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教育觀念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重要內容,高校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加大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是高校教學活動重要組成,開展教學過程中與思政教學進行融入可以提高學生素質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發(fā)揮體育在健康中國中的戰(zhàn)略價值。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以及相關文獻總結針對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分析,闡述思政教學與體育課程聯(lián)合的可行性,并提出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八枷胝卫碚撜n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這一情況充分說明高校在開展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論為基礎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體育課程教學中思想教育的融入,不僅學生體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合作精神、競技精神、愛國精神、奉獻精神,進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奠定基礎。
1 思政教育融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體育課程是我國各階段學生均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而高校體育課程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能力,同時更加強調學生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堅定意志,保證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能夠健康發(fā)展。
1.1 符合現(xiàn)階段我國國情需求
大學體育課程是將學生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綜合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體現(xiàn)學校立德樹人思想,高校在開展任何課程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充分重視思政教育,保證協(xié)同育人共同開展。融入思政教學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將符合目前我國人才思想政治培養(yǎng)需求,需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高校體育過分注重學生要身體健康,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健康指導,因此為深化教育改革,實現(xiàn)素質教育深入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須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充分貫徹落實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精神需求。
1.2 滿足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需求
高等學校教育活動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新時代的接班人,使學生能夠形成健全品和保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需要積極加大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將“課程思政”理念逐漸貫穿于所有課程教學過程中,弱化傳統(tǒng)課程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知識為基礎做好技能傳授的思想,平衡知識技能傳授與立德育人功能,通過體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思想品德,提高學生綜合體育素質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實現(xiàn)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3 促進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在開展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加大教育改革深入研究,常規(guī)的課程教學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人才培養(yǎng)需求,因此積極開展課程教學優(yōu)化,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做好“課程思政”建設是保證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并不能僅僅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能力,需要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特點,讓學生能夠借助體育知識與思政教育使自身形成優(yōu)秀的品格,外在身體強健,內在愛國愛家,于朋友樂于奉獻,于困難迎難而上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教育價值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
2 思政課程融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可行性分析
體育課程是高校教學課程中的必修課程,同樣也是公共課程之一,其中包含著多種思政教育元素,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有重要作用。
2.1 思政教育內容豐富
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包括體育競技活動,在體育競技活動過程中包含著豐富的進取精神,同時體育活動更加強調團體活動,通過體育團體互動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形成團隊意識,在鍛煉身體素質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思想素質得到鍛煉,可以說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以體育精神為主,體育教學過程中其精神重要體現(xiàn)在更高、更快、更強,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會通過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養(yǎng)成自強不息等品格。同時教育活動開展中需要通過設置規(guī)則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這樣更加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遵規(guī)守紀習慣,通過與別人合作有效與別人交流,形成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在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中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做到陽光樂觀,積極向上。這些都是體育課程教學中潛在的教育價值,這也是立德樹人思想實踐過程中必不可少內容,因此開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可充分發(fā)揮課程教學價值,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育人,思政育人作用。
2.2 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育人
體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更能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生活狀態(tài),充分反映學生的品德性格,與高校開展的其他課程教學相比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加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高度適配性。通常來講,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利用體育運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學習體育技能實現(xiàn)基本身體素質能力提升。除此之外,體育活動還可以改善學生心理素質能力,讓其對社會有正確的認識。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因此在積極開展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需高度重視體育課程教學,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滿足學生強身健體需求外,還可以實現(xiàn)思政育人目的。
3 兩者間的融合教學的路徑思考
3.1 教學思路分析
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堅持人才培養(yǎng),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基礎建立健全的教學設施,結合立德樹人為教學導向,深度剖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這樣才能充分保證體育技能學習以及體育思想教育深度融合?,F(xiàn)階段我國高等院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弊端,這種弊端多體現(xiàn)在重在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技術規(guī)范,忽視了體育運動中的精神價值以及人文價值,這種情況不利于立德樹人思想教學實踐。而且在學生學習評價過程中,單一注重成績考核,弱化了針對學生人格塑造以及合作精神精等內容評價,同樣是影響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針對具體的體育教學活動開展具體的思政融入。與此同時重視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管理、師風師德建設、教學考核評價各個方面內容,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整體質量,實現(xiàn)思政教育高效融合。
3.2 教學路徑探究
3.2.1 體育活動教材建設
高校體育開展教學過程中提供課本教材以及講義,例如課本活動,課程故事書,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開展體育知識學習的重要依據(jù),可以在學生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材的設計是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jù)教材內容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教材知識內容進行體育知識學習。例如高校體育活動中的籃球項目,籃球體育教學活動通常是具有集體性、對抗性、趣味性、協(xié)同性、競爭性以及觀賞性特點的體育活動。因此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教材設計過程中需要以理論知識教學為基礎,通過案例分析,融入思想引導,使學生充分了解籃球體育運動教學中具體內容,文化價值,精神輸出。所以針對體育運動教材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的體育運動功能開展設計與說明。
3.2.2 體育活動課程建設
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需要依據(jù)教學大綱為基礎對整個教育內容有計劃、進度進行實施,在整個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課程設計,可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體育活動中的文化,精神發(fā)展需求,在教學課程制定過程中需要堅持三個目標,能力目標、認知目標、育人目標。仍然以籃球體育課程教學為例,針對課程設計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例如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守規(guī)矩意識、堅定頑強意識,吃苦耐勞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缺少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只需要針對課程設計進行調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同時在評價學生能力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評價,融入知識評價,德育評價,體育技能評價,技能藝術評價等,只有全方位的評價才能保證體育活動課程建設全面性。
3.2.3 制定總體學習計劃
高校體育課程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制定總體的學習計劃,才能保證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計劃需要把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長,將具體的體育活動教學內容分配到每次課程的教學時長內。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僅有少數(shù)人能將思政內容進行融入,這一情況可以間接證明現(xiàn)階段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內容融入與教學進度存在關聯(lián)。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在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總體計劃制定同時更加要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學任務,形成體育課開展什么體育活動教學,鍛煉學生哪些方面品質,均與課程思政形成有效關聯(lián),這樣可以有效發(fā)揮思想政治人才培養(yǎng)的同時,形成多元化思政教學。
3.2.4 組織課堂體育活動教學
高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主要包括兩種形式,第1種是以理論課程為主,提高學生體育基礎知識水平,第2種是實踐課程,通過具體的體育活動實踐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為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課程教學氛圍,使學生均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活動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籃球體育運動教學為主,當教師講解“防守腳步移動技術”這一部分內容,教師首先需要對技術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同時為學生講解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學生通過教師講解掌握其技術要領,由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并且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運動技能講解,示范,分析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互相幫助、精益求精、團結拼搏精神,完成課程教學后通過對教學總結使學生對籃球技術更加深入掌握,與此同時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寫一篇學習心得,這樣可以更加使學生能夠針對體育教學活動內容進行梳理。
針對課堂的教學同樣需要融入思想政治內容,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對技能知識與理論知識進行融合。與此同時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模范黨員、團隊合作、教師引導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體育技能掌握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在其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意識教育,團隊協(xié)作教育等,保證實踐課與理論課程高效結合,讓學生善于通過技能學習進行思考,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以及思想升華。
3.2.5 優(yōu)化體育教學考核方法
體育教學考核與評價是現(xiàn)階段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內容,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體育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考核過程中,通常依據(jù)理論技能考核以及學生平時表現(xiàn)兩項指標進行考核,前者主要針對學生的體育技術、體育戰(zhàn)術、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后者則重點考核學生的課下作業(yè)、學生課堂出勤以學生的平時態(tài)度。這種體育教學考核方式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以及道德水平提升作用并不明顯。因此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考核方法,針對考核側重點進行調整,在考核以及評價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建立健全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建設應重視思政育人,這樣可以進一步實現(xiàn)考核評價內容豐富多樣,例如從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講解示范、團隊合作、技能掌握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可有效實現(xiàn)體育活動,教學評價多元化。除此之外評價方式需要由單一的教師評價逐漸融入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等模式,這樣可以保證評價方法的全面性,使學生自己高度重視自身的素質能力發(fā)展,以此起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作用,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以及人才塑造。
3.2.6 加大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溝通學生與思政教育間的銜接作用,教師需要針對自身思想進行轉化,將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觀念逐漸轉變?yōu)樗枷胗擞^念,這樣才能做到在為學生傳授體育活動技能中更好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品質以及品行。加大師德師風建設的具體途徑同樣可以采用教學督導、教師互評、師生互評、教師自評這種方法,這樣可以讓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展示德、能、勤、績、廉,為高校體育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立德樹人教學為基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能力要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體育競技精神、互幫互助精神以及愛國精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通過多方面進行共同進行,例如教材選擇、課程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考核方法、師風師德等,只有將這些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與思想教育相銜接,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建立健全學生人格,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河南工業(yè)大學“線上線下+課程思政”建設項目,項目名稱《手拍鼓-健美操專項課》。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