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爾尼終生致力于鋼琴演奏教學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鋼琴練習曲及各種風格音樂作品,其練習曲經久不衰,目前仍是國內鋼琴教學教材使用最多的練習曲。車爾尼《25首鋼琴小手練習曲》是一部為進入初中級程度的尚且年幼手小的學生而作。
[關鍵詞]車爾尼;練習曲;作品748
“練習曲是為某種樂器演奏技術所作的樂曲,每首樂曲常用于練習一兩種特定的技術或表現(xiàn)手法,以達到某種教學目的?!盵1]顧名思義,鋼琴練習曲就是為訓練和提高學生特定鋼琴演奏技術所作的樂曲。從鋼琴藝術史可以得知,鋼琴練習曲在提高習琴者技術的同時也促進了鋼琴演奏技術的進步和鋼琴藝術的繁榮發(fā)展。在鋼琴練習曲傳播方面,使用者最多、流傳最廣的當屬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他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練習曲包含當時全部的鋼琴演奏技巧。
一、作曲家介紹
卡爾·車爾尼(Carl?Czerny,1791年2月—1857年7月),奧地利著名鋼琴家、作曲家、鋼琴教育家。他出生于音樂世家,3歲時跟隨父親學巴赫和克萊門蒂的作品。7歲就能在五線譜表上寫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9歲起經人介紹拜師貝多芬,并深受其贊賞,貝多芬免費為其授課達3年之久。車爾尼也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宣傳推廣老師的作品,能背奏貝多芬全部鋼琴作品。因體質纖弱、性格靦腆等原因,早年就將教學作為終身職業(yè),并為之傾注畢生精力。15歲時,車爾尼已經是維也納知名的鋼琴教師,培養(yǎng)出了李斯特、塔爾貝格及萊謝蒂茨基等眾多音樂藝術人才[2]。在教學過程中,車爾尼根據(jù)學生不同個性特點先后創(chuàng)作80集近千首優(yōu)秀鋼琴練習曲[3],形成一套完整的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鋼琴教學體系,這些練習曲對手指、手腕和手指的獨立性與靈活性均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車爾尼的鋼琴練習曲在繼承貝多芬的演奏風格基礎上又融合了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演奏技巧,在練習曲中加入復調元素,被認為是為演奏維也納古典時期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前堅實的基礎訓練。《25首鋼琴小手練習曲》作品748是一套較車爾尼其他作品如599、718、299等使用者較少、相對冷門的練習曲。目前我國鋼琴學習者偏向低幼化,很多琴童在599進入849時,因年齡手小、手指跑動等技術達不到而倍感吃力,748便可作為初級到初中級階段的良好補充,亦可作為一套獨立技巧性訓練教材。
二、車爾尼作品748演奏技術與教學分析
車爾尼終生未婚,專心致力于音樂創(chuàng)作和鋼琴教學,具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其練習曲也多為解決學生特定技術而作。車爾尼練習曲作品748共有25首練習曲,包含手指、手腕、音樂表現(xiàn)等技術練習。其中五指練習有:1、2、3、4、5、7……22、24、25等;大拇指練習:1、2、3、5、8……21、22、25等;手腕練習:10、16、21、22、25等;雙音練習:1、2、6、9……15、19、23等,歌唱性練習:4、12、20、22等??梢钥闯霰咎捉滩拿渴拙毩暻加忻鞔_的技術訓練目的和豐富的訓練價值。
(一)五指練習
五指訓練是鋼琴學習中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技術,良好的五指訓練可以使演奏者做到有顆粒性、均勻、連貫且富有表情地快速跑動。以教材中五指練習的音階跑動為例,在第1、3、11等首中,音階呈波浪型跑動,要強調手指獨立性,手指向掌心聚攏,保持音與音之間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同一;第1首右手音符以弱力度開始,下行大拇指轉位靈活、不能過重,小指刻意加大力度練習以防出現(xiàn)漏音現(xiàn)象,音階隨起伏做上行漸強、下行漸弱的方向進行,音質飽滿,左手低聲部長音保持充分時值,中間聲部手腕發(fā)力,指尖固定;第3首雙手音階快速跑動應做到絕對整齊,快速有力,嚴格依照譜面指法,手腕穩(wěn)定放松,轉指順暢、自然;第11首是雙手相隔十度的音階、五指練習,在練習中應收縮掌關節(jié),雙手同時下鍵,大跨度時手指迅速找準位置,線條流暢,突出高音旋律聲部并做到圓滑連貫富有表情。見譜例1:
(二)雙音練習
雙音尤其是連奏雙音是鋼琴演奏中比較艱難的技術之一,演奏時應控制好手指,同時下鍵,聲音整齊。在第2、6、15、23首的雙音中,要保持好手掌穩(wěn)固,手腕放松。第2首是活潑的小快板,雙音連跳時,下鍵果斷,聲音應是短促輕巧、似芭蕾踮腳跳起的小碎步,演奏中手指獨立,手腕略抬起,將力量送到指尖后迅速離開;第6首是圣詠風格四聲部合唱練習,音樂溫柔典雅,肩部發(fā)力,經手臂手腕送至指尖,讓力量下沉,右手雙音突出高音聲部,左手雙音低聲部飽滿、圓潤;第15首是三拍子舞曲節(jié)奏,雙音快速連奏,練好基本句型,確保旋律連貫,力量均衡;第23和15首類似,手指貼鍵,指尖向內靠攏,力量集中,安排好指法,右手4、5指主動積極,把握好圓舞曲的律動。見譜例2:
(三)大拇指練習
大拇指粗壯結實,與其他四指觸鍵發(fā)力方式不同,是側著彈奏,而另外四根手指則是指尖彈奏或在需要抒情性音色時使用指腹觸鍵。由于大拇指比其他手指更加靈活,不僅能上下?lián)]動彈奏還能左右運動,教學時除注重對其技術訓練外,還應結合音樂表現(xiàn),尤其聽覺的訓練。在1、3、5、8、11等首以音階跑動為主的大拇指訓練中,應避免因僵硬笨拙而發(fā)出的不流暢和不協(xié)和聲音,使用第一關節(jié)外側發(fā)力,主動靈活,控制好觸鍵位置及下鍵力度;第11、18、19等首多聲部部分,大拇指2指間的虎口打開,做好支撐,保持好手型,下鍵迅速果斷,控制好聲音層次,力度輕于上方旋律聲部;第12、19首中半音階部分大拇指柔韌靈活靠近琴鍵,時刻做好穿指連接準備,觸鍵面積要小一些;第21首是大拇指琶音大跨度的轉指練習,快速找準位置,手腕不要發(fā)力,手臂協(xié)調大拇指,作為一個整體,有控制地落下大拇指,轉移重量,所發(fā)出的聲音準確、連貫、均勻。見譜例3:
(四)手腕訓練
手腕是手臂與手指的橋梁,手臂的力量通過手腕傳送到指尖,經過手腕的協(xié)調,手指跑動、旋律刻畫才會更加自如。在第10首第4小節(jié)中的八分音符斷奏轉指,手腕向右輕微移動即可,十六分音符的小落提,手根據(jù)音符走向上下移動,音階跑動中的轉指則需要手腕的左右橫向運動,穿指后大拇指應有控制地下鍵,避免出現(xiàn)重音;第16首是左、右手的同音斷奏練習,演奏時,手腕保持放松,上下幅度要小,指尖快速觸鍵,靠反彈力彈奏后一個音;第21首分解和弦琶音練習,手腕柔韌靈活,在保證準確的前提下快速移動,手指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見譜例4:
(五)歌唱性
歌唱性是指演奏者在琴鍵上奏出連貫、流暢、優(yōu)美的抒情性樂句。想要獲得歌唱性的聲音,除了必備的手指、手腕技術技巧的訓練,教學中還應主動培養(yǎng)敏銳的聽覺、對好聲音的感知力,內心存在好的聲音,才能通過手指在琴鍵上表達出來。在第4、12、20、22首的歌唱性練習中,要注重訓練內心歌唱感覺,奏出有起有伏、層次分明的飽含情感的旋律。第4首是帶裝飾音的歌唱性訓練,裝飾音觸鍵應迅速、輕巧,每一個音都應是有準備地、慢且深地下鍵,聲部間主次層次分明,力量通過大臂傳至手腕,似弦樂揉出如歌的旋律;第12首音樂精致、細膩,指腹肉墊部分慢且有力地觸鍵,手臂手腕保持放松,半音階的演奏要運用合理的指法,稍突出左手低音保持音;第20與22首都是很有表現(xiàn)力的小行板,根據(jù)樂句的劃分,控制好呼吸、語氣,做到音符之間的連貫。見譜例5:
三、曲式分析
曲式是樂曲的結構形式,也就是一首作品的結構框架,它影響著音樂走向和整體布局,決定了音樂整體框架。本套教材曲式主要為二段體和三段體,三段體在數(shù)量上明顯多于二段體。其中二段體為第3、5、7、10……16、18、22等首,三段體為:第1、2、4、6……23、24、25等首。
二段體又分為:兩段節(jié)奏旋律有密切關系的引申展開式,如第3、10首等;兩段節(jié)奏旋律對比,如第5、11首等的對比式兩種類型。引申展開式練習時講究情感一致性原則,兩段總體情緒相仿,但又不可完全一致,如第3首B段開始的前4小節(jié)力度(p)比A段提前了一拍,并多了一拍的弱起小節(jié),手腕應提前做好換句準備;對比式的情緒應具有強烈反差效果,如第11首A段的前4小節(jié)與B段前4小節(jié)相比,旋律線條、聲部、力度等表情記號發(fā)生的變化,也就意味著演奏需要調整好發(fā)力狀態(tài),做出不同的音色與情感表達。
三段體分為帶再現(xiàn)的(A,B,A')和帶再現(xiàn)加尾聲的(A,B,A',coda)兩種。三段體的前后兩段的總體內容相似,中間段應與其他兩段形成鮮明對比。多段體的安排學習,能讓學生在練習技巧的同時,培養(yǎng)音樂形象對比表達能力和段落意識,亦為將來演奏大型鋼琴作品做好準備。
四、車爾尼作品748教學價值
練習曲在鋼琴的教學訓練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初級的鋼琴基本教程(拜厄)、車爾尼系列,到肖邦、李斯特等人的練習曲,是從琴童到演奏者甚至演奏家的基本技術支撐。高超的技術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藝術,因此,在實際練習中我們除關注手指、手腕等技巧訓練,還應注意雙手歌唱性旋律內涵、層次等藝術性的練習。
作為初中級程度技術性訓練教材,車爾尼作品748是一套主要以六度內加少量七度及八度分解音程的技巧性練習曲,這種編排為年齡較小和手指尚未發(fā)育完善的琴童提供了合適的選擇。從曲目編排來看,本書訓練內容豐富、技巧明確,對手指的靈活性、獨立性以及手指、手腕、手臂以乃至全身的協(xié)調性都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本套練習曲除技術上的要求,又具備音樂聽覺上的藝術價值,蘊含豐富的旋律性、歌唱性。如第2首,雖然是一首雙音的技巧練習,但音樂熱情奔放、活潑調皮;第6首多聲部圣詠式的練習曲,模仿合唱音響,旋律優(yōu)美動聽,其對手指控制和音樂表現(xiàn)均提出了要求;再如練習第18首是訓練右手多聲部練習,不僅要透出高聲部,還應使旋律富有變化起伏。
在初級的拜厄、車爾尼599到初中級849等練習曲中,可明顯感覺到雙手訓練比例失衡,右手技巧訓練多于左手。但本書對左右手訓練安排相對來說較為均衡,如第3、11首中添加了左手音樂跑動練習;第6、9首的左手多聲部練習;第8、13首左手5指跑動部分等。左手技術訓練比例的增加,使演奏者能更好地控制、表現(xiàn)不同類型音樂作品。
結??語
車爾尼作品748訓練價值明確,內容全面,囊括了車爾尼極其重視的五指機能的訓練;大量的音階、琶音、雙音等重要技巧的訓練;音樂歌唱性的訓練。本套作品又運用了豐富的強弱、漸強漸弱、如歌地、優(yōu)美柔和地等音樂表情記號,使作品更具藝術價值和教學訓練價值,是初中級程度不可或缺的一本技術性與音樂性相結合訓練的鋼琴練習曲教材。
注釋:
[1]繆天瑞.音樂百科辭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370.
[2][3]王永振,陳??霖.外國鋼琴練習曲的發(fā)展及演變[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1(03):46—50.
[收稿日期]2011-11-11
[作者簡介]張成功(1988—??),男,揚州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揚州??225009)
(責任編輯:莊??唯)