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鳳英
感恩作為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是中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精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感恩的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了解感恩教育的含義,并且使得學生將感恩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展開探討。
一、感恩教育概述
(一)含義
感恩教育作為一種人文教育,在初中階段滲透感恩教育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法,加強對于學生思想態(tài)度的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感恩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獲得思想的升華,最終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對于初中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正是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開展感恩教育,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未來更好地投入到社會生活之中。
(二)必要性
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應當關注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推進感恩教育。將感恩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分為以下兩點內(nèi)容:首先感恩教育作為當下初中素質教育的重點要求,對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學重在如何育人。只有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情操,才能夠推動學生真正地健康發(fā)展,并且使得學生成為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有用人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那么在未來生活的過程中會變得相對自私,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因此,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感恩教育不僅是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在初中階段開展感恩教育,不僅能夠豐富不同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一階段的學校教育能夠直接決定學生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語文教學作為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人文特性,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使推進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作用
首先,感恩教育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改變了傳統(tǒng)用成績衡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模式,將初中語文教育的重點逐漸轉變?yōu)槿绾翁岣邔W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一方面。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保持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綜合認知能力。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推進的過程中,通過滲透感恩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換位思考,最終提高學生的同理心。其次,通過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展開感恩教育的滲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語文這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相對比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而語文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初中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就是為什么教師可以通過感恩課程幫助學生培養(yǎng)對生活和世界的真實看法。最后,將感恩教育滲透到語文教育中,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感謝教師的教導,感謝社會的關愛,使得學生永遠懷揣著感恩之心,最終報答社會。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
(一)組織實踐活動
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教師不能夠將感恩教學局限于教材知識中,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將語文課本內(nèi)容與課外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活動。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認識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始的過程中,文章的閱讀其實也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并且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初中這一階段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獨立閱讀,通過推薦給學生一些具有深刻教育含義的文章,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表達自身的觀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懂得感恩一直存在的真諦,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其次,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演講比賽,從而將感恩落實到行動之上,通過演講學生能夠將內(nèi)心深處對于感恩的理解進行表達,這不僅能夠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也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感恩的實踐和領悟。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以感恩為主題的國旗下發(fā)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挖掘課文內(nèi)容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課文都具備感恩教學因素,例如感嘆自然之美、感恩父母的教誨等等,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挖掘課文中存在的感恩因素。在為學生講解課文的同時,也能夠將課本內(nèi)容與感恩教育進行結合,使得學生在接受基礎知識的同時接受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于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反復閱讀,尤其是朱自清的父親下車買橘子這一片段,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并且結合課堂表演來開展感恩教育。一些學生在表演課文中父子分別這一幕時竟然眼含淚水。通過課文的閱讀以及情節(jié)的表演,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進入到課文之中,最中體會到父親對于孩子的愛。其次對于自然的饋贈感恩,祖國的大好山河往往是文人墨客進行歌詠的題材,而大自然的美也激蕩著人們的心靈。因此教師在開展感恩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nèi)容,通過開展自然的感恩教育,從而使得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例如在學習《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使得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對課文進行反復的體會,最終感受到大自然的獨特魅力,產(chǎn)生對于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最后,學生應當感恩社會。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充分意識到社會的幫助對于個人成長帶來的影響,因此,學生應該學會感激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幫助自己的人。例如,學習《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體驗藤野先生拋棄民族的偏見,幫助學生深刻反思課文情節(jié),最終對藤野先生滿懷感恩。
(三)展開習作教學
寫作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寫作是學生思想的外在化。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開展寫作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想品德,最終實現(xiàn)德育以及智育兩者之間的同步。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引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最終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斷固化感恩教育的最終成果。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著“我們是一家人”這個主題進行寫作,學生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在遇到困難時來自父母的鼓勵和朋友的關懷都是繼續(xù)前進的力量,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描寫家庭的溫情,使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深化感恩教育的意義,更加感恩他人對于自己的幫助,更加感恩家庭的溫暖。教師一定要做好初中語文教學與感恩教育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將這兩者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對于感恩教育的共鳴,最終陶冶學生的情操。
(四)融入故事元素
在初中語文課程推進的過程中,由于一些知識點的講授十分枯燥,因此很難確保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長時間地集中在課堂之中,作為教師針對這一問題應當盡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通過將一些故事性的元素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最終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而教師也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講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主動地解決問題。通過將故事元素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并且合理有效地滲透感恩教育因素,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情。例如在漢文帝時代,劉恒是一個十分感恩的人。作為劉邦的第三個孩子,在老母親病重的三年之內(nèi)一直貼身照顧母親,吃的每一種藥都是親自試過的。通過這種方式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這個故事被后人所傳唱,劉恒之后建立的功業(yè)都離不開這一份孝心。
(五)運用多媒體設備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涵蓋著很多內(nèi)容,因此信息的傳遞也更加真實、更加生動,通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其中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將感恩教育的相關素材進行融入,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展開感恩學習,幫助學生對感恩教育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的獲取。因此,作為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將一些以感恩教育為基礎的教學素材以及視頻進行呈現(xiàn),并且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導游的身份,并且結合多媒體中的圖片以及視頻對蘇州園林中的一些景象進行講解,逐漸引導學生進入課程情境之中,對園林景觀展開欣賞。在欣賞錄像材料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感恩自然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蘇州園林》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更高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終鼓勵學生長大之后更好地報答社會,投入到社會經(jīng)濟建設之中。
(六)重視實踐性作業(yè)
正如老話所說“實踐出真知”,借助實踐能夠更好地檢驗真理,感悟真理?;诖?,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操作,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能夠發(fā)揮出感恩教育的實際價值。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借助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認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例如,為了使學生能夠樹立起一定的愛心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救助流浪貓、流浪狗等活動,為這些流浪貓、流浪狗搭建家庭,從而使它們能夠感受到關愛,這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
結束語:
中學階段學習是學生思想形成的關鍵階段之一。這就是為什么在初中教育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尤為重要的原因。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利用教科書的內(nèi)容讓學生意識到感恩的真諦,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加深對“感恩”一詞的認識和理解,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恩身邊的人,并且以滿腔的熱情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