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俊
摘要:在教學中學生應占主體地位,教師起引導的作用,班級作為受教對象,應先有班級后有學校教育,而在班級教學之外,大部分是一對一的單獨教學。本文筆者計劃就教師、學生與班級之間的關系,討論音樂課堂時間管理所存在的像無重點地長時間播放視頻和“機械式”歌唱等問題,并且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意圖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音樂課興趣較低的情況,把他們的興趣點轉向音樂本身上,而不單單是音樂的娛樂性。
關鍵詞:班級教學 ?音樂課堂 ?時間分配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126-03
一、音樂課堂時間分配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學中每節(jié)課是有時間限制的,隨之而來的也有了內容限制及時間安排的問題。具體到音樂課堂的不同類型中,像教唱課,如果發(fā)生時間分配失衡的情況,就容易造成學生歌唱水平未達到課程標準,并可能使學生對自身水平產(chǎn)生懷疑,造成消極影響;又比如欣賞課,如果出現(xiàn)時間分配不均的情況,則易造成學生對歌曲本身理解不夠深刻,不能激發(fā)其相應的情感??傮w來說,音樂課堂如果出現(xiàn)時間分配失衡的情況,不僅難以達成教學目標,還會降低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從音樂學科本身出發(fā),盡管近年來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出臺了關于加強美育的文件,但實際上在學生心中地位較低,仍屬于副課。即便局部區(qū)域為了引起人們重視,加入中考計分政策,學校還是通過集中式的題目訓練來解決,并未實質增加學生上音樂課的時間。教師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未能合理地進行時間分配并抓住學生興趣,極可能造成的結果為:音樂課仍然是學生眼中所謂的“休息課”或“放松課”,另一種情況是學生雖然被歌曲旋律深深吸引,卻對歌曲內涵掌握平平,從而未達到較為全面的美育效果。綜上所述,音樂課堂合理的時間分配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作為潛在的規(guī)則影響頗深,教師在制作教案、ppt和講課稿時都需仔細考量。
二、音樂課堂時間分配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課堂時間分配的常見問題。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對音樂課堂時間分配容易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梳理,有以下四點。
(一)時間“平均”分配,重點不突出
教師在課堂上容易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設置為相同的時長,這混淆了主次,也導致學生并未牢牢掌握最重要的知識。例如初中教唱課上出現(xiàn):歌曲背景介紹與教唱時間一樣多的情況。教唱課固然需要學生對歌曲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但教學的中心應是學生對歌曲演唱、旋律、情感的掌握。如果教師平均分配時間,課堂上極易出現(xiàn)的情況是學生尚且不熟悉歌曲旋律,就草率地重復跟唱,學生唱得云里霧里,對歌曲體會偏少,感情融入十分生硬。
教師還容易存在“用力過猛”的問題,對非重點內容大講特講,造成了課堂時間的嚴重失衡,最后只能草草齊唱幾遍結束課程。總體來說,教師雖然花了很多功夫準備,但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容易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如學生可能會因教師的加快節(jié)奏,產(chǎn)生焦急之感,課堂體驗并不輕松愉快。
(二)播放視頻時間多,講解內容少
在欣賞課上,音樂教師通常存在長時間播放視頻的現(xiàn)象,例如外國劇目《歌劇魅影》,學生開始時都被視頻生動的內容所吸引,但由于缺乏教師適當解釋或思維的引導,又對外國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刻,看得一頭霧水,逐漸喪失興趣,最后可能造成教師與學生互不打擾,欣賞課成了形式。教師在視頻播放的同時可能也加入了講解,但講解相對較少,且大部分一帶而過,并沒有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和他們對視頻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
該時間安排的形成,較多歸因于音樂教師消極的態(tài)度,如此大量地使用視頻觀看讓學生接受美育,很難確保其接受程度,也使得學生接受到的知識層次參差不齊,認真觀看地學生可能已了解到一些知識并有了自己的思考??蓮摹澳就袄碚摗背霭l(fā)考慮,必然大量存在學生未觀看視頻或者看完視頻后收效甚微。所以不宜通過長時間地視頻播放進行欣賞課的學習。
(三)唱后再唱,無轉變和思考
在教唱課中,教師容易犯“機械化”,讓學生重復演唱的錯誤。缺少對歌曲細致的解析,在歌曲的每個部分加上自身的理解及歌曲情感的把握。單調枯燥的訓練,帶來的演唱效果也必然停留于僵硬呆板。
還有教師急于求成。學生簡譜尚未演唱熟練就加入歌詞重復演唱,或是省略了唱譜環(huán)節(jié),直接帶歌詞演唱,其后果也可想而知,學生對音準及節(jié)奏一知半解,關鍵節(jié)奏處跑音,搶拍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反復演唱中,其積極性被消磨殆盡,教師卻不以為意,麻木地要求重復歌唱直到下課,心滿意足地認為自己完成了歌唱教學任務。殊不知此舉措大大打擊了學生歌唱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熱愛音樂而不熱愛音樂課。
(四)激趣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不足
眾所周知,課堂開頭應為激趣環(huán)節(jié),可教師往往并未重視。顧名思義,只有真正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更愿意對課堂內容投入更多的精力。例如教唱課《七子之歌—澳門》,僅課上介紹因優(yōu)美的旋律被選做回歸曲目是欠缺的,這樣簡略的介紹蒼白無力。學生可能會聯(lián)想:那當時其他旋律優(yōu)美的曲目怎么并未被選入回歸曲目,其真實原因可能還因為其愛國內容,但僅僅這兩點還并不足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音樂課堂時間分配的策略
合理的課堂時間分配也稱為課堂教學節(jié)奏藝術,是將教學內容與時間有機編排,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其科學運作。而除了由淺入深、由弱到強或者由強到弱等一般性規(guī)律外,本文還探討了以下的時間分配策略。
(一)以學生經(jīng)驗和興趣為中心
筆者根據(jù)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的基本觀點:“師生關系以兒童為中心,課程組織以學生經(jīng)驗和興趣為中心?!背踔幸魳氛n堂時間分配上理應有主次,有輕重,也該有貫穿整體的原則,其中之一即課堂絕大多數(shù)內容都不能脫離學生的經(jīng)驗和興趣。
首先,以音樂劇為例,導入選用題材時不宜選用晦澀難懂或者西方底蘊深厚的《歌劇魅影》等劇目。對比之下,《蝶》這類源于中國傳統(tǒng)故事《梁?!返念}材較為合適,取材于文化背景的同時,拍攝與制作又采取國際化手法。讓學生在熟悉的劇情框架基礎上,了解音樂劇。其次,關于興趣方面,可以從他們喜歡的明星出發(fā),引導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進行理解。也可以從樂器的角度出發(fā),對曲中存在較為少見的樂器進行導入式解說,激發(fā)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而這些需要教師在傳統(tǒng)教案之外,對學生的興趣點多花功夫進行了解和整理才能做到。如果每次都使用重復的教材和教案照本宣科地解讀,那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很難保持住。
最后,引入興趣的環(huán)節(jié)既可依據(jù)學科特點,也可通過多學科綜合方式,如音樂課堂不僅可以以樂器演奏、教師范唱或音樂小游戲來引入,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也可用涂鴉的主題方式與美術相結合;用加入典故的方式與歷史學科相結合;用聲音傳播原理與物理學科相結合,更應該倡導利用其民族情懷、愛國熱情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等等。激趣環(huán)節(jié)是音樂課堂的開頭部分,以短促有力為最佳。
(二)遵照二八定則
二八法則不僅應用廣泛,它對我們音樂課堂的時間分配也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即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次要內容上,要抓主要矛盾。把80%的時間花在能產(chǎn)出關鍵效益的20%內容上,而這20%的內容又起著主導作用。
具體到音樂課堂上,教師備課時80%的時間都應用在對本節(jié)課重點的準備上,例如教唱課就細細打磨歌曲,讓學生提前思考具體段落,甚至詳細到具體歌詞位置應加入的情感及讓學生引發(fā)的共鳴。而筆者也更支持這20%的情感內容和細節(jié)產(chǎn)生80%的效益。從整堂課來考慮,我們不可能安排百分百都是新知識的學習,舊知識進行回顧也必不可少,所以對于教學重難點的態(tài)度,得用心打磨,讓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像《茉莉花》單元中對比環(huán)節(jié),簡單聆聽各個版本的茉莉花容易效果不佳,應該將咬字發(fā)音和歌曲風格與地方民俗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加入更多的背景知識支撐音樂上的對比,學生才會有更多自身的體會,這小部分內容所產(chǎn)生的效益,恰恰是我們這堂課需要完成的絕大部分任務的關鍵。
有了二八定則作為指導,我們不論是對備課、ppt、教案制作還是課堂時間分布上有了清晰的指導。對重點突出并設置銜接后,學生的思路能更加連貫,對知識成體系地進行記憶,并更深層次地影響其對音樂的熱情。二八定則也啟發(fā)我們,比起事無巨細地打磨整節(jié)音樂課堂,我們更該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整堂課的效率,成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三)互相管理策略
通過學生間的同伴關系達到相互管理的目的。此處并非通過班干部管理這種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同伴關系不僅是青少年滿足社會需要,獲得愛和尊重的重要源泉,還影響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發(fā)展,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
如上課提醒走神學生時就可以多用同伴關系,從而提高其聽課效率。例如,“同伴問責制”的方式,上課注意力集中程度由該同學的同伴負責,從而提升上課的緊張度,提高上課效率。該連帶的關系,也增強了上課的趣味性,從而增加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感。借此來解決維護課堂秩序等無謂的時間消耗,還能增強學生的集體精神。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音樂課堂中,師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并可以廣泛設置的。教師的良好引導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作為教師的第一點“傳道”就包括教授學習方法時同時引導學生。還需注意引導必須是精煉有效,目的性要強,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和主題相關聯(lián),做到真正的有效引導。
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是有效教學的必要因素,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再好的引導學生也學習的并不深入,而做到深入的學習一定要注重以學生興趣和經(jīng)驗為中心。如教唱課設置師生互動演唱的環(huán)節(jié),在做到教學示范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同時對難點進行示范,也給了學生克服難點的信心。
(五)發(fā)現(xiàn)法
教師還可以通過發(fā)現(xiàn)法,提高課堂效率。發(fā)現(xiàn)法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對于初中生也完全適用。發(fā)現(xiàn)法是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很好方法。如上文出現(xiàn)的整堂課都被視頻填充的問題,就可以精簡視頻,冗余之處用文字銜接,發(fā)揮學生主動想象,體會之間的劇情架構。結合微格教育的方法,重點剖析每個視頻片段所要讓學生掌握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籠統(tǒng)概括,借此精準地提高教學效率。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總結概括,加深印象,并建立起自信。形成自我學習,自我總結的方法,教師才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結語
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除了時間管理,很多內容都遵循著學生為主體,興趣為中心,主次分明等特點。上述的策略也應有更多的適用性,可同時使用、成體系地結合使用。例如一個音樂時間分配的二八法則,介紹其內涵,從而啟發(fā)學生運用于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篩選上。另外,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不能忽略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對美的感悟有所提高,并升華到影響學生的品性,甚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作為音樂教師也更應該愛崗敬業(yè),在不斷學習中提高教師自身能力,并且滋潤學生心中那顆熱愛音樂的種子。把學生領入高雅音樂殿堂的同時,教會他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好的音樂作品指導著我們,做事要有主次,有輕重,人生經(jīng)歷如歌曲旋律會有起伏;好的音樂教師啟發(fā)我們應在曲折中勇往直前,奏響自身可能平凡,卻不平庸,鏗鏘有力的樂章。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8.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29):18-22.
[3]曹理,楊學禮.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李衛(wèi),林琳.“蝶”舞翩翩——著名樂評人金兆鈞說《蝶》[J].中華文化畫報,2007(10):96-101.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20(10):4-11.
[6]羅莎莎,鄭家福.課堂教學時間及其管理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6(10):4-6.
[7]岑澤,朱芝艷,趙芳芳,等.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J].教學與管理,2015(04):28-30.
[8]陳列,靳玉樂.初中課堂時間管理的問題與改進[J].中國教育學刊,2008(0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