據實際演奏情況調整換氣口,合理地運用休止符,避免吹奏時氣息機械化而導致氣息轉換不自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人民精神生活的豐富,小號作為重要的銅管樂器,逐漸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這首民族音樂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音樂內涵,通過旋律完美地詮釋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表現了紅色文化藝術的魅力,是陜北地區(qū)民間文化和藝術理念相融合的重要展現。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