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偉
(天津大學醫(yī)學部, 天津 300072)
盛宣懷(1844—1916)為清末洋務派代表人物,1895 年獲準于天津籌辦中西學堂(北洋大學前身,現(xiàn)天津大學),任督辦[1-2],這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盛宣懷對清末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工業(yè)、交通、外交和教育等事業(yè)均影響甚巨[1][2]2-5。對盛宣懷的研究自他于1916 年去世后即已開始,中間湮沒數(shù)十年,以致與其有關的歷史被遺忘,遺跡受到破壞。至改革開放后,對盛宣懷在晚清中國歷史上的作用的研究才又重新開始,現(xiàn)已有多方面介紹。
盛宣懷終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檔留存,形成所謂“盛檔(盛宣懷檔案)”[2]2-5。盛宣懷的書齋名為“愚齋”,《愚齋圖書館藏書目錄》著錄藏書6 666 種、169 900 余卷,善本300 余種、7 300 余卷。
此外,作為清代中過秀才的知識分子,盛宣懷與絕大多數(shù)明清兩代有功名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江南知識分子一樣,愛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古代圖書、金石、書畫收藏[3],其收藏之處稱“思補樓”[3]。其收藏書畫近年來常見于拍賣場,但尚未見有論述研究其書畫收藏的論著。
明清兩代的古代書畫收藏家常有著作問世,將其收藏分門別類作登記甚至評判。最大的收藏家莫過于乾隆皇帝,他令多位大臣編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當時雖為皇帝取閱賞玩方便,但卻為后世保存了極為豐富的資料,對研究畫史、考證書法名畫的流傳和鑒定均有重要價值。此外,僅清代編纂的書畫譜,著名的就有清康熙年間御定的《佩文齋書畫譜》、高士奇《江村銷夏錄》、吳其貞《書畫記》、私家書畫著錄《十百齋書畫錄》、梁章鉅《退庵所藏金石書畫跋尾》。至晚清民國時期,私人收藏家崛起,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孔廣陶《岳雪樓書畫錄》、龐元濟《虛齋名畫錄》和潘正煒《聽帆樓》等,不一而足。然而,盡管盛宣懷有《愚齋圖書館藏書目錄》,但至今并未見愚齋有書畫錄。究其原因,不外乎盛宣懷在晚清一直處于政治經(jīng)濟的中心,極其繁忙。他作為郵傳部大臣,相當于現(xiàn)在的工業(yè)、商業(yè)、交通和信息等政務的總管,又有招商局等大量私人企業(yè),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推測其可能對書畫雖有興趣,也懂鑒賞,但無閑情著錄。因此,在19 世紀90 年代前,社會上難以見到愚齋收藏過的書畫,即使見到,也“養(yǎng)在深閨無人識”。
近年來, 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的古書畫逐漸浮出水面,但僅見于各拍賣場,對其經(jīng)濟價值的考量較多,而對其學術價值以及對盛宣懷整體的書畫收藏,如書畫種類、數(shù)量、風格、內容、傾向等尚未見系統(tǒng)研究。筆者查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未見有盛宣懷收藏過的古代書畫。由于資料缺乏,目前難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做系統(tǒng)介紹。正因如此,筆者遍查文獻,除了有商業(yè)拍賣場的記錄外,缺乏對盛宣懷收藏的書畫研究的論著??梢哉f,與盛宣懷的書籍收藏不同,對其古書畫收藏的研究基本為空白,因而本文的研究可以填補這一空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對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現(xiàn)為香港聽松閣收藏的清張琪《柳鴨圖》作詳細考證,并以此出發(fā)將目前浮出水面的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藏品做一梳理,并分析其特點,以期引起學界對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的研究興趣,開拓這一古代書畫研究的新領域,引起社會、特別是盛宣懷研究以及古代書畫研究界人士的注意。
由于本文為學術探討,對其經(jīng)濟價值不擬討論。
盛宣懷生于1844 年11 月4 日,卒于1916 年4 月27 日,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盛宣懷為常州府武進縣(現(xiàn)常州)人,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yè)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yè)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1][2]2-5,見圖1、圖2 。
圖1 盛宣懷像
圖2 盛宣懷蠟像
盛宣懷出生后爆發(fā)了鴉片戰(zhàn)爭及太平天國運動,整個中國陷入了戰(zhàn)亂。為了強國,洋務運動應運而生。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李鴻章,但主要執(zhí)行人是盛宣懷。
盛宣懷深感通曉外語和技術的重要性,提出“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主張,在甲午戰(zhàn)爭后的第二年(1895 年)首創(chuàng)天津中西學堂,后又籌建了南洋公學(現(xiàn)上海交通大學),并選送優(yōu)秀學生,分別去日本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留學深造,為創(chuàng)建我國近代工科大學奠定基礎。
盛宣懷創(chuàng)造了11 項“中國第一”[1][2]2-5。盛宣懷一生經(jīng)歷傳奇,成就不凡,創(chuàng)辦了許多開時代先河的事業(yè),涉及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教育諸多領域,影響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是一個 “處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盛宣懷有《愚齋存稿》及《盛宣懷未刊信稿》《常州先哲遺書》《經(jīng)世文續(xù)集》《林胡曾三公奏議》存世。
筆者對香港聽松閣收藏達20 多年的盛宣懷愚齋舊藏《柳鴨圖》的畫家與藏家均作了悉心研究。
《柳鴨圖》作者張琪為在清代美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京江畫派”中早期的“京口三大家”之一?!熬┛谌蠹摇笔侵覆碳?、蔣璋、張琪三位活躍于康熙、雍正年間京江畫壇的重要畫家[4]。蔡嘉工山水巨幅,且人物、禽獸、草本無不曲盡形似;蔣璋是一位流寓揚州的京江畫家;張琪晚年山水畫極力追摹古風,尤醉心于唐宋?!熬┛谌蠹摇碑嬶L自清乾隆中期一直延續(xù)至道光末年的“京江畫派”,產(chǎn)生了如潘恭壽、張崟等多位著名畫家。
張琪,字曉村,一字樹存,清丹徒(現(xiàn)鎮(zhèn)江)人。據(jù)《畫人補遺》《墨香居畫識》《清畫家詩史》記載,張琪善寫生,工人物,得元人小品生趣。晚年益喜為詩,有“衣邊黃墮林辭葉,杖外紅沉日下山”之句,時人評為“詩中有畫”。在筆者的藏書清中期梁章鉅《吉安室書錄》中稱張琪善作八分書[5]。在南京博物院編著的《清代常州京江繪畫》中,有其花卉圖[4]178。
張琪的生卒年尚待考證。關于他的資料很少,目前可以查到的為收藏單位或拍賣公司的記錄。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均為由原作上的干支紀年所推算出的公元紀年。由于干支紀年每個甲子只有 60 年,其創(chuàng)作時間通常不十分確定,可能被誤判晚60 年甚至120 年。表1 為筆者查到的張琪作品被收藏單位或拍賣公司所列出的創(chuàng)作時間等。
在不知張琪的生卒年的情況下,推算張琪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并不容易。筆者根據(jù)以下3 方面推算:1)能查到的張琪作品的干支紀年;2)以張琪作品的干支紀年的跨度作參考;3)推測“京口三大家”的年齡相差應該不是很大,可根據(jù)其他畫家的生卒年作參考。
據(jù)此分析,根據(jù)第一方面推算, 最早的作品可能是創(chuàng)作于1725 年(作品4);最晚的作品可能創(chuàng)作于1765 年(作品1)或1785 年(作品4)。根據(jù)第二方面推算, “京口三大家”中蔡嘉的生卒年為1686—1756,他在世70 年,經(jīng)歷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及乾?。?736—1795)三朝?!熬┛谌蠹摇敝械氖Y璋亦無生卒年可考,但他的畫名與黃慎(1687—1768)相埒[4]174。由此推測,張琪的在世時間應經(jīng)歷康雍乾三朝,與其他二位相仿。因此,對表1 中的作品,將干支紀年換算成公元紀年,除作品6 無法推算外,對作品1,2,3,7 的推算均應無疑問。對于作品5,該作品拍賣公司所推算的1877 年(光緒3 年)絕無可能,應是晚算了120 年(兩個甲子)。對于作品4,推算為1725 年較為合理,因為1785 年張琪在世并作畫的可能很小。
表1 張琪作品的干支紀年及對應的公元紀年
根據(jù)以上研究分析,《柳鴨圖》的創(chuàng)作時間己酉年應是1705 年(康熙四十四 年)或1765 年(乾隆三十年)。根據(jù)上述資料,蔡嘉在1705 年僅19 歲,黃慎為18 歲,推測當年張琪年齡與其相仿,顯然難以創(chuàng)作出《柳鴨圖》這樣繪畫精美、筆法老到、書法成熟的作品。因此,可以判斷《柳鴨圖》的創(chuàng)作時間己酉年應為1765年(乾隆三十年)。
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上,鎮(zhèn)江占有重要地位。東晉著名畫家戴颙長期隱居鎮(zhèn)江南山招隱寺,晉唐三大畫圣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也都在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壁繪有佛像。北宋米芾居鎮(zhèn)江40 年,與其子米友仁創(chuàng)“米氏云山”畫法,開文人寫意山水之先河,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深遠意義。明末清初有重要影響的書畫家笪重光也是鎮(zhèn)江人,并久居鎮(zhèn)江[6]。
“京江畫派”與“揚州畫派” “常州畫派”“海上畫派”均為清代重要畫派?!熬┙嬇伞钡挠绊懰安幌抻诮希策_到京師以及“嶺南”等畫派。
需要指出的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代替揚州-鎮(zhèn)江成為經(jīng)濟中心以前,江南的繪畫中心一直在常州-揚州-鎮(zhèn)江一帶,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由這些地區(qū)發(fā)達的經(jīng)濟決定的。
常州地處太湖之濱,長江下游繁華的三角洲地帶,人才薈萃,文運昌盛,號稱“中吳要輔、八邑名都”。常州畫派開派于清初惲壽平(南田),以花鳥為勝。清朝康熙年間書畫理論家張庚的《國朝畫征錄》一書中稱“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
盛宣懷作為常州世家,收藏甚至偏愛這些本鄉(xiāng)土的畫家們的畫作,收藏及珍視張琪《柳鴨圖》也就不足為怪了。
張琪《柳鴨圖》為一張135 厘米×57 厘米的中堂大畫。畫面為一只碩大的鴨子,立于柳樹枝條下的江邊。畫中題識為“己酉仲夏月寫 曉村張琪”。此畫中之鴨為寫實畫法,極為傳神,其羽毛纖毫畢現(xiàn),以墨色的濃淡描繪,間以淡赭色,層次分明。其腳掌施以橘紅色,整只鴨子淡喙、黑頭、麻羽、紅掌,正是典型的江南麻鴨,立于江邊草中。畫的上方柳樹枝干橫斜,柳條輕拂。對柳樹枝葉的描繪也有其特色,柳葉以淡綠色繪之,柳枝則為赭青色。鴨下嫩草的描繪亦頗為細致,草中隱約可見堤岸,江水雖未加描繪,然以堤岸及拂柳映襯,則于無水處見有水,更為高明。整個畫面?zhèn)鬟f出一派靜謐、和諧、安詳、優(yōu)美的江南景色,見圖3。
圖3 盛宣懷愚齋舊藏張琪《柳鴨圖》
畫中鈐印為: 白文“張琪印”,朱文“樹存”。鑒藏印為“武進盛氏愚齋秘玩”(見圖4),正是盛宣懷的鑒藏印,另有一葫蘆形藏印尚未辨識。
圖4 《柳鴨圖》盛宣懷鑒藏?。骸拔溥M盛氏愚齋秘玩”(白文)
此圖題簽為“暁村張琪柳鴨圖真跡精品 盛氏珍藏”(見圖5)。由題簽亦可知盛宣懷對此《柳鴨圖》鐘愛有加。
圖5 盛宣懷題簽“暁村張琪柳鴨圖真跡精品 盛氏珍藏”
如前所述,盛宣懷所收藏的古代書畫應該為數(shù)不少,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所見者寥寥,主要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保存在博物館中的目前無資料可查,包括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中,未見有盛宣懷收藏過的古代書畫。本文雖不列這些書畫的拍賣價格,但可以強調的是,這些書畫一經(jīng)問世,往往會引起收藏者極大的興趣。如季友直(款) 《荷塘納涼圖》絹本超預估價480 倍成交。
目前已浮出世間的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的古代書畫,經(jīng)作者統(tǒng)計,除《柳鴉圖》外, 散見于各拍賣場的共有29 件,此29 件書畫中,計有五代宋元書畫14 件,明清書畫15 件,見表2、表3。
表2 愚齋收藏過的五代宋元書畫
表3 愚齋收藏過的明清書畫
盛宣懷于他收藏的古代書畫上親自題簽或題跋,顯示了他對這些書畫的特殊喜愛。查到的盛宣懷的親自題簽或題跋,共有3 件:張琪《柳鴉圖》題簽(見圖5);戴琬(款)《東籬佳色冊》冊頁上盛宣懷題跋 (見圖6);李唐(款)、馬遠(款)等《唐宋寶繪冊》冊頁上盛宣懷題簽及題跋(見圖7)。
圖6 盛宣懷在戴琬(款)《東籬佳色冊》冊頁上的題跋
圖7 盛宣懷在李唐(款)、馬遠(款)等《唐宋寶繪冊》冊頁 上的題簽及題跋
這3 幅書畫中, 兩幅為宋代(款)繪畫,一幅為其家鄉(xiāng)附近“京江畫派”作品。這些題簽及題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盛宣懷對這些作品的喜愛。
此外,筆者將上述書畫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兩幅明代佳作介紹如下。
圖8 為歸昌世《山水立軸》,鑒藏?。何溥M盛氏愚齋秘玩、平等閣收藏印、黃正權藏、周夢公秘籍印。此軸書畫俱佳,深得倪瓚、黃公望山水畫法,筆墨細致,意境高遠,為明代佳作。
圖8 歸昌世《山水立軸》
圖9 為卞文瑜《山水立軸》,為明末畫中九友之一卞文瑜所繪山水畫。此畫筆墨蒼潤,意境深遠,應為卞文瑜晚年所作。此畫為數(shù)位著名鑒藏家鑒藏,亦為愚齋收藏的珍品。鑒藏?。簠瞧烬S審定真跡、武進盛氏愚齋秘玩、畢瀧鑒賞、新莊王氏珍藏、雪岑心賞、漢卿長壽。其中吳平齋、畢瀧均為清代著名收藏家。此幅作品應為吳平齋、畢瀧收藏在先,后流入愚齋。張學良收藏印“漢卿長壽”應為此畫由愚齋流入張學良手后所鈐。
圖9 卞文瑜《山水立軸》
本文詳細考證了張琪《柳鴨圖》的創(chuàng)作時間, 并搜集了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其他古代書畫29 幅的資料。顯然,這些書畫僅是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的一部分,僅從這30 幅書畫難以窺其收藏全貌。然而,從這些愚齋書畫收藏的一角仍可以分析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的特點和蛛絲馬跡,為將來不斷努力,編著出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目錄邁出第一步。鑒于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籍已有目錄,編著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目錄也是補全盛宣懷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盛宣懷收藏的這30 幅書畫中,可以分析出其收藏的以下特點。
第一,盛宣懷愚齋收藏的古代書畫上至五代宋元、下至明清,但尚未見其有對某一專題的特殊愛好。
第二,盛宣懷曾于收藏的古代書畫上親自題簽或題跋。查到的盛宣懷的親自題簽或題跋,共有3 件。這3 幅書畫中, 兩幅為宋代(款)繪畫,一幅為清代其家鄉(xiāng)附近“京江畫派”作品。這些題簽及題跋可能顯示了盛宣懷對宋代書畫以及家鄉(xiāng)畫派(常州或京江畫派)的喜愛。
第三,盛宣懷愚齋收藏宋元書畫雖多為未肯定為真跡的“款”式書畫,然而,由于宋元真跡難得,這些書畫即使為仿制品的可能大,但仿制的年代久遠,對欣賞宋元書畫仍有一定的價值。其明清兩代書畫收藏,由于年代較近,多為難得的真跡。
第四,盛宣懷收藏的古代書畫包括山水及花鳥,說明其收藏的古代書畫是兼收并蓄的,從本文盛宣懷愚齋收藏張琪《柳鴨圖》以及圖8 和圖9 可證。收藏山水畫為文人通好;收藏花鳥畫對常州人盛宣懷是必然的,因為以惲南田執(zhí)牛耳的“常州畫派”正是以花鳥畫為特色。關于這一點,尚待發(fā)掘更多資料后加以證實。
第五,盛宣懷曾和兩江總督端方相約,各出所藏,合建淞濱金石圖書館,公諸天下后世,還預先刻就一方“貽之子孫不如公諸同好”的印章[3]。后因端方失約,盛宣懷在上海寓所旁撥地十余畝,構建愚齋圖書館,編成《愚齋圖書館藏書目錄》[3]。由于未見有愚齋藏書畫目錄,其對書畫的研究程度尚待進一步考證。
盛宣懷是中國近代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政治家、實業(yè)家、中國大學教育之父。作為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的知識分子,盛宣懷愛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古代書畫收藏。盛宣懷巨大的財力使其古書畫收藏達到相當規(guī)模,但與其古書籍收藏不同,未有古書畫收藏著錄問世,為當前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本文分析了盛宣懷精心收藏的“京口三大家”之一張琪《柳鴨圖》,并以此為起點,將盛宣懷收藏中已浮世的30 幅古代書畫作一概述,并分析其特點,希冀以此拋磚引玉,引起對盛宣懷的書畫收藏的研究興趣,以利于對其文化面貌給出更為清晰的描述。由于目前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的書畫尚無全貌,本文難以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研究其收藏特點。對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的書畫的深入研究尚待他的更多收藏品浮出世面,為將來編纂盛宣懷愚齋收藏過的古代書畫集或目錄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