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虹
摘 要:2022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為做好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更全面深入地學習理解《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及《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等相關政策,我再次學習了國家相關政策,重點關注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現狀及其應對防止幼兒園"小學化"趨向的可行對策,從而為幼教工作者進行理論借鑒和實際引導,為祖國的花朵創(chuàng)造奮發(fā)向上、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氣氛。
關鍵字:幼小銜接;小學化;成因;策略
引言
幼教對個人生命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問題是在幼教過程中無法根治的流感,并不斷地在幼教中傳播,嚴重違反了學齡前幼兒的心理特征、認知發(fā)展水平以及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極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此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非常不益的影響。但身為幼兒教育工作人員,我們仍將秉承以人為本的宗旨,重視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實施以游戲為主的教學,保教結合。
1幼小銜接中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1.1在教育形態(tài)和內涵上,將以課堂取代游戲為主要手段
幼小銜接中以小學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嚴重違反了《3-6歲學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一些幼兒園的課程模式,還建立了分支學科課程,給幼兒布置作業(yè),不能自由玩耍,減少了親子活動,體育鍛煉和休息,使孩子們的增加了學習負擔。
此外,教師教學方式上也有“小學化”趨勢,有的老師為教幼兒識字,讓幼兒提早書寫,并以量多為好;有的老師甚至規(guī)定孩子需要誦讀乘法口訣,做到倒背如流的程度等??菰餆o味的刻板學習方式,導致幼兒對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學習的激情與創(chuàng)新的力量就會被擠壓地蕩然無存,背離了幼兒園是幼兒興趣啟蒙性教育特點,也忽略了對孩子基礎性的生命意識、行為習慣、情感意識的培育。
1.2幼兒園課程大拼盤,過度開發(fā)的早期學科特長
有的幼兒園還借鑒了小學的政治紀律管理制度,要求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應該在老師的允許下完成,過分注重紀律和常規(guī),而幼兒日常生活、游玩活動時間卻少得可憐。一些辦園條件較好、規(guī)模較大的幼兒園開設各種特色專長班,孩子們除每天上、下午的基本教學活動之外,還開展了英語、鋼琴、美術、跳舞等各類趣味培訓活動,每天的校園生活非常繁忙和疲勞。
其中有些興趣愛好特長班"拔苗助長",并不適應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和年齡階段,對孩子們進行的興趣愛好專門培訓耗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但卻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2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對策
2.1提高兒童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正確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幼兒觀是教育觀的基石,只有建立了科學的幼兒觀,才能做好幼教。現代的幼兒觀是以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前提的,真正地將孩子作為一種主體性的人來看待,而并非傳遞知識的工具與容器。幼兒園開展活動,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的需求發(fā)展。教師應理解并重視孩子,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點重視幼兒的需求,而不是急于求成,快速成長的錯誤思想,通過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認識幼兒園和小學的區(qū)別,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品質,以積累經驗并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幼兒園學習是幼小銜接最主要的階段,因此,要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開展,那么就要從時間上進行良好的銜接。在幼兒園學習中,集體活動的時間往往規(guī)定都比較短,幼兒園教育中往往更加注重游戲與方式,通過游戲來完成對幼兒的教育與引導,幼兒也相對地比較自由:但是在進入到小學階段的學習后,首先就會對上課時間進行嚴格的規(guī)定,一節(jié)課下來四十分鐘,而且課堂紀律也比較嚴格,孩子必須要對課堂紀律進行嚴格地遵守。因此,這對于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學習,一下子要安靜地坐四十分鐘,對孩子無疑是一個嚴峻地考驗,從而使得很多幼兒在進入到小學階段所會有嚴重地不適應,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為了使得這種情況得到緩解,那么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就要對學習時間進行銜接。在下學期集體活動時,要適當對時間進行延長,逐漸由中班的一-節(jié)課二十分鐘,向三十分鐘過渡,甚至可以在大班下學期試著將--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集體活動時間向四十分鐘延長,這樣也可以使得幼兒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對時間有一個接觸,從而在時間上促進幼小銜接的良好過渡。
2.2做好家園合作,分享育兒經驗,提高父母對教育的認識水平
父母的教養(yǎng)觀念與功利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幼兒銜接的"小學化"趨勢。要使中國目前的小學化教育情況有所好轉,就必須促使廣大父母逐步淡化或者轉變對教育的功利主義態(tài)度,這并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還要求整個社會的努力。要讓廣大父母、社會和幼兒園都形成對幼教規(guī)律的共識,就要求政府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幼兒教育的專家演講等多種形式向父母深入傳播幼教規(guī)律,使廣大父母樹立遠大目光和正確科學的家庭教育觀點,還要求政府各部門都要充分舉辦不同形式的家長教育活動,普及正確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引導幼兒及家長都明白幼兒教育的基礎條件和特點。那么“幼小銜接”是每位幼兒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家長最為關心和關注的教育問題,在銜接的過程中,例如早期閱讀對于幼兒的學習準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幼兒園組織親子閱讀,閱讀的根本目的:不是識字,親子閱讀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有質量的陪伴和有深度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幼兒思維的靈敏性、深刻性,還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語言、想象、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而且對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響作用。
2.3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滲透幼小銜接
區(qū)域環(huán)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幼小銜接的“連接點”,追隨孩子們的需要。準備適宜的區(qū)域活動,以孩子的視角傾聽與對話。將幼小銜接的學習重點內容巧妙地融于其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區(qū)域游戲活動。為了更好地、順利地步入小學生活,我們的教師和孩子在行動。例如例如閱讀區(qū)是一個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過程。專注、堅持、反思,這些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都能夠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有利于培養(yǎng)深度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幼兒在閱讀繪本《我爸爸》通過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自主閱讀、討論交流等感受語言的魅力,如我的姓氏主題活動,激發(fā)幼兒去探索姓名、姓氏感受漢字的趣味性,了解自己和他人,在這過程中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和社會交往水平等。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前閱讀”的興趣。自然區(qū),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書,萬事萬物容納其中。教師可利用自然資源,引導孩子們去觀察、體驗、探索、記錄,激發(fā)幼兒探究能力,促進幼兒經驗成長,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幼兒通過快樂游戲在區(qū)域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為迎接未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路程還很遙遠,而且任重道遠,所以在幼小銜接中,教育者們要不怕艱苦,勇于創(chuàng)新,因為幼兒園是人一生中的起始,是最關鍵的地方,也是培育性格特征的主要場地,所以幼兒園只有具備了健全的管理體制,才能更好地實現它的教育職能。
參考文獻
[1]呂靜. 堅持兒童為本 做好幼小銜接[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1(11):2.
[2]陳彩花. 以兒童為本的幼小銜接實踐探索[J]. 湖南教育:上旬(A), 2021(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