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 趙俊英 楊靜哲
【摘要】目的? 探討無縫隙急救護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為在我院就診的104例急診患者,研究時段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觀察組實施無縫隙急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急診科停留時間、排除危重疾病時間、確診時間。結果? 觀察組急診科停留時間、排除危重疾病時間、確診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診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療效顯著,能顯著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診護理;無縫隙護理;療效;搶救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急診患者病情嚴重,通常需要及時的救治與護理干預。同時,較多數患者還伴有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影響治療的順利開展。有報道指出[1],無縫隙護理干預在急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為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就診的104例急診患者,分析了無縫隙急救護理的干預價值,以為臨床提供理論指導,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我院就診的104例急診患者,研究時段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觀察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為(47.49±6.64)歲;疾病類型:23例急性心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急性中毒。對照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為(44.96±6.55)歲;疾病類型:24例急性心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急性中毒。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具體包括: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在醫(yī)生搶救過程中予以積極的護理配合。
觀察組實施無縫隙急救護理。具體包括:①成立無縫隙護理小組:由護理組長及護理人員組成,首先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我院收治急診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無縫隙護理方法,同時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②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急診護理流程的系統(tǒng)培訓,以增強其急救意識,規(guī)范其急診護理行為,同時將崗位責任明確到具體的個人。③急診科護理人員在接聽到急救電話后,需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簡單詢問,隨后快速派救護車,并讓現場人員予以患者相應的保護措施,以確保安全。④在進行現場救治時,需確保周圍安靜,根據患者的傷勢情況與受傷部位選擇最為合適的體位,及時予以患者吸氧處理,避免發(fā)生缺氧的情況,并確保其呼吸通暢。給予劇烈疼痛的患者鎮(zhèn)痛處理,在適當的時機可通過文字、手勢、語言等方式與患者溝通,多鼓勵、安慰患者,及時予以其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以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⑤轉運前,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并予以相應處理,同時通知醫(yī)院做好搶救的準備。在轉運過程中,取患者平臥位,以確保其靜脈通路的順暢。⑥接診后,迅速開放綠色通道,備好急救相關物品,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疾病類型選擇急救方案,相關檢查可在20分鐘內完成,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在半小時內做好術前準備,并協助醫(yī)生進行搶救處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急診科停留時間、排除危重疾病時間、確診時間。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并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對比:觀察組急診科停留時間、排除危重疾病時間、確診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急診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此類患者進行搶救,并輔以細致的護理服務顯得尤其重要。無縫隙急診護理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能有效節(jié)省急救時間。同時,強調院外急救至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能保證整個急救護理流程的連貫與規(guī)范,進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或致殘率[2]。本研究分別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與無縫隙急救護理,結果顯示,實施無縫隙急救護理的觀察組急診科停留時間、排除危重疾病時間、確診時間均明顯短于實施常規(guī)急診護理的對照組(P<0.05),表明無縫隙急救護理的應用價值更為顯著??赡茉谟冢和ㄟ^對急診護理人員的系統(tǒng)培訓,優(yōu)化護理流程,迅速派車出診,現場救治,到院開放綠色通道,合理的病情評估及急診搶救,以上護理措施的開展,能顯著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3]。
綜上所述,在急診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療效顯著,能顯著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崔慧敏.探討無縫隙護理干預用于急性腦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轉運中的臨床效果[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7,16(39):459-459.
張雪芳.院前-院內無縫隙急救護理在急診多發(fā)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2):2014-2016.
范榮華.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51(44):232-232.
通訊作者:楊靜哲(1994,10)女,漢,河北邢臺人,本科,護師,護士,研究方向: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